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文娱价值官,作者丨明 远,编辑丨美圻
2025 年即将进入尾声,伴之而来的是各路明星名流在红毯上的争奇斗艳。今年除了传统时尚杂志、平台的活动红毯成为网友关注的焦点外," 微短剧之夜 " 上的短国明星们,也被观众纳入了 " 锐评 " 范畴。
11 月初," 横店微短剧之夜 " 在横店圆明新园举行。这次活动颁发了 " 年度心动搭档 "" 年度瞩目星耀女演员 "" 年度瞩目星耀男演员 "" 年度号召力星耀女演员 "" 年度号召力星耀男演员 " 等奖项,它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当下短国演员的格局变化,而观众开始关注 " 微短剧之夜 ",关注短剧演员在红毯上的表现以及奖项归属的现象,也说明短剧正逐渐走出过去的 " 剧红人不红 " 魔咒。
随着奖项尘埃落定,陈添祥、郭宇欣、姚冠宇等获奖演员的名字不再局限于短剧圈层,而是走进了更广泛的公众视野。这些演员的崛起,正勾勒出短剧行业独特的造星逻辑,而随之成型的短剧饭圈,也成为文娱市场不可忽视的新势力。
谁是短国新顶流
短剧演员的排位变幻就如短剧本身一样:竞争极其激烈,新人的涌现速度比长剧要快数倍。如果说一部长剧的演员讨论度能够维持几个月的话,短剧则仅有几周甚至更短。
比如,年初说起短国顶流,还是柯淳一骑绝尘式的领跑,到了春天,就已经扩容到了短剧 F4,夏天则有了 " 短国十三太保 " 的说法,短剧造星的速度可见一斑。
而从 " 横店微短剧之夜 " 的获奖名单中,我们又能看到一些更细微的新变化。
首先,是年度号召力星耀男女演员,比照长剧集市场,或许可以把它对标为年度最佳男女演员奖。该奖项分别有四位演员获奖,算是短国新一代的 " 四大天王 "&" 四大天后 "。

何健麒属于短剧 F4 一员,而陈添祥和张翅则出现在夏天那份 " 十三太保 " 的名单中,姚冠宇则是从今年 4 月份开始作品爆发增长。对于不那么关注短剧的人而言,看到这份 " 最佳男演员 " 名单,会有一种 " 这世界变化太快 " 的感觉。
女演员这边,余茵、王小亿都是观众较为熟悉的女演员,即使非短剧受众,也很可能刷到过她们热剧的相关切片,比如《好一个乖乖女》《云渺》等。郭宇欣从 2022 年入行,9 月份大爆的《盛夏芬德拉》助推她更进一步,岳雨婷则以扮相多变著称,她在短国巨饼短剧版《仙剑三》中饰演紫萱。

其次,年度瞩目星耀男女演员奖,这就很像 " 潜力新人 " 这一类的奖项,代表业内看好的 " 顶流预备役 " 们的归属。
具体的得奖名单我们不再过多追溯,从 " 潜力新人 " 与 " 最佳演员 " 这两大奖项的得主身上,能看到一些共性:跨界与多元发展成短国新趋势。

郭宇欣在《盛夏芬德拉》爆红后,就收到了长剧邀约,而她自己也表示,即使去拍了长剧,也不会放弃短剧。

短剧演员也越来越适应 " 明星 " 这重身份变化了,他们不再似几年前守着短国这一亩三分地,而是去尝试发歌、上综艺,从多角度维持曝光。像何健麒,就在年初发布了个人单曲《冷热体》,虽说从业务能力方面可能难以与专业歌手一较高下,但会引发普通路人的好奇心,继而形成触达新人群的可能。
最后,则是年度心动搭档,这也是富有咱短国特色的 "CP" 奖。

