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会上,百度创始人李彦宏表示,过去一年,模型能力逐步走出聊天机器人的范畴,数字人技术、代码智能体技术、甚至是通用场景中自主演化寻找 " 全局最优解 " 的技术,已有长足发展。
李彦宏称,当 AI 能力被内化为一种原生能力时,智能就不再是成本,而是生产力。" 我们更关心如何让 AI 跟我们要做的每一项任务,都能进行有机结合,让 AI 成为企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原生推动力。"
如果说过去十年,中国互联网的关键词是 " 流量 " 与 " 变现 ",那么接下来的十年,关键词已经切换为 " 智能 " 与 " 长期 "。技术周期的真正赢家,从不在短期兑现红利,而在于长期积累与底层布局。
一家早起的公司,经历了漫长的寒夜,百度 " 起大早、赶大集 ",正在被时代兑现。" 效果涌现 " 是技术落地的宣言,也是 AI 战略多年从播种到收获的象征。
AI 战略的 " 长期主义 " 孤旅
百度在 AI 领域的布局堪称 " 起大早 ",可以追溯到 2013 年。
2013 年,全球 AI 浪潮尚未成形,深度学习刚刚从学术实验室走向产业。就在那一年,百度正式成立深度学习研究院(IDL),将 AI 从学术圈拉进产业界。在那时,中国互联网还在瞄准移动互联网红利,只有百度选择投向看不见商业回报的技术研究之中。
2015 年,百度启动无人驾驶 " 阿波罗计划 ",成为全球第四家,也是中国第一家大规模投入 L4 级自动驾驶研发的企业。同年,它成立百度大脑,开始系统化整合语音、图像、知识图谱等 AI 基础能力——那时的 AI 尚未流行," 百度大脑 " 听起来更像理想主义者的实验。
2018 年,云端全功能 AI 芯片 " 百度昆仑 ",但当时近乎 " 逆风而行 ":NVIDIA 一骑绝尘,国产 AI 芯片生态薄弱。2019 年,百度文心大模型 1.0,那是 ChatGPT 出现的前夜。彼时,大语言模型还只是技术人的小圈层话题,距离普罗大众和商业变现都很遥远。

" 起大早,赶晚集 " ——这是百度过去十年最常被调侃的一句话,在社交舆论场,它一度代表技术远超商业兑现的尴尬。但正是这种不追风口的定力,为百度在 AI 时代的爆发埋下伏笔。
2025 年,百度那些曾被认为 " 不切实际 " 的布局,正成为 AI 时代科技大公司的 " 标配 "。对比国内其他互联网公司,百度是唯一将 AI 作为核心战略并持续投入的巨头,先人一步的 AI 战略闭环——芯片、框架、模型、应用——终于 " 逻辑自洽 ",从单点创新,转化为全栈协同。
准确来说,百度更像是 " 起大早、赶大集 "。在 AI 的 " 无人区 " 坚持了长达十年以上的探索,展现了一家技术公司少有的战略定力。
百度 AI 全栈闭环能力构建的路径与谷歌、微软等国际巨头类似,通过层层协同,形成技术闭环和成本优势。自研模式虽然前期投入大、风险高,但一旦成功,技术自主性更强。
文心大模型是百度的技术核心,自研的 AI 芯片 " 昆仑芯 " 提供底层算力支持,自研 AI 计算平台 " 百舸 " 为生态企业提供稳定高效的算力服务," 千帆 " 平台提供 AI 智能体开发工具从而构建围绕百度技术的开发者生态。同时,百度还致力于推动 AI 应用落地,内部多个国民级应用开启了彻底的 AI 革命。
事实上,AI 搜索时代来袭,百度在搜索市场也面临与谷歌类似的压力——如何平衡现有搜索广告的巨额利润与盈利模式尚属早期的 AI 未来。
百度 AI to B 的变现路径相对清晰,其中,智能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27%,在中国 AI 公有云服务市场中位居前列;萝卜快跑全球出行服务在全球已经覆盖了 22 座城市。而在 C 端市场,百度搜索的 AI 化改造正重塑用户体验和变现能力,百度搜索绝大部分的搜索结果由 AI 生成,而首条结果的富媒体覆盖率已达 70%。
