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钛媒体 26分钟前

酒店品牌 CEO 巡店,能否成为一门“好生意”?

文 | 空间秘探,作者 | 孟凡

最近,发现越来越多酒品牌 CEO 拿起手机走进门店,将 " 巡店 " 过程拍成视频公开发布。这一举动或许本意是拉近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却在不同品牌间引发了截然不同的舆论反响……

酒店品牌 CEO 拍巡店视频,吸粉超十万

拍 " 巡店视频 " 最近似乎成为一种品牌拉近与消费者距离的新潮流,尤其在酒店行业,不少酒店品牌 CEO 都开始拍起了 " 巡店视频 ",甚至借此收获不少粉丝与关注,也有一些投资人借此认识到酒店品牌,产生加盟意愿。如一个 ID 为 " 珠峰酒店圈 " 的视频号,便是仟那酒店集团总裁朱峰的巡店视频账号,除部分美食分享视频外,主要为巡店视频。

" 珠峰酒店圈 " 的巡店视频没有太多的包装,作为品牌 CEO 的朱峰并不是印象中大家对集团总的西装革履形象,一身普通黑色休闲 T 恤或是黑色 polo 衫,现身门店突击检查,没有考究的镜头和视角,就像是一个普通的工作记录。视频形式虽然普通平常,却意外流量不错,不少视频都有数千转发与点赞。据了解,截至目前," 珠峰酒店圈 " 微信视频账号粉丝已达 15 万;抖音视频账号粉丝超 20 万。

从大部分视频反馈来看,消费者对朱峰的巡店视频主要以正面反馈为主,认为其专业认真,柔中带刚不护短,能够从客人和管理者两个角度出发,为品牌拉了不少好感度。

作为一家区域酒店集团,相比头部酒店集团,其知名度和影响力也较为有限,或许一些人对这家酒店集团还较为陌生。查看仟那酒店集团介绍,该集团成立于 2011 年,旗下酒店定位中式生活空间,集团旗下酒店覆盖商务、度假多元品牌,包括:仟那元熙酒店、仟那千寻酒店、吉丽东堂酒店、仟那酒店、仟那观山酒店、仟那美宿酒店、QIANNA 汀啡酒店、万熙酒店,以及多个合作酒店品牌。已签约开业门店达 370 家,酒店业务遍布全国 167 个城市,会员数达到 800 万,2024 年正式迈入国际市场。

仟那酒店集团近几年发展势头不错,2025 年位列 " 中国饭店集团 60 强品牌 " 第 38 位,去年第 49 位,年均拓展速度达到了 30%,其线上账号平台的打造,或许也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

巡店视频为何评价两极

但并不是所有品牌 CEO 巡店视频都能收获好效果,在一众酒店品牌 ceo 的巡店视频中,有流量的账号并不多,且不少巡店视频被指 " 站着说话不腰疼 "、" 摆拍严重,不接地气 "、" 品牌总给人感觉不舒服 " 等等,评论反馈以负面为主。

同样是以 CEO 第一视角记录巡店过程,为何引发的公众反馈却如此悬殊?究其根本,并非形式本身的对错,而是视频内容中 " 真诚 " 的浓度决定了观众的接受度。这种真诚,具体体现在三个维度:

首先,表现在是否站在用户视角,客观、直击用户痛点。一些 " 巡店视频 " 看似指出很多问题,并对其问题表现出十分在意的模样,痛斥 " 这里怎么可以这样 "、" 这地方怎么这么不到位 ",似乎十分为用户着想,但呈现给大众的感觉却像在店里挑刺。这类不被看好的视频,大多为巡查总进店之后,各种指问题,身边的人一声不吭记录问题,给人感觉主观性强,且大多问题没有表现出用户的核心需求。

相反,以好评较多的 " 珠峰酒店圈 " 视频为例,朱峰不是直接指出问题,而是提出问题,例如 " 客人茶喝得多一点,还是咖啡喝得多一点?"、" 客人反馈怎么样?" ……发现问题后,了解背后原因再提出解决方法。

