关于ZAKER 合作
钛媒体 12小时前

680 辆 Robotaxi,能撑起小马智行 75 亿美金市值么

文 | 蓝媒汇,作者 | 叶二,编辑 | 魏晓

10 月 17 日,小马智行通过港交所聆讯,港股 IPO 进入倒计时。

此时距离其登陆美股,不过 11 个月。

如此资本运作速度,业内普遍认为,或是为了要争夺 " 第一股 " 的名头。

据了解,若小马智行率先完成港股上市之后,小马智行将成为首个 " 美股 + 港股 " 双重上市架构的 Robotaxi 概念股,以尽可能坐实其 " 全球 Robotaxi 第一股 " 之名。

事实上,这 " 第一股 " 的名头,对于小马智行来说,不得不争。

放眼国内市场,无论是体量还是营收,小马智行都比不过萝卜快跑以及文远知行。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萝卜快跑在全球范围内已部署超 1000 辆无人车,文远知行则在 700 辆,而小马智行则为 680 辆,在一众 Robotaxi 主流玩家中,落于下风。

此外根据滴滴最新表态,今年滴滴显然来势汹汹,将在国内多个城市投放超 1000 辆 Robotaxi。随着滴滴的入局,这势必再次挤压小马智行等创业公司的市场空间。

视野延伸至国际市场,更有 Waymo、特斯拉等巨头虎视眈眈。

一个市场共识,Robotaxi 虽说被广泛认为是未来出行趋势,拥有很大的市场想象空间,但基于技术壁垒、生态壁垒、政策壁垒等,在技术实力、资源投入以及 GR 上更有优势的大厂,更容易率先跑通商业模式。

而小马智行等创业公司,就只能通过快速上市融资,迅速完成资本积累以提供持续落地的弹药,并通过资本市场打开知名度,在公众以及 GR 层面完成品牌背书。

这也是小马智行一直在尽心争夺 " 第一股 " 的原因所在,尤其是当下的小马智行,更是急需 IPO 持续输血。

毕竟,Robotaxi 是一个规模效应极其明显的赛道,但前提是,要撑到具备规模效应的那一天。

" 一辆 Robotaxi,估值 1000 万美金 "

Robotaxi 概念,很受资本市场追捧。

尤其是近两年以来,随着政策红利与技术突破的双重催化下,Robotaxi 的想象空间正在打开。

" 从功能性来说全球的 L2+ 已经差不多卷到头了,很多 corner case 是在 L2+ 这个级别是完全无法解决的,只能在 L4 这个层级去解决,所以市场普遍认为 L4 的确是未来趋势,依托 L4 技术的 Robotaxi,将大幅度改变未来出行。" 一位自动驾驶从业人士告诉 AI 蓝媒汇,小马智行的确是在国内 L4 中的佼佼者,但在 Robotaxi 的落地上,小马智行还与头部存在一定距离。

据了解,小马智行是中国唯一一家获得在北京、广州、深圳、上海全部四个一线城市开展面向公众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全部可得及所需监管许可的公司,并且在北京、广州、深圳提供全无人驾驶收费服务。

但这是限定口径下的 " 唯一一家 "。整体来看,小马智行的 Robotaxi 业务覆盖城市面,仍然相对不大。

以萝卜快跑为例,根据百度方面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8 月,百度萝卜快跑已覆盖北京、上海、深圳、武汉、重庆等 16 个国内外城市,部署超 1000 辆无人车,累计完成超 1400 万次出行服务,安全行驶里程突破 2 亿公里。

而小马智行截至目前,则拥有一支由超过 680 辆自有自动驾驶出租车组成的车队,其累计自动驾驶里程超过 4790 万公里;其中,面向公众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的运营里程超过 2660 万公里。

财报数据上更为直观。

在小马智行的营收体系中,虽说小马智行一直标榜自身是 Robotaxi 公司,但实际情况却是,Robotaxi 业务占比很小,不到 10%。

据了解,小马智行的业务板块主要分为 Robotaxi 业务、授权与应用业务、Robotruck。

在 2024 年上市时,Robotaxi 业务占总营收比例约 9.7%,而到了 2025 年第二季度,根据财报显示,当季度小马智行 Robotaxi 服务收入为 150 万美元,同比增长 157.8%,但收入占比却进一步降至约 7.08%。

