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钛媒体 13小时前

强势回归的《新闻女王 2》,打破续集魔咒了吗?

文 | 文娱先声

归来的 " 新闻女王 ",依然足够硬核。

自 11 月 5 日开播以来,《新闻女王 2》便在商业与热度上展现出强劲势头。商业上,剧集未播先热,开播前便吸引 30 余家品牌合作,一举斩获全网港剧招商收入与客户数量的 " 双冠王 "。热度上,首播即斩获全网热搜 150+,其中微博 81 个、抖音 25 个热搜的成绩,印证了其强大的话题效应。

与此同时,剧中的金句也接连出圈:" 换工作只是换个监狱,没区别 "、" 今日留一线,日后必中箭 "、" 无事笑女人,有事女人扛 " ……这些直击职场痛点的台词迅速在社交平台引发关注,成为新一轮的讨论焦点。

那么,《新闻女王 2》的首播内容成色究竟如何?它能否真正承接前作的辉煌,再创爆款佳绩?

强势回归,到底好不好看?

两年前,一部《新闻女王》将久违的香港职场剧拉回了观众的视野。

这部剧不仅打破了 2023 年香港翡翠台电视剧最高收视记录,更在豆瓣收获 7.9 的高分,并于次年拿下 " 万千星辉颁奖典礼 " 最佳剧集、大湾区最喜爱 TVB 剧集等多个奖项,成为了当年的现象级爆款剧。

承袭此势,续作《新闻女王 2》未播先热,上线伊始便在广告招商上展现出强劲势头。

据统计,《新闻女王 2》开播前已吸引超过 30 家品牌投放,包括总冠名天猫双 11、AI 全能助手夸克、德芙、舒化、淘淘氧棉、护舒宝、益达等,覆盖高端消费品、日化、母婴等多个领域,广告形式全面覆盖贴片、中插、剧情植入与角色口播、角色衍生小剧场等多元类型。

具体来说,其前 10 集总广告量达 92 条,总时长约 17 分钟;其中,开播当日单集广告量达 11 条,总时长 123 秒,一举刷新了优酷平台 2025 年度剧集的单集广告密度纪录。从商业维度来看,《新闻女王 2》的开局表现,证明了其作为港剧头部 IP 的商业号召力。

数据来源:小红书

播放量方面同样印证了《新闻女王 2》的热度。剧集上线当日,优酷站内热度破 6049,斩获优酷首日热度涨幅、优酷热搜榜、优酷电视剧港剧榜、优酷电视剧都市榜、优酷电视剧职场榜五榜冠军,显示出观众群体的高度关注。

而在口碑方面,尽管《新闻女王 2》尚未在豆瓣开分,但已凭借鲜明的话题性积累了不少好评。许多观众指出,该剧对 " 流量至上 " 的媒体乱象、自媒体 " 吃人血馒头 " 等现实议题的呈现大胆而直白,敢于撕破表面人设、揭露行业真相。无论是精明算计还是真诚坚守,每个角色都被刻画得血肉丰满、人情通透,道尽职场中的进退分寸与生存智慧。

除此之外,《新闻女王 2》中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博弈、AI 主播、网红生态等与时俱进的社会议题,都让整部剧集不止于 " 爽 ",而是在立意与共鸣上更进一步。

有意思的是,尽管也有观众吐槽《新闻女王 2》的广告过多,但这不正是说明这部剧播得好嘛。

比如每个角色有自己的专属饮品:Man 姐喝东方树叶,古肇华喝舒化奶,刘艳和 PM 喝东鹏补水啦,普通角色喝怡宝,其中,古肈华配着紧张节奏的 BGM 从香奈儿包里掏出一堆舒化奶放进冰箱,更是很有戏剧效果,甚至让 # 新闻女王 2 广告植入真的笑死我 # 登上微博热搜。

综合来看,《新闻女王 2》在商业、热度与口碑上无疑取得了开门红,其广告招商的强劲表现成为其最显著的特征。如何通过话题运营继续完成口碑发酵,或将成为其延续前作辉煌的关键。

系列化 IP,如何打破续作魔咒?

对于大热剧集的续作来说,想要避免狗尾续貂,延续前作的热度向来不是易事。

一方面,观众希望看到原汁原味的风格延续与忠于前作的成功基因;但另一方面,观众又渴望获得超越前作的叙事突破与新鲜体验。这种 " 既要,又要 " 的高标准,让续作的创作如同戴着镣铐跳舞,而如何在 " 守成 " 与 " 创新 " 之间找到精准平衡,始终是无法回避的核心课题。

具体来说,《新闻女王》当年之所以能成为现象级爆款,可归结于三个精准的支点:其一,以 " 新闻直播 " 这一高密度、高张力的职场为舞台,确保了剧情的天然悬念与节奏;其二,塑造了以文慧心为代表的、专业果敢的立体人物群像,打破了传统职场剧的套路;其三,输出了大量洞察现实、锐利扎心的金句,直接引爆了社交媒体的二次创作与传播。