巡店之所以被各大品牌视为必要,是为了检查品牌标准落地门店是否出现偏差,了解门店运营真实情况,其重点是在 " 问 ",了解客人真实需求。但不少巡店视频呈现的却是不停地指出问题,质问的语气劈头盖脸一顿批评。某巡店视频的评论区便有人评论道:" 唉…您不要再巡店了,我觉得您经常在店里说这个不对那个不对,说明集团的标准化管理有问题。难道没有标准吗?" 还有人称这种巡店就是打扰,通篇观点都是主观、感性的表达。

其次,表现在品牌 CEO 个人的专业水平,是否具有专业针对性,是 " 真巡检 ",还是 " 走过场 "。如果在巡店过程中不能做到拥有客人和管理者双重视角,那管理者视角足够专业,体现其品牌标准及说服力,或许也能收获不少粉丝。但在聚光灯下,暴露的缺点也会被无限放大,指出的问题不够精准专业,其品牌也容易遭到质疑。

如一巡店视频,大篇幅用来围绕酒店烧水壶问题,整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所呈现的专业性,被不少人质疑,如其中一条评论:" 太视频效果,真正懂管理的不会一群人在房间里有说有笑,更何况还坐在床上,特想问你们离开房间是否在安排客房保洁从新打扫更换布草,还是随便动一下就出去了,作为领导要以身作则,不是光靠嘴去说,体现你们多么专业,看过你们很多视频但凡懂点酒店运营,你们漏洞很多,个人观念。"

再有,CEO 的言语举止是否接地气,也直接影响用户观感,是 " 高高在上 " 还是 " 平等对话 "。例如,有一酒店巡店视频,其 CEO 被指傲气太浓,洁癖性有点过度,性格和出发点就是恶性循环。看过视频后,能感觉到视频出发点是希望观众觉得自己要求严格,让顾客对品牌产生信任感。但实际上,视频中 CEO 对员工颐指气使的严厉态度,反倒让大众更共情视频中的员工。尤其是新一代消费者,他们自称 " 牛马 ",反感 " 爹味 ",相比于过于正式、训话式的巡店视频表达,自然、幽默,甚至自嘲式的沟通方式更能获得消费者的好感,拉近距离。

像 " 珠峰酒店圈 " 某些视频中,对酒店一些细节问题特别扣与计较的时候,评论区也有不少声音在共情打工人,不但不认为朱峰态度认真,对顾客负责,反而认为他过于挑剔。

此外,亲和力不仅体现在语言风格上,也包括是否真正倾听一线员工与顾客的声音。如 " 珠峰酒店圈 " 受到好评还有一点也是如此,一些消费者在评论区直接提出自己的意见后,朱峰也会针对性地去核实顾客提出的问题让门店整改,并视频同步,让顾客看了觉得靠谱,哪怕第一次住了不满意还是会再去,像是被特殊对待了一样,产生被重视的感觉。

如何将 " 巡店视频 " 变成一门 " 好生意 "

据空间秘探观察,目前拍摄 " 巡店视频 " 的大多为一些知名度有限的酒店品牌 CEO,且品牌定位大多为经济型或中端。一些知名酒店连锁品牌 CEO 也都会有频繁的巡店动作,但大多比较低调,很少拍成视频发布到网络,例如华住集团创始人季琦就是知名 " 巡店达人 ",上海某汉庭酒店店长称其经常下店巡店,不过都较为低调,只带一个秘书,巡完就离开。

与单纯巡店不同,视频拍摄与传播显然有另一层目的:扩大品牌影响力。如仟那酒店集团,在酒店品牌线上获客越来越难的当下,仟那酒店集团在上季度光抖音的 GMV 就做到了 1 亿多,核销率全网前五。账号在平台的总曝光已经达到了 16 亿次。

站在行业角度来看,这一行为的兴起,也不失为一个 " 好信号 "。在很多 OTA 平台上,可以发现酒店方对待一些客人的回复,大多还是比较机械与呆板。这样的评论回复,很难让人相信酒店有认真对待 OTA 的消费者评价,更不用提这些评价能够触达到品牌 CEO 那边。