从孤独的技术押注,到时代的回馈,百度 " 起大早 " 已经有了效果验证。百度的坚持不是抢风口,而是押注底层。当大模型浪潮到来,百度已不再是起早的孤独者,而是具备最深护城河的先行者。
手握AI 王牌:无人驾驶与芯片,领互联网公司之先
事实上,百度在按照自己对技术理解与节奏推进 AI 产业发展的周期。
在国民的印象里,百度是 " 搜索引擎 " 的代称。这个标签太过深刻,以至于它在向 AI 公司转型的过程中一度被低估。但资本市场已经开始重新定价百度,2025 年百度的股价回升,正是因为市场发现:它不再是一家流量公司,而是一家 " 全栈 AI 公司 "。
要重估百度,必须先忘掉 " 百度 "。在百度的 AI 故事中,有两项成果最具象地体现了其长期主义的信仰——萝卜快跑与昆仑芯。
四年时间,萝卜快跑经历了从实验室到街头的验证。最新数据显示,萝卜快跑每周订单量超 25 万单,且 100% 为全无人订单。萝卜快跑自动驾驶里程超过 2.4 亿公里,其中全无人里程超 1.4 亿公里,在全球累计提供超 1700 万次的出行服务,是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领先谷歌旗下的 Waymo。
萝卜快跑已经是 AI 走上街头的中国样本。2025 年,从迪拜、阿布扎比的沙漠再到瑞士的山间湖畔,萝卜快跑不仅成为中国 AI 出海的样本,还证明 AI 不仅能生成文字与图像,也能真实地驱动车轮与城市发展。
百度世界大会上,李彦宏表示,无人驾驶正给城市生活带来颠覆性改变。它不仅改变交通、出行,甚至会改变整个社会生态。
李彦宏引述投资机构 ARK 的研究数据表示,至 2030 年,美国 robotaxi 每英里成本降至约 0.25 美元,打车需求则放大 5 到 7 倍," 当打车足够便宜足够方便的时候,需求就被激发出来了。无人车会成为人们一个全新的、移动的生活空间,带来非常多的新可能。"
而造芯片,同样是所有科技公司最艰难的决定之一。
从 2011 年起,为了深度学习运算的需要,百度开始基于 FPGA 研发 AI 加速器,并同期开始使用 GPU。在过去几年中,百度对 FPGA 和 GPU 都进行了大规模部署。
2018 年,昆仑芯推出时,全球 AI 芯片市场几乎被英伟达垄断。国产芯片生态基础薄弱,AI 芯片的商业模型也不清晰。但百度认为,算力是 AI 的根基,算力不独立,就没有未来。
昆仑芯成为了百度 AI 的地基。2025 年,昆仑芯迎来 " 质变 ",百度点亮国内首个全自研三万卡集群,同时具备训练与推理能力,成为国内首个完全自研的 AI 训练集群,它支撑了千亿参数级文心大模型的训练。该集群获得信通院 " 五星级 " 认证,这意味着,中国第一次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 AI 自主算力体系。

全新一代昆仑芯包括两款产品。其中,昆仑芯 M100 针对大规模推理场景优化设计,提供极致性价比,将于 2026 年上市;昆仑芯 M300 面向超大规模多模态模型的训练和推理需求提供极致性能,将于 2027 年上市。同步发布的天池 256 超节点与天池 512 超节点将于明年正式上市,单个天池 512 超节点就能完成万亿参数模型训练。
目前,昆仑芯已累计完成数万卡部署,成为了百度 AI 关键底座。百度智能云也通过昆仑芯和百舸 AI 计算平台,为大批企业提供了高性能、可扩展的 AI 算力。凭借全栈 AI 云能力布局,百度智能云已连续六年位列中国 AI 云服务市场份额第一。
昆仑芯的意义,不止于技术指标。在全球算力被 " 卡脖子 " 的时代,它凸显了中国科技企业的独立自主发展的意志。百度是少有的完成 " 自研芯片 + 框架 + 大模型 + 应用 " 全栈 AI 自洽的中国公司。
内化 AI 能力:从 " 自我重构 " 到 " 产业赋能 "
十年前,百度是 " 搜索公司 ",五年前是 "AI 公司 ",如今,更像是一家 "AI 原生企业 "。
从 2017 年百度世界大会上,李彦宏宣布全力加码 AI,再到今年,他提出了一个独特的概念—— " 内化 AI 能力 ",百度走完了一个从目标到实现的闭环。
