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集团再次在具身智能赛道出手。
近日,穹彻智能(Noematrix)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由阿里巴巴集团领投,多位老股东跟投。资金将主要用于具身智能大模型的持续研发、典型场景落地以及生态体系建设。这是这家成立仅两年的创业公司获得的第六轮融资——其累计融资额已超过 10 亿元人民币。
这并非阿里首次在具身智能领域出手。过去两年,阿里、阿里云与蚂蚁集团已先后投资有鹿机器人、逐际动力、源络科技、星动纪元、自变量机器人等项目,并组建了内部具身智能研发团队。蚂蚁的轮式仿生机器人 R1 已经亮相,阿里云也在积极推动大模型与机器人系统的融合。
业内人士认为,阿里此轮投资穹彻智能,代表着巨头在 " 具身智能大脑 " 层的系统性布局,从基础大模型(LLM)走向可理解、可行动、可反馈的物理智能(Physical Intelligence)。
穹彻智能成立于 2023 年底,由非夕科技创始人王世全博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卢策吾等人联合创立,是国内少数兼具 " 机器人本体 " 和 " 大模型算法 " 经验的团队。
王世全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机械电子系及竺可桢学院,后赴斯坦福大学仿生与灵巧操作实验室及人工智能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师从仿生机器人专家 Mark Cutkosky 教授与力控人形技术奠基人 Oussama Khatib 教授。2016 年创立非夕科技,提出基于极致力控与层级式智能的仿人化通用机器人技术路线,其自适应机器人产品已在工业制造、食品加工、医疗服务等近百项实际场景中得到应用。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客座教授,王世全在机器人本体与 AI 技术融合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卢策吾教授在回国前曾于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2016 年回国后,他加入上海交通大学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并担任计算机系特别研究员。卢策吾在学术领域取得多项荣誉,包括成为具身智能领域唯一的科学探索奖获得者,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MIT TR35 榜单,以及获得吴文俊自然科学一等奖。他在《自然》《自然 - 机器智能》、TPAMI、T-RO 等国际高水平期刊与会议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文超过一百篇,并多次获得 ICRA、IROS 等机器人领域顶级会议的最佳论文奖。此外,卢策吾主导开发的 AnyGrasp 抓取算法及穹彻具身智能大脑产品,已在多项技术指标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商业化应用。
穹彻智能的核心产品是 Noematrix Brain 2.0 具身大脑,旨在突破传统机器人 " 轨迹控制 " 思维,构建具备自主感知、认知推理与行为规划的通用智能系统。
与传统控制系统不同,Noematrix Brain 以多模态大模型 + 力觉数据为核心,其最新研发成果包括无本体数据采集方案、通用端到端模型方案以及人机协作的规模化部署系统,这些技术共同构成从数据采集、模型预训练到后期调优的全流程闭环,为 " 具身大脑 " 在多场景中的实际应用提供支撑。
在全球范围内,具身智能创业公司大致可分为三类:专注于具身智能大模型、人形机器人本体和两者同时涉及。穹彻智能属于第一类,在中国相对稀缺。相比之下,美国已有多家专注于 " 机器人大脑 " 的企业,如 Physical Intelligence、Skild AI、Genesis AI,均受到资本追捧。
从资本趋势看,2024 年至今全球具身智能融资总额超过 42 亿美元,同比增长近 150%。业内普遍认为,继 " 大语言模型 " 之后," 具身智能大模型 " 正成为 AI 产业的下一场竞赛焦点。
穹彻智能已与家电、零售等头部企业达成合作,如与海尔集团共同研发家庭服务机器人,探索 " 无人家务 " 的落地模式。未来,团队计划依托其数据 - 模型闭环优势,将 Noematrix Brain 应用于更多复杂场景,从家庭到工业,从物流到医疗,实现可规模化部署的 " 具身智能工体 "。
如果说过去十年是大模型重塑数字世界的十年,那么下一个十年,将是具身智能重构物理世界的十年。阿里对穹彻的投资,既是押注新一代智能架构的起点,也意味着中国科技巨头正式进入 "AI 具身化 " 的战略阶段。(文|智客 ZhiKer,作者|郭虹妘,编辑|陶天宇)
更多对全球市场、跨国公司和中国经济的深度分析与独家洞察,欢迎访问 Barron's 巴伦中文网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