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钛媒体 14分钟前

IPO 紧要关头捷佳伟创狙杀亚电科技,隆基绿能成为共同被告

文 | 赶碳号科技

科创对决,匹夫有责。我国半导体被 " 卡脖子 ",光伏设备企业当然也心急如焚。

近日,一家 50% 以上营收来自隆基绿能的光伏与半导体设备企业,计划在科创板 IPO,拟募集 9.5 亿元用于研发半导体先进制程设备。这家企业,正是来自江苏泰州姜堰的湿法清洗设备厂商——亚电科技。繁荣资本市场,促进半导体行业发展,为半导体设备企业注入动力,本就是这一轮科创牛的应有之义。亚电若能成功上市,对投资人、对企业自身是皆大欢喜。

但是,据知情人士透露,光伏设备龙头企业——捷佳伟创在第一时间就不干了,率先表达质疑。并且,捷佳伟创以侵犯知识产权为由,直接将亚电科技甚至连同曾经的客户隆基绿能一起,告上了法庭。此案或将于 12 月在南京中院开庭。

然而有些诡异的是,亚电科技并未在招股书中披露这一起或将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的专利诉讼。

另据相关信源独家爆料,捷佳伟创与当初的大客户隆基绿能早已彻底决裂——捷佳伟创再也拿不到隆基绿能的任何设备订单,而隆基绿能也再不允许任何捷佳伟创的工作人员进入其各基地的 BC 电池车间。现在看,这场决裂无疑也会增大捷佳伟创在取证与 " 维权 " 时的难度。

捷佳伟创的狙击,除了亚电,还有隆基

捷佳伟创这一告,对于亚电科技来说真有可能一剑封喉!因为后者正处于 IPO 最关键阶段。

上交所公开信息显示,亚电科技的上市申请在今年 6 月 27 日获受理,7 月 21 日交易所发出问询,9 月 26 日公司更新了招股书。眼下,估计亚电的董秘和保荐人正在紧张编写审核问询函回复。就是现在,公司被捷佳伟创起诉了。

虽然该起案件尚未显示在天眼查等平台公示出来,但据可靠消息已获法院受理。果真如此,交易所的问询函大概率就会涉及到。这次亚电真要被做实了侵犯知识产权,那么公司上市计划铁定要泡汤了。即使这场官司一时半会儿没个结果,就是这么一审二审反诉等等一直拖下去,无疑也会影响到亚电科技的上市进程——现在机不可失、形势不等人啊。

捷佳伟创在竞争对手上市过程中这么干,虽然是 " 阳谋 ",但也的确够狠的。事实上,这已不是捷佳伟创第一次这么干了——类似戏码在拉普拉斯身上也曾发生过。

需要指出的是,捷佳伟创和拉普拉斯这两家公司都是深圳市坪山区的企业。据知情人士透露,当时就连坪山区都亲自出面协调此案,希望捷佳伟创能收手,不要让坪山区因此减少一家上市公司。但在当时,捷佳伟创几位高管内部有个口头约定,谁这次答应了(放过拉普拉斯),谁就是捷佳伟创的罪人。

同样,晶科、隆基也曾与捷佳伟创沟通协调。据说,李仙德亲自出面协调,隆基还派人撮合——毕竟隆基鄂尔多斯 TOPCon 项目的设备尾款在当时还没结清。但直到现在,捷佳伟创也没撤诉。这次非但不给面子,双方甚至直接撕破了脸,就连隆基绿能自也成了被告。

这位消息人士透露,捷佳伟创除了起诉江苏亚电科技以外,同时起诉了隆基旗下两家公司——鄂尔多斯市隆基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和铜川隆基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告设备企业同行,还要告使用设备的主材企业,捷佳伟创这一招估计是和奥特维学来的。奥特维在起诉光远智能时,就是连同中节能和赛拉弗一起告了。要知道,中节能镇江的母公司可是央企,是奥特维的客户——主材企业的大金主。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规定:" 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被授予后,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包括‘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

从法律角度看,隆基绿能与中节能或均涉嫌 " 使用侵权产品 "。不过,奥特维、捷佳伟创维权的真正目标是竞争对手,而非下游客户。此外,最高法司法解释," 善意使用者 " 在特定条件下可免于停止使用侵权产品——若使用者能证明所购产品来源合法且已支付合理对价,可作为抗辩理由,无需承担侵权责任。

在竞争对手的关键阶段发起专利侵权诉讼,有点 " 趁你病,要你命 " 的感觉,虽然狠了点,毕竟也算是阳谋。更何况,告和告得赢是两码事,告别人的未必有理,被告的未必就有过错,另外打官司这事本身也不丢人。