即便如此,在 Q2 财报中,小马智行仍然是把 Robotaxi 业务的增长作为对外公布的亮点,尤其是 Robotaxi 乘客车费收入,以及第七代 Robotaxi 量产进展等。

显然,是铁了心的要夯实自己在资本市场上的 Robotaxi 概念股心智。

毕竟,这意味着更高的估值溢价。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小马智行市值约为 75 亿美金(530 亿元),若以其目前保有的 680 辆 Robotaxi 来计算,相当于 " 一辆 Robotaxi,估值高达 1000 万美金 "。

值得注意的是,这还是此前经历过做空后的结果。此前,美国做空机构灰熊曾发布报道称,小马智行的 Robotaxi 取车点少、等待时间长,总体客户体验较差等。

虽说抗住了做空风波,但这对于小马智行来说,也是个警告——快速做大做实 Robotaxi 业务,持续撑起高估值,已然迫在眉睫。

急需上市输血

尤其是当前竞争正在加剧。

无论是百度的萝卜快跑,还是滴滴的自动驾驶,都展示出全面进击的态势,要竞逐这一广阔的市场蛋糕。大厂倾轧之下,留给小马智行们的时间窗口,正在缩窄。

此时赴港上市,坐实 " 全球 Robotaxi 第一股 ",也就势在必行。

要知道,围绕 Robotaxi 的投入,彼此都在疯狂加码。

以滴滴为例,日前滴滴自动驾驶宣布获得 D 轮融资,融资总额 20 亿元。而此轮融资,自然是要服务于 Robotaxi 的投入与落地。

消息显示,滴滴计划 2026 年通过广汽生产 1000~2000 辆 Robotaxi 车辆。同时,滴滴还宣布 2025 年将在国内多个城市投放超 1000 辆 Robotaxi,并发布了 2030 年部署百万辆的宏伟愿景。

目前,Robotaxi 是一个重资产运营模式,通过规模化车队管理和成本控制,才能实现盈利。而重资产运营,则意味着成本高企。

上述自动驾驶从业人士,就曾参与过一家知名公司 L4 自动驾驶方案的开发。"Robotaxi 的硬件成本和使用一台普通车加一个司机的成本完全是两码事。在硬件配置上,跟 L2+ 的量产车型也不一样,比如主激光雷达、两侧补盲雷达等,都有区别。并且核心层面,L4 的智驾控制器不是量产车型那些 orin、mdc 平台这些,而是工控机。一台性能比较强大的工控机报价基本都在 20w+。" 该人士说道。

小马智行,同样如此。

根据小马智行财报数据显示,小马智行二季度研发费用为 4900 万美元,比去年第二季度增加 69%,这主要是因为对第七代 Robotaxi 量产项目的投资与研发费用增加。

按照小马智行的计划,今年加速 Robotaxi 业务商业化和量产落地,到年底预计将落地 1000 辆。

这不仅意味着,小马智行要投入大量真金白银去支撑 Robotaxi 量产项目的投资与制造,同样也要在市场端投入大量资源,去推广业务、运营业务。

Q2 财报显示,在 Q2,小马智行在销售、一般及管理费用一项上,为 1570 万美元,同比猛增 97.3%,甚至超过了收入增幅。公告称这一变化是为大规模商业化部署做准备而增加的人员费用,以及专业服务费用的增加。

而这种成本高企,以及投入产出的不对等,直接让小马智行深陷亏损泥潭。

2025 年上半年小马智行营收 3543.4 万美元,同比增长 43.34%;而净亏损则高达 9064 万美元,同比扩大 75.07%。

按照小马智行 CEO 彭军此前所说,公司的盈利与 Robotaxi 规模密切相关,预计 Robotaxi 规模达到 5 万辆时,小马智行将实现盈利,盈利时间预计在 2028 年~2029 年。

而当前,小马智行 Robotaxi 车辆总数仅有 680 台,预期 2025 年底将超 1000 台。这一规模,相较于 5 万辆的盈亏线,显然是杯水车薪。

而这则直接意味着,距离自我造血,小马智行仍然遥遥无期,寻求港股上市输血,也就是最好选择。

就看小马智行画的这张 Robotaxi 大饼,最终能否兑现了。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