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钛媒体 28分钟前

告别百亿收购,“果链”歌尔需要一个新曲线

文 | 青橙财经,作者 | 青博,编辑 | 六子

声学巨头歌尔股份正试图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勾勒出转型蓝图。

刚刚过去的 9 月,子公司歌尔光学收购上海奥来,进一步强化 AR 光学能力;8 月,出资支持对英国 Plessey 的收购,目的是通过 Micro-LED 技术,完善 AR/VR 产业链的布局。天眼查最新显示,11 月 3 日,歌尔股份新设青岛歌尔星启智能科技公司,聚焦虚拟现实制造。最受市场瞩目的,是其于三个月前提出的百亿收购案,但该计划在 10 月 18 日突告终止。歌尔在公告中将原因归结为 " 交易双方未能解决关键条款上的分歧 "。

* 图源天眼查

那么,失去这一布局,对歌尔意味着什么?后续的战略布局如何展开呢?

为何按下终止键

这场备受市场瞩目的收购案,交易总额高达约 104 亿港元(约合人民币 95 亿元),创下歌尔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交易纪录。

收购标的分别为联丰商业集团全资子公司米亚精密与昌宏实业,均为苹果供应链中关键的精密结构件供应商,产品覆盖 Apple Watch 金属中框、表带及 iPhone 结构件等领域。

从业务布局来看,歌尔明确表示,旨在加强与 " 某行业领先客户 " 的合作,市场普遍解读该客户为苹果公司。

2010 年歌尔与苹果建立合作,双方已在麦克风、扬声器等零部件及 AirPods 整机组装业务上形成深度绑定。通过此次收购,歌尔有望进一步切入苹果可穿戴设备供应链体系,巩固其作为 " 果链核心玩家 " 的地位。

对歌尔来说,2022 年的 " 砍单之痛 " 仍历历在目。彼时由于 AirPods Pro 2 的良品率问题,公司订单被大幅削减,净利润从 42.75 亿元骤降至 17.49 亿元,跌幅接近 60%。

此外,拓展精密零组件业务也将显著增强歌尔的盈利能力。公司目前主业涵盖精密零组件、智能声学整机与智能硬件三大板块。2025 年上半年,精密零组件业务毛利率达 23.49%,远高于智能声学整机(9.93%)和智能硬件(11.51%)。

歌尔向精密零组件业务的发力势头明显。2025 年上半年 ,该业务收入占比从 2024 年同期 15.62% 提升至 20.25%。

按公司所言,此次收购将进一步增强精密结构件竞争力,打通 " 精密结构件—光学元件—智能整机 " 全链条,提升垂直整合能力,实现从 " 单一零件供应商 " 向 " 子系统集成商 " 的战略跃迁。

在 2025 年 3 月的新技术分享会上,歌尔向外界展示了专为折叠屏手机开发的 DPS-F、大音 -F 等扬声器,并陆续推出 DPS 2.0、大音 Ultra 等升级产品,持续推进元器件向 " 更精、更专 " 演进。

可见,此次收购并非一时冲动,而是歌尔作为 " 果链 " 巨头推动深层转型的一次战略部署,深化作为第三大业务的 " 精密零组件 ",是公司实现 " 高质量发展 " 的重要支撑。

然而,这场收购最终 " 因关键条款未能达成一致 " 终止。据每日经济新闻引述一位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透露,终止原因或与尽调过程中发现的标的资产相关问题有关,且双方未能就此达成共识。

他谈到,从市场角度看,制造业领域的并购常面临资产质量、估值水平、未来业绩保障等多方面的争议。交易双方在关键事项上无法达成一致,往往是企业审慎决策并终止并购的主要原因。

收购扩张的暂停,加速了市场对歌尔转型路径的追问:" 当一条路受阻,它的下一个战略航向究竟在哪里?"

转向下一个战场

这个答案并不模糊,歌尔正在加大对 XR 光学、AI 眼镜等高壁垒业务的战略投入。

2025 年下半年,歌尔在 AI 智能硬件领域持续强化核心技术布局。8 月,公司向英国 Haylo 公司提供不超过 1 亿美元的借款,支持其收购 Micro-LED 技术企业 Plessey,以增强在 AR/VR 显示技术方面的优势。随后 9 月,子公司歌尔光学以 19.03 亿元收购上海奥来 100% 股权,进一步提升在光波导等晶圆级微纳光学器件方面的能力,为 AI 眼镜与 AR 业务提供底层技术支持。这两项技术被业内视为下一代 AI 眼镜与 AR 设备的光学系统核心。