赶碳号前几天就说过,随着这一轮周期里的淘汰赛进入后半程,光伏圈将会出现越来越多令人难堪的故事,光伏瓜友们拿好小板凳,坐稳扶好。反观光伏圈的官司多起来,其实就是从设备企业开始的。图穷总要匕见,山穷水尽时各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如果以后再有光伏企业和经销商、客户甚至政府、银行之间反目成仇,我们不必再大惊小怪。

光伏设备企业,披了件半导体的头蓬

捷佳伟创告不告得赢,关键要看亚电科技自己实力够不够硬。

亚电科技官网介绍,公司是半导体晶圆制造行业湿法制程设备商 , 专注于晶圆前道湿法刻蚀清洗技术 , 是国内首批推进半导体高端设备国产化的企业之一,目前公司在江苏无锡和海外设立了研发基地。

虽然亚电科技自称是半导体企业,且募投方向也是高端半导体方向。其实,亚电科技的业绩高增长并非来自半导体,而是来自光伏,来自隆基。

招股说明书显示,2025 年 1-6 月,亚电向隆基绿能销售光伏湿法专用设备、配套产品及服务金额为 13,672.87 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为 51.91%。打个比方,隆基绿能要是撤梯子,亚电科技就会掉在地上。

来自亚电科技招股书

隆基绿能是头部企业,亚电又是其重要供应商,隆基肯定会信守商业承诺。但是,当下光伏行业面临两大挑战,或对亚电科技的业绩持续性构成威胁:

一是光伏行业正 " 反内卷 "、去产能,光伏新增项目已全部暂停了;

二是光伏主产业链现金流趋紧,企业在扩产决策上肯定更为谨慎。

当然,此前赶碳号曾提及,并非所有 HJT、BC 新建项目均被禁止,而是需遵循 "1:2 置换 " 原则,即每淘汰 2GW 旧产能,方可新建或改造 1GW 新产能。

对于亚电科技来说,当下这些都不是最紧急的,关键问题在于,公司在湿法设备上的技术,是否涉及侵权。

关注光伏行业的人士皆知,捷佳伟创是光伏湿法清洗设备领域的 " 王者 ",市占率高达 80%。亚电科技是其直接竞争对手。

值得注意的是,在光伏的上升周期里,光伏设备紧俏、TOPCon 大扩产之时,那时的亚电科技并未进入该领域;当光伏行业从 " 吃肉 " 变成了 " 挨揍 ",亚电科技却能迅速杀入,并获得隆基绿能的批量订单。

简而言之,亚电科技顺势做不好,逆势非常强。

对于这一现象,接近捷佳伟创的一位人士认为,亚电科技能快速切入光伏湿法设备市场,核心原因就是侵犯了捷佳伟创的专利。

捷佳伟创和隆基绿能,早就翻脸了

该知情人士表示,捷佳伟创之所以与隆基绿能关系恶化,核心原因便是拉普拉斯。

在此先聊聊设备企业与光伏企业的关系:彼此既是共同发展进步的伙伴,其实也是相互提防的对象。但光伏行业的现实情况是,大多数企业既做不到 " 同心协力 ",也难免 " 三心二意 " —— 毕竟背后的利益诱惑太大。

其实,各行各业都存在设备企业和主产业链企业之间的关系。但很少有一个行业像光伏一样这么 " 卷 ",并不是这一行的门槛低,而是这一行的生态有问题。

任何一个行业,如果所有的技术、企业所有的 know-how 都可以无限扩散,那么从理论上所有的设备就都能搞成 " 交钥匙工程 "。果真如此,每一个行业都有可能发生像光伏这样的内卷——在阶段性的高额利润驱使下,行业健康不健康就管不了那么多了。

所以这一轮内卷,头部光伏设备企业当然难辞其咎。当然,主材企业在技术导入初期,为了推广普及新技术路线,进而推动设备和辅材创新与降本,在全力扩产的同时,也会主动扩散技术,比如曾经的 TOPCon、HJT 和现在的 BC。

今年 8 月,隆基绿能李振国就曾呼吁:如何让技术创新,不再迅速扩散为行业公共知识?

李振国指出,光伏过去 20 年飞速发展,但是几乎任何一项创新,都会迅速成为行业的公共知识,也正因此中国光伏实现了全球领先。但是,一旦产能过剩了,由增量时代进入存量博弈时代,这种知识迅速扩散的杀伤力就显现出来。隆基绿能最近在做的,就是希望与设备供应商建立 " 自主创新 + 协同合作 " 的机制,从而保护知识产权和保护彼此业务。

李振国表示,在海外这种模式很成熟,像韩国三星、LG 以及苹果链、特斯拉链。他们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非常成熟。比如,LG 的核心供应商,很难同时又是三星的核心供应商,就是要选边站。

他进一步指出," 光伏产业链中也有一部分企业,他们发自内心地认为,我就是要为全行业服务的,就是要为全行业交钥匙的,就是要保持绝对的话语权。这种客户,我们现在是敬而远之的。"