这三大要素共同构成了一部 " 精准的产品 ",让《新闻女王》不仅局限于新闻行业,更切中了当代职场人对专业主义与女性力量的广泛共鸣,从而被赋予 " 港剧复兴标杆 " 的意义。

如此珠玉在前,《新闻女王 2》的压力不言而喻。从已播出的内容来看,该剧在 " 守成 " 与 " 创新 " 之间展现出了一条清晰的创作逻辑。

" 守成 " 方面,该剧延续了第一部洞察职场、金句频出的犀利风格,剧中台词依然保持着凝练现实的质感,直指职场本质与人性博弈。比如,张家妍一句 " 无事笑女人,有事女人扛 ",精准刺中性别偏见与责任转嫁的职场痛点;文慧心的 " 我不是在等运到,我是在等风到 ",也展现出面对逆境时的从容与蓄势待发的决心;而 " 你看到的只是视角,不代表事实;其他人看到的只是观点,不代表真相 " 则深化了对新闻专业主义的探讨,强调真相的多维与复杂。

这些掷地有声的台词,从个体处境到行业伦理,共同构成了剧集标志性的现实锐度与思想密度。

同样,《新闻女王 2》也贡献了多个颇具话题性的 " 名场面 "。

比如,梁景仁葬礼上出现署名不明的花圈,现场被媒体围堵成 " 流量秀场 ",讽刺了当代媒体生态;文慧心乘直升机直播危楼坍塌,以极具冲击力的出场方式和精准的 " 眼技 ",再度巩固了其 " 新闻女王 " 的强大气场;而 AI 主播取代真人的情节则映射了当下的行业争议,令观众直呼 " 温峥嵘被盗播刚上热搜,剧里就演了 ",凸显出剧集对现实议题的捕捉与深刻呼应。

另一方面,为了跳出前作的光环并提供新鲜体验,《新闻女王 2》在叙事上的 " 创新 " 幅度也相当显著。

首先是故事主线更为凝练。相较于《新闻女王》对文慧心、张家妍、刘艳、许诗晴、徐晓薇 5 位女性角色的均衡铺陈,《新闻女王 2》将焦点集中在了文慧心的创业征程、张家妍的职场坚守与许诗晴的政界转型三条脉络上。与此同时,与明面上两家媒体平台的斗争对应," 追查梁景仁真正的死因 " 似乎成为了贯穿全剧的一条暗线,为后续剧情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其次是叙事视野与冲突维度的明显拓宽。虽然《新闻女王》的职场斗争同样腥风血雨,但主要源于新闻理念与职场立场之争,实际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反派角色。然而,《新闻女王 2》引入了黄宗泽饰演的古肇华——一位出身市场部、为追逐流量不择手段的新任总监。其深沉的城府与激进的作风,让他所代表的传统媒体 SNK,与文慧心加盟的网络媒体公开平台形成直接对抗,将媒体行业的竞争从内部博弈推向新旧形态的全面冲突。

最后是整体风格的戏剧化倾向。相较于《新闻女王》通过单元故事层层深入、细腻描摹职场生态与人物弧光的叙事手法,《新闻女王 2》明显加快了叙事节奏,增强了情节浓度和剧情密度。比如,开篇即将前作男主角梁景仁 " 写死 "、文慧心租用直升机直插事故现场、通过解谜游戏赢得天使投资等桥段,均体现出更强的象征意味。

可以看出,编剧在延续职场内核的同时,有意通过强化戏剧张力来回应观众对 " 爽感 " 与 " 节奏 " 的期待,契合了当下观众的内容消费习惯。

结语

纵观《新闻女王 2》已播出的内容,其整体水准保持了相当的完成度。

在故事架构上,无论是从办公室斗争延伸至传统媒体与网络平台的叙事格局,还是通过文慧心创业、张家妍坚守与许诗晴转型的三线并行,均展现出了其作为续作明显的突破意图。而在角色方面,佘诗曼、李施嬅等主演的表演依旧稳健,黄宗泽饰演的新角色古肇华也为剧集注入了新的戏剧张力。

而从港剧特有的叙事节奏与口碑发酵规律来看,《新闻女王 2》后续或将在播放维度具备更强的爆发力和生命力。毕竟,港剧历来不以 " 开播即爆 " 见长,其魅力往往在于层层递进的剧情铺垫与人物关系演变。

目前,剧集已成功地抛出了一系列引人入胜的悬念:梁景仁之死的真相究竟为何?古肇华的野心是否远不止于 SNK 总监之位?昔日战友文慧心与张家妍在理念分岔后能否再度携手?许诗晴在政界碰壁后,是否会带着新的洞察重返新闻战场?

这些精心埋设的伏笔,为《新闻女王 2》后续的叙事走向保留了充足的展开空间。

从这个角度看,《新闻女王 2》的故事,其实才刚刚开始。

相关标签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