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注意到,卓海科技此次 IPO 并非首次尝试,2022 年 6 月其曾申报创业板 IPO,2023 年 1 月上会却以 " 不通过 " 告终,当时存货周转效率与跌价准备计提问题是监管层重点关注的核心问题。如今重启 IPO,该公司存货管理问题未解决反而加剧,面临 " 存货占比高、周转慢、跌价计提低 " 三重压力,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方法再次成监管焦点。
业绩方面,卓海科技 2024 年呈现增收不增利,根源是毛利率同比下滑 13.3 个百分点。与之矛盾的是,公司主产品定价能力似在增强,2022-2024 年平均销售单价从 514.9 万元 / 台升至 911.03 万元 / 台,2024 年较 2022 年累计增长 79.63%,形成 " 单价涨、毛利降 " 的反常情况。
增收不增利,毛利率大幅下滑
卓海科技是一家专注于半导体前道量检测设备领域的企业,在前道量检测设备领域深耕十余年,已形成最高可达 12 英寸、14nm 制程的修复工艺平台,为芯片的安全稳定生产提供了有效保障。
2022 年 -2024 年(下称 " 报告期 "),卓海科技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3.14 亿元、3.81 亿元、4.65 亿元,净利润分别为 1.19 亿元、1.32 亿元、1.04 亿元,营收在持续增长,净利润却在波动,特别是 2024 年,公司出现了明显的增收不增利现象,其中营收同比增长 21.97%,净利润同比下滑 21.6%。
笔者注意到,毛利率的持续下滑是导致公司增收不增利的核心原因。报告期内,卓海科技的毛利率分别为 60.58%、59.86%、46.56%,毛利率持续下滑,特别是 2024 年,卓海科技的毛利率同比下滑了 13.3 个百分点。
对此,卓海科技表示,若未来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不利变化,公司市场口碑、方案解决能力及服务水平下降,或公司技术持续创新能力不足、客户渠道萎缩,或未能及时有效应对市场竞争等,可能导致公司市场地位下降,进而使得毛利率水平波动加大或下降,给公司的经营带来一定不利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卓海科技的主要产品为前道检测修复设备,其中报告期内该产品的平均销售单价分别为 514.9 万元 / 台、778.2 万元 / 台、911.03 万元 / 台,平均销售单价持续上升,其中 2024 年单价较 2022 年累计增长 79.63%,三年间近乎实现单价翻倍,也就是说,卓海科技出现了 " 单价涨、毛利降 " 的反常情况。
存货计提疑云
卓海科技此次提交 IPO 申请,并非首次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击。回溯历史,卓海科技曾于 2022 年 6 月正式向深交所提交创业板 IPO 申报稿,开启首次上市冲刺。历经近 7 个月的审核流程后,公司于 2023 年 1 月成功进入上会环节,距离登陆创业板仅一步之遥。然而,最终上会结果却为 " 不通过 ",这一结果直接宣告其首次 IPO 之旅以失败落幕。
事实上,如今卓海科技重启 IPO 征程后,此前创业板审核时暴露的存货管理问题不仅未得到有效解决,反而呈现出 " 存货占比高、周转慢、跌价计提低 " 的三重压力。据悉,截至 2022 年末、2023 年末、2024 年末,卓海科技的存货分别为 4.32 亿元、7.57 亿元、7.41 亿元,分别占当期资产总额的 50.59%、64.04%、67.92%,这意味着公司每 10 元资产中,就有超 6 元是存货,存货俨然已成为公司最重要的资产架构。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卓海科技的北交所的问询函,报告期内各期,卓海科技存货周转率分别为 0.35 次、0.26 次、0.33 次,始终低于可比公司中科飞测;而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分别为 767.51 万元、1,285.35 万元和 2,697.75 万元,计提比例分别为 1.75%、1.67% 和 3.52%,计提比例低于自研设备厂商中科飞测。
也就是说," 低周转率 + 低计提比例 " 的组合,再一次出现在了卓海科技北交所 IPO 的申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