赶碳号当时听到这话就在想,李振国说的,不就是捷佳伟创吗。

隆基的确在努力构建一种闭环的生态。在镀膜设备领域,隆基绿能大力扶持拉普拉斯,不仅大量采购其设备,还通过多个关联方对拉普拉斯进行战略投资。

接近捷佳伟创的人士表示:" 隆基绿能买过我们的设备,亚电科技就是扑在我们设备上研发的。现在,隆基绿能已经不允许我们的人进入其 BC 车间,担心我们取证。" 当然,这是一种单方面的说法,隆基可能也在担心泄密。

赶碳号认为,该起诉讼有三大焦点:

(1)亚电科技及隆基绿能的设备侵权是否成立。

目前,捷佳伟创起诉亚电科技的案件已正式立案,近期将开庭,我们也会持续跟踪报道。但在亚电科技的招股说明书中,并未提及这起对经营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诉讼。

不过,亚电招股说明书披露了另一项专利纠纷:同行企业江阴瑞林精密对亚电科技及子公司亚电智能拥有的 10 项专利,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专利无效宣告请求。截至招股说明书出具日,上述案件尚未审理,国家知识产权局暂未作出审查决定。

(2)隆基绿能也是知识产权的受害者。

从李振国的公开表态中,我们能清晰看到:光伏企业 " 三心二意 "、肆意侵犯设备企业知识产权的现象较为普遍,且隆基绿能以前也曾发生过类似事件。但是,李振国本人肯定是支持保护创新型设备企业的,这一态度值得充分肯定,赶碳号对其也素来敬仰。

隆基绿能现在也是知识产权的受害者,最近忙着起诉掌握 BC 技术的离职员工。据传,李华在从隆基绿能离职时,可是拿到了天价竞业限制经济补偿金的,然后一道的 BC 很快就出来了,新一很快就创立了。

最终结果,我们只能静待法院判决。不管怎样,在关键时刻狙杀竞争对手的行为,赶碳号是不认可的,虽然合法甚至合理,但有失于道义,有害于行业生态。

诉讼焦点:槽式清洗设备

一边依赖于光伏大客户隆基绿能,一边致力于为中国高端半导体产业做贡献,亚电科技的竞争力究竟几何?

亚电科技官网显示:公司核心产品包括 8 吋、12 吋槽式 / 单片湿法刻蚀清洗设备,作为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所有核心技术均已申请发明专利。

简单来说,亚电科技目前仅有一款核心产品——湿法清洗设备,更具体地说是 " 槽式清洗设备 "。亚电科技虽然在招股书中罗列公司有多款产品,但在其官网上,只有以上两款,核心是第一款。

顾名思义,湿法清洗设备就是用于清除晶圆表面纳米级微观颗粒、金属、有机物及氧化物等污染物的专用设备。由于不同生产环节会产生不同类型的污染物,清洗设备需应用于氧化 / 扩散、光刻、刻蚀、掺杂、成膜等所有工序环节。

客户对清洗设备的核心要求是 " 四高 ":高洁净度、高均匀性、高效率、高稳定性。但不同领域对 " 高 " 的标准差异显著:面板、光伏、光学、半导体成熟制程、半导体先进制程的设备要求依次提升。

因此,有的企业能够为台积电、三星、中芯国际等国际一线半导体企业提供清洗设备,但有的企业仅能服务于三安光电、时代电气等要求较低的半导体企业,还有的设备只能应用于隆基绿能、晶科能源等光伏企业。

湿法清洗按清洗方式和设备类型可分为 " 槽式清洗设备 " 和 " 片式清洗设备 ":

亚电科技生产的槽式清洗设备,又称 " 批量式清洗设备 ",可一次性将 25 片或 50 片晶圆浸泡在槽体药液中清洗,单位时间产能较高,具备性价比高、使用成本低、特殊工艺适用性强等优势,主要应用于工艺要求较低的场景,尤其是 40nm 及以上工艺节点。

当前我国半导体行业关注的芯片制程,多为 28nm、14nm、7nm、5nm 及以下,由此可判断,槽式清洗设备的技术门槛相对较低。那么,亚电科技在行业中,究竟处于什么位置呢?