现在,品牌 CEO 开始走进门店拍摄 " 巡店视频 ",也就意味着建立起了一道品牌 CEO 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桥梁,消费者可直接向其反馈意见。但真正达到效果的品牌并不多。如何能够将 " 巡店视频 " 变成一门 " 好生意 "?以下几点仅供参考。

找到舒服状态

朱峰曾分享自己做视频的经历,谈到最开始自己最开始也是请专业的第三方来帮忙打造个人 IP,3000 块一条视频,他最开始买了 20 条。但效果并不好,尤其是那种正襟危坐、一本正经讲观点的形式,朱峰称那不是他的性格,感觉很难受。后面尝试让小助理来拍摄、剪辑,全程跟拍,不做任何预设,只做真实工作记录。这种形式反而开始有流量,且越是突击发现问题,流量就越高。

舒服的状态通常是一个人比较真实的状态,采用自己不适应的形式,自己在视频中呈现的状态必然无法达到最佳的状态,给观众的观感也会很别扭。对于当下的媒体受众,大家对于更具真实性的内容,也会持有更加拥抱的态度。在处处充斥资本包装的时代,他们排斥虚伪的包装,与广告式的植入,接地气且专业的内容表达,往往更对味。

" 听劝 " 营销

对于消费者来说," 爹味 " 是反感的,但如果主体是自己便是另外一回事了。熟悉社交平台小红书的人,应该都知道 " 听劝 " 的威力,从 2023 年听劝改造、听劝旅游等大量笔记爆火,到 2024 年初东北三省地方文旅局听劝,再到 2024 年品牌纷纷入局听劝营销,听劝这把火愈演愈烈,今年巴黎奥运会期间雷军也靠着听劝人设再次出圈。" 听劝 " 也变成一种用户与品牌的新型互动方式:用户说,品牌做。品牌放低姿态,积极听取用户建议,在给予用户参与感和情绪价值的同时,也从中获取营销创意、产品优化等想法和意见,实现双向奔赴。

作为品牌 CEO,实际上天然比普通人带有流量,平易近人且真诚的 CEO 则更容易受到大众追捧。但大部分巡店视频中,大多数品牌 CEO 表现的更多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傲气,对于评论区的一些意见和反馈也选择视而不见,无形中给用户制造了距离感的同时,也消泯了大众的参与感。

作为品牌 CEO,对于品牌固然有更专业的看法,但大众的建议同样是品牌灵感的源泉。品牌对待用户建议的真诚度和执行力,也是一个品牌成功的关键。

" 活人感 " 人设

不少品牌 CEO 碍于自己的身份,在视频中给大众的观感总有一些 " 端感 ",又或者是释放出一种 " 我很完美 " 的自我感觉良好状态。但越是想呈现自身完美的一面,越容易让大众扒出各种缺点与不足,甚至越容易激发大众去挑刺,人设端得越高,崩得越狠(爱拉着消费者讲情怀的西贝老贾就是一个典型负面案例)。相反,主动显露自身的小缺点,又或是展露出一种与大众设想十分有反差感的一面,反而会让人觉得真实可爱。

小米创始人雷军是这方面的高手。早在 2019 年,雷军就在抖音开设个人账号,直到 2024 年,才真正发力,通过短视频和直播与网友互动,迅速积累了 3550 万粉丝。靠自黑和接地气的态度,让雷军在年轻用户中赢得了极高的好感度,如发视频分享生活日常(如骑车上班、吃早餐),主动暴露软肋(如发布会忘词自嘲),演讲时把网友调侃 " 军儿,收手吧 " 的截图投上大屏,抖音晒完 " 车间地板摆拍睡觉 " 立刻自嘲 " 逗大家玩 "。他不做高高在上的企业家,反而把自己变成品牌信任的 " 抵押品 ",让用户觉得 " 敢露怯的人,才敢对产品负责 "。

综上,巡店视频不仅是发现问题的 " 探头 ",更应成为解决问题的 " 公示板 "。若视频只展示问题而无后续,或问题年年巡、年年有,则容易反噬品牌,让公众认为管理者无能或品牌标准形同虚设。因此,这门 " 生意 " 的成败,最终取决于镜头之外的真实行动,当真诚成为底色,视频成为桥梁,这门 " 生意 " 才真正拥有了长期主义的价值。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