短国饭圈渐长成
与短国顶流一同成长的,是短剧演员们的饭圈。
在短剧刚诞生之际,观众关注的,是其密集的爽点以及看起来颇为 " 撒狗血 " 的矛盾设置,包括不甚精美的服化道,也会成为观众的猎奇点。伴随着短剧精品化的进程,以及不断有平台、制作公司的进入,短剧的精细度早已 NEXT LEVEL。而短剧演员,也吃到了人剧皆红的福利。
与传统长剧集或综艺节目中诞生的明星不同,短剧与观众距离更近,短剧演员也是如此。很长一段时间里,短剧顶流与他们的饭圈,处于一种 " 隐秘生长 " 的状态。

因为在我们认为的 " 传统渠道 " 中,无论是柯淳本人还是他的粉丝,都并不是那么活跃。
从今年春天开始,短剧演员们的饭圈逐渐从线上发展到线下。
在爱奇艺 3 月份举办的荧光之夜上,大众第一次直观感受到了短剧饭圈的震撼。手幅、灯牌等应援物一概都有,巴士车体广告、大屏广告等也都给短剧顶流们安排上了,在红毯区还有扛着长枪短炮的站姐,时刻准备着第一时间出图。

同时,粉丝也不再只满足于在直播间与顶流们见面,而希望能够在线下看到他们。
正所谓 " 钱在哪儿爱就在哪儿 ",这种线上到线下的转移,是粉圈真正形成的标志之一。
线上直播具备着 " 随时随地 " 的特点,不受限于时间空间,有一部手机就够了。而奔赴线下见面会,意味着机酒、行程等一系列安排,是时间与金钱的双重付出。
网络上有一份关于柯淳七月份见面会的黄牛报价单,正规随机票 1600 一张,第一排票价则要 4000 块,比一般的小爱豆见面会票价还要高点。
当然柯淳毕竟是短剧出圈第一人,有特殊性。我们搜索发现,这类短剧演员相关的线下活动,一般会以演员生日会或剧宣见面会的方式举办。

剧宣见面会则根据福利不同票价也不同,一般为 300-900 的区间,上不过 1000 元,福利则包括合照、Hi touch、做游戏等等。

更具复杂性的未来
除了剧集和人设带来的加持外,短剧演员们能够形成饭圈,也得益于他们补足了当下文娱市场中的一个独特生态位 " 活人感偶像 "。与小花小生和爱豆们相比,他们在直播间里更敢说敢言,且有种 " 成长于草莽 " 的平民感与亲切感。
但这也意味着,饭圈形成后的他们,面临着更复杂的未来。
其一,是已经在网上被讨论过许多次的,短剧演员,特别是男演员一个个烟不离手的问题。纵然有剧中人设需要的原因,但很多人在剧外也早就养成吞云吐雾的习惯。过去在小圈子里,这算不上什么问题,可是饭圈壮大,要从短国迈向更大的舞台," 烟 " 就是个可大可小的问题。

随便搜索一下就能发现,几乎每个短剧顶流都有所谓的 " 黑历史 ",而且一部分与直播打赏有关,这也是个隐雷。
其三,短国没有恋爱禁止条令,甚至 CP 是演员起飞的渠道之一。
前 48 系小偶像刘念,在团期间影响力一般,做了短剧演员有了 CP 搭子后,立刻人气起飞,两人更是趁热打铁,二搭三搭。

与长剧集不同的是,短剧行业里有不少真情侣,观众对于真情侣演真 CP 的行为也非常喜闻乐见。像爆珠夫妇,白昕怡 & 朱一未去年十月领证,今年十月办婚礼,是一对戏里戏外都让观众嗑晕的真情侣。

最后,就是围城效应。
不难发现,短剧顶流们虽然纷纷表态不会离开这个行业,但他们也想在长内容中证明自己,触达更多观众。而长剧演员,则对于进军短国跃跃欲试。
" 出 " 与 " 进 " 之间,正暗藏着短剧顶流们的地位危机。
面对专业演员的跨界冲击,原本稳固的行业地位随时可能被分流、被取代,所谓的 " 顶流 " 光环也可能面临被稀释的风险。
" 微短剧之夜 " 落幕,而短国的热闹还在继续。顶流迭代、饭圈崛起、跨界流动交织成新图景。但机遇背后,口碑、人设、竞争的考验也从未停歇,这场关于流量与长久的博弈,才刚刚拉开更复杂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