(1)全球市场份额低,国内市占率需进一步验证。

从全球格局来看,高端清洗设备是我国半导体产业的 " 短板 "。例如,行业新兴企业至线科技,是新凯莱的供应商,可提供 28nm 制程节点全湿法工艺设备,其 14nm 湿法清洗设备已在中芯国际完成产线验证;我国最大的清洗设备企业——盛美上海,在半导体清洗设备领域的全球市场占有率达 8.0%(位居全球第四,数据来自 Gartner 统计)。

根据 Markets and Markets 数据,2024 年全球半导体清洗设备市场规模为 111.50 亿美元,按汇率换算约合 794.07 亿元人民币。而亚电科技 2024 年营业收入为 5.62 亿元,其中半导体业务营收 2.86 亿元,全球市场占有率仅约 0.36%,规模显著偏小。

不过,亚电科技在招股说明书中表示,"2024 年公司槽式湿法清洗设备国内市占率在国产品牌中排名第二 ",这一表述的统计维度(如是否包含光伏领域、统计口径为 " 出货量 " 或 " 营收 ")仍需进一步确认。

(2)未进入一线半导体企业供应链,客户集中度高。

亚电科技招股说明书显示两方面关键信息:

一是客户集中度高,报告期内前五大客户销售金额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74.80%、76.59%、76.25% 和 92.26%;

二是大客户以中低端市场为主,包括芯联集成、华润微、时代电气等硅基半导体企业,三安光电、比亚迪、客户 A 等化合物半导体企业,以及隆基绿能等光伏企业,未覆盖台积电、三星、中芯国际等国内外领先的半导体企业。

不管怎样,亚电科技的理想很丰满。招股说明书显示,亚电科技拟 IPO 募集 9.5 亿元,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分别为 " 高端半导体设备产业化及先进制程半导体工艺研发试制项目 "、" 先进制程湿法清洗设备研制项目 " 和 " 补充流动资金 "。

所谓 " 先进制程 ",一般是指 3nm 及以下(含 3nm、nm、1nm 等)的芯片制造工艺;所谓 " 高端半导体 ",是指在技术规格、性能指标、应用场景上处于行业顶尖水平,且具备高附加值的半导体产品及相关核心器件。

梦想一定要有,万一实现了呢,而且可能性大。赶碳号查阅亚电科技股东名单,发现 SK 海力士持有 36.55% 份额的江苏疌泉君海荣芯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是亚电科技的股东,持股 3.61%。SK 海力士,正是盛美上海的大客户。

捷佳伟创之所以狙击亚电科技,估计用意不在光伏,毕竟隆基大单已经凉凉,光伏企业扩产短期看也不太可能。实际上,捷佳伟创也正在进入半导体清洗设备领域,但目前规模、占比仍处于较早阶段。9 月 29 日,捷佳伟创在互动平台表示," 目前公司的半导体清洗设备不断获得新订单,并且公司在持续研发其他半导体及泛半导体相关设备。"

亚电核心技术人员:本科为主

亚电科技志存高远,其底气来自哪里呢?

(1)3 年半,共计研发投入 1.73 亿元。

招股说明书显示:" 报告期各期,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 5,737.3 万元、4,429.2 万元、4,433.38 万元和 2,714.92 万元。"

这就是说公司在 3 年半的时间里,累计研发投入达 1.73 亿元。现在,公司更渴望着 IPO 募集资金,攻坚先进、高端半导体工艺。

出发点不错,客观说,历史上公司的研发投入有点少。因为半导体研发实在太烧钱了。

可比公司中,现在市值 130 亿元的至纯科技研发投入从 2017 年的 0.13 亿元跃升至 2024 年的 4.42 亿元。2020-2024 年这五年期间,至纯科技累计研发投入超过 15 亿元。

龙头公司盛美上海,2024 年研发投入合计 8.38 亿元,其中费用化研发投入 7.29 亿元,资本化研发投入 1.09 亿元。

(2)除了研发投入,研发团队也是重要一项指标。

亚电科技招股说明书显示: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有 28 名研发人员,占员工人数比例为 28.57%。公司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 39 人。6 个核心技术人员,5 人为本科学历。

头部企业盛美上海,2024 年公司研发人员中博士研究生学历的有 8 人;至纯科技博士研究生有 3 人,硕士研究生有 38 人。

那么,亚电科技的薪酬水平如何呢?核心技术人员,年薪只有三五十万。唯一取得 " 合理市场化薪酬 " 的,是一位韩国籍员工—— HUR HYUN JIN。

亚电科技的薪酬在半导体行业没什么竞争力。盛美上海 2024 年年报显示,公司员工总数为 2002 人,人均薪酬为 37.86 万元。2024 年至纯科技员工总数为 1609 人,人均薪酬为 31.07 万元。一般来说,核心研发人员的薪酬,肯定要高于公司平均薪酬。

在半导体空前火热行情下,顶尖的研发人才,应该匹配合理的薪酬才行。不能光靠爱发电,也不能拿理想当饭吃。科研工作者们搞半导体尖端技术的研发,还是应该给足物质保障。这次 IPO 融资到钱,倒是可以对核心技术人员奖励,还能以更市场化的待遇聘请到更为尖端的技术人才。

最后,赶碳号还是那句老话,行业尚未走出低谷,产能出清的烈度将会越来越猛,令人难堪的故事也会越来越多。光伏瓜友们,坐稳扶好。

相关标签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