事实上,歌尔早在 2012 年就开始前瞻性布局 VR/AR 领域。经过十余年深耕,如今,公司不仅是全球中高端 VR 头显出货量第一的代工厂,也是 Meta Quest 系列等主流产品的核心供应商。据澎湃新闻报道,歌尔已成为 Meta、苹果等头部厂商的重要合作伙伴,并作为 Quest 系列的核心代工商,该产品线占据全球消费级 VR 市场约 80% 的份额。

然而市场环境的逆转超出预期,VR 市场的增长连续第三年下滑不达预期。Counterpoint Research 报告指出,2024 年全球 VR 头戴设备出货量同比下降 12%。

反观 AR 设备逐渐崭露头角,AI 智能眼镜已成为消费电子领域最亮眼的增长引擎。Counterpoint 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同比增长 110%。中国市场的表现尤为突出,IDC 报告显示,同期中国智能眼镜出货量达 66.4 万台,同比增长 145.5%。中证消费电子指数年内涨幅超 50%,成为市场中表现最亮眼的板块之一。

这一趋势在歌尔年报中也有清晰体现。2023 年,公司仍侧重于 VR 产品的表述,而 2024 年,歌尔已明确将战略重心从 VR 转向 AI 与 AR,指出 AR 增强现实及其衍生的 AI 智能眼镜已成为市场关注热点,尤其强调 AI 智能眼镜产品的快速崛起。

歌尔的收入结构正随着 AI 的推动全面换挡。2025 年上半年,其智能硬件业务(含 VR/AR、智能穿戴设备)营收贡献已达 203 亿元,占比高达 54.17%,成为公司毋庸置疑的核心支柱。该业务的客户群覆盖 Meta、小米等全球科技巨头;据《第一财经》报道,歌尔已成功获得 Meta 新一代 AI 眼镜的代工订单。

百亿收购虽已终止,歌尔迅速将重心转向 AI 眼镜与 AR 光学。这一战略转向虽具前瞻视野,却也面临现实挑战。AI 眼镜被寄望为 " 下一代计算平台 ",短期内却难复制手机普及路径。其发展也有其制约,主要体现在续航与轻量化的矛盾、统一操作系统的缺失,以及用户从 " 低头 " 到 " 抬头 " 的交互习惯重塑。未来成功既看技术落地,也待市场爆发时机。

转型迫在眉睫

从更深层次剖析,歌尔之所以布局精密零组件与 AI 智能硬件,也是为了突破已面临的增长瓶颈与发展天花板。

在 2022 年营收突破千亿大关之后,2023 年及 2024 年,歌尔股份营收增速分别为 -6.03% 和 2.41%;最新披露的 2025 年三季报显示,歌尔前三季度营收为 681.07 亿元,同比下降 2.21%,业绩已显露疲态。

相比同为 " 果链三巨头 " 的立讯精密、蓝思科技,2025 年前三季度,立讯精密营收同比增长 24.69%,净利润增长 26.92%;蓝思科技营收增长 16.08%,净利润增长 19.91%。

立讯精密通过与苹果建立联合研发机制,已将合作模式从 " 代工 " 升级为 " 共同研发 ",构建了更深的技术壁垒与不可替代性,成为苹果核心的整机代工伙伴。

相比之下,歌尔在营收增长停滞之际,其财务隐忧也逐渐浮现。2025 年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大幅下降 44.56%,仅为 14.75 亿元。尽管现金流承压,研发投入却未减速,据长江商报统计,2020 年至 2025 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累计高达 247.75 亿元。

存货积压是导致现金流紧张的重要原因。截至 2025 年三季度末,歌尔存货余额达 162.74 亿元,较年初激增 55.3%,创下历史新高。据悉,这主要为应对大客户 Meta 的 VR 设备与苹果 AirPods 新品而进行的备货。

为缓解资金压力,歌尔旗下全资子公司歌尔微电子,于 2025 年 7 月再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试图通过独立融资减轻对集团资金的依赖。然而,自 2020 年筹划 A 股 IPO,到 2024 年撤回申请转战港股,其分拆上市之路一波三折。

对歌尔来说,在低毛利、重资产和现金流等业绩压力下,转型的每一步,都需要警惕相应的财务风险。

但可以确定的是,转型对于歌尔已是刻不容缓,而不确定的是,这条从 " 果链 " 延伸至 AI 硬件的道路能否通向光明。公司正行走在精密零组件与 AI/AR 业务构成的双轨上,二者能否协同驱动,将决定这艘千亿巨轮是搁浅还是远航。最终能否如愿抵达彼岸,唯有静待时间给出答案。

相关标签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