这也已经超越了让 AI 赋能千行百业的范畴,而是让产业拥有真正的 " 原生 AI 能力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引发全产业链的 AI 生产力革命。
AI 浪潮初期,市场关注的是爆款应用,中期关注的是生态和算力,而长期价值属于那些能真正把 AI 内化为组织能力的公司。
这也是百度的答案,是将 AI 系统模块化、工具化、产业化。不再是 " 让每个人用 AI",而是 " 让 AI 成为每个系统的底层逻辑 "。
从百度自身来看,它已经构建了自我内化 AI 能力,并且全线 " 自我重构 "。

百度还通过 AI API 开放其 AI 搜索能力,已和三星、荣耀、vivo 等主流厂商展开合作。目前,已有 625 家厂商通过百度智能云接入了百度的搜索 API,百度搜索的 AI API 正成为行业技术底座。百度 AI 搜索的月活跃用户达 3.82 亿,连续三季全国第一。
2025 世界大会上,百度文库、百度网盘全新上线的 GenFlow 3.0,成为首个全端通用智能体系统,具备全局记忆、任务协作和自我调用能力,带来全新的人机协同时代;百度慧播星升级为全场景数字人平台,高说服力数字人技术全行业开放,业界首发实时互动型数字人。
过去十年,AI 技术价值的流动路径是从 C 端向 C 端:ChatGPT,DeepSeek 等流行,让普通用户最直接感知到了 AI。
但通用大模型已经卷到 " 疲软 ",C 端红利也很快就会触顶。AI 大模型革命也会逐步流向 B 端——从企业系统、生产决策、供应链优化、金融风控,到城市交通调度,新药研发、科学理论等领域。
2025 百度世界大会上发布全球首个可商用的 " 自我演化 " 超级智能体百度伐谋,能够在复杂环境下寻找全局最优方案——从港口调度到金融风控,从农田灌溉到能源设计,都可自主优化,甚至超越顶尖的算法专家,抽象复杂问题、建好模型,更能根据条件变化自动迭代,给出最优的动态方案,目前已经正式对外开放。
同时,百度智能云在 AI 公有云市场连续六年排名第一,央企、银行、汽车制造、能源企业都在使用其 AI 底座;百度飞桨开发者超过 2300 万,成为中国 AI 开发生态的核心;千帆平台则成为企业级 AI 操作系统,46 万企业、130 万智能体应用,构成了一个正在扩张的产业生态。
百度全新的 AI 体系中,大模型不再是附加值,而是生产力的一部分。百度也正在让 "AI to B" 成为中国企业数字化升级的新范式。
结语
在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史上,很少有一家企业像百度这样,它几乎参与了每一次技术革命,它的 " 起大早 ",曾经显得孤独、偏执,甚至有些不合时宜。
但十年后的今天,AI 已成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引擎。那些在风口前十年就开始铺设底层的企业,终于迎来了 " 复利的时刻 "。
当 AI 成为产业升级的主线,算力成为新的石油,全球企业都在争夺 "AI 原生企业 " 的位置时——百度十余年的积累,恰好与时代的需求相遇。百度不再只是一家互联网公司,而是 AI 时代的基础设施提供者。
过去,百度的 AI 布局常被视作自我证明;如今,AI 正在成为各大产业的 " 标配 "。从 2013 年到 2025 年,百度用了 12 年的时间验证一个命题——技术的长期主义终会被时代兑现。时代最终会奖励那些起大早、走得稳、信得久的企业。
长期主义并非口号,而是一种组织能力。它要求企业同时拥有科学家思维,能耐得住孤独,以及工程师精神让技术落地执行,百度的 AI 体系就是在这种张力中被塑造的。
可以说,百度不是 " 赶上了 AI 时代 ",而是 " 等来了 AI 时代 ",百度的长期主义、全栈布局、技术信仰,正在被时代奖励。在这个需要 " 技术驱动产业革新 " 的时代," 赶大集 " 的百度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主场。(作者|李程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