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望 2025 年的饮料行业,最令人瞩目的,大概就是整个运动饮料市场的飞速增长。
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2024 年中国运动饮料行业规模为 547 亿元人民币,2029 年将增至 997 亿,年复合增长率 12.8%,成为饮料市场的 " 高增长赛道 "。
这个过程中,东鹏集团旗下的补水啦以极为迅猛的增速,成为了该领域中绝对的明星产品。
根据马上赢数据显示,补水啦在运动饮料类目中的市场份额从年初的 13.06%,一路增长至 9 月的 26.02%,并一度超越了农夫山泉尖叫系列 24.29% 的市场份额。不过这种增长在 10 月出现了小幅回调,降至 24.66%,低于尖叫系列 28.57% 的市场份额。

随着无糖茶市场大水漫灌式的增长告一段落,很多饮料企业开始谨慎下注,减少在无糖茶领域中的投入程度。运动饮料、电解质水显然已经成为了各大品牌竞相争夺的新大陆,这场全新的战役,将会呈现怎样的战局呢?
飞速增长的补水啦
而补水啦的增长则更是指数级的。
以宝矿力水特为参照物,就可以看到补水啦惊人的增长速度。马上赢数据显示,2023 年 6 月,宝矿力水特的市场份额还远远高于东鹏;到了 2024 年 3 月,补水啦的市场份额便超过了宝矿力水特,晋升为电解质水领域的亚军选手。
而截至 2025 年 5 月,东鹏的市场份额已经两倍以上于宝矿力水特。
而经历了整个旺季的飞速增长,补水啦的增长情况更是断崖式的领先。根据马上赢数据,从今年 1 月至 10 月,补水啦的月度销售额同比增速在 50%-200% 之间,不仅远超竞争对手,也高于运动饮料和营养素饮料类目的整体增长水平。

而在大面积的广告投放之余,东鹏最为擅长的促销活动,对于补水啦销量的拉升,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凭借印有 " 一元乐享 " 的瓶盖,消费者就可再向商家支付 1 元换购一瓶新产品;而 " 扫码赢红包 " 活动,则可以驱使消费者在 24 小时之内完成复购。
这是个一举多得的策略。
最显著的效果就是价格。如果按照单价来算," 加 1 元换购 1 瓶 " 的权益感知极强:假设单瓶原价 4 元,参与活动后相当于 "5 元买 2 瓶 "。据 " 中邮证券研究所 " 报告显示,相较于 " 竞品 " 宝矿力和外星人 10 元 /L 的定价,以及尖叫、佳得乐等品牌 8 元 /L 以上的价格," 补水啦 " 以 7.21 元 /L 杀入市场,显著低于竞品。
不过,广告投放 + 低价策略,必然会导致公司的销售费用不断攀升。2022 至 2024 年,公司经销及销售费用由 14.49 亿元攀升至 26.81 亿元,不过占总营收的比例则从 17.1% 微降至 16.9%。2025 年上半年,该费用为 16.82 亿元,占比已降至 15.7%。
站在整体大盘的角度看,广告和营销费用的大笔投入仍然是划算的。
另一方面,东鹏集团强大的渠道能力,也是补水啦得以快速增长的基础。公开数据显示,东鹏集团的渠道能力已覆盖 33 个省级行政区、超 420 万家终端网点的分销网络,地级城市覆盖率近 100%。
补水啦的飞跃式增长,也意味着东鹏走出了能量饮料长期占整体营收 80% 以上的 " 大单品依赖症 ",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二增长曲线。
2024 年,补水啦实现营收 14.95 亿元,同比增长 280.37%,产品主营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由 2023 年的 3.49% 提升至 9.45%;到了 2025 年前三季度,电解质饮料东鹏补水啦的收入达到 28.47 亿元,占比从 9.66% 升至 16.91%,成为第二大品类,其他饮料收入 14.24 亿元(占比 8.46%)。
水涨船高的运动饮料
作为运动饮料类目下的细分产品类型之一,电解质饮料在经历了过去几年的累计增长后,今年更是实现了突破性的爆发。
百度指数显示,自 2022 年 12 月 4 日起,电解质水的搜索指数暴涨,整体同比增长 2000% 以上。在京东平台饮料销售榜单中,销量前四名中的三款产品都为电解质饮料。

随后,电解质饮料便成为了各大品牌竞相追逐的市场。根据 Foodaily 研究院的不完全统计,2022-2025 年国内电解质产品多达 59 款,仅在今年前 5 个月里,国内推出的电解质新品就超过 14 款。其形态也从常见的饮料,扩展到粉末、含片等多种形式,甚至在零食、冰品里,也出现电解质的身影。
众多品牌的入局,也推动电解质饮料进入了快速发展期。马上赢数据显示,自 2024 年 4 月起,电解质饮料的销售额同比增速始终高于 40%,部分月份甚至高于 60%。截止 2025 年 4、5 月,电解质饮料在饮料大盘中的市场份额均已突破 2%。电解质饮料虽然在饮料大盘中整体占比还较小,但该品类的销售额同比增速,也显著高于了功能饮料、运动饮料两个上级类目。
不过,电解质饮料的快速增长,依然离不开运动饮料巨大的增长动因。据欧睿数据,2024 年我国运动饮料市场规模达 256 亿元,2015-2024 年 CAGR 达 6.6%,超同期我国软饮料市场规模 CAGR 3.9%。其中 2015-2020 年为平稳发展期,2020 年后伴随疫后全民对健康愈发重视、电解质补水概念普及,运动饮料市场持续扩容,2020-2024 年连续四年保持双位数增长,CAGR 达 14.7%(同期软饮料行业整体 CAGR 为 5.7%)。
而作为 2004 年就问世的运动饮料,农夫山泉旗下的尖叫系列已经在运动领域深耕多年。
早在 2014 年,尖叫便实现了近 27 亿元的销售额,并实现连续 16 年稳步增长,未投广告即成为农夫山泉首个破 30 亿销售额的饮料单品。并一度占领了中国运动饮料市场 60% 以上的份额。
而随着运动饮料的普及,尖叫系列还在通过新品的开发,渗透进更加细分的人群。2021 年,基于更加专业科学的电解质研究配比,农夫山泉又开发了尖叫专业等渗系列饮料,以匹配专业运动员汗液流失的补水需求;2024 年,尖叫系列还针对高压职场人和入睡眠困扰者推出了消除运动损伤、促进肠胃蠕动、提神醒脑的新品。
经过了 10 余年的市场培育,在 2023 年以 " 尖叫 "" 力量帝 " 为代表的功能性饮料产品实现营收 49.02 亿元,较 2022 年增长 27.7%。2025 年农夫山泉半年报数据显示,以尖叫为首的功能饮料产品营收达到了 28.98 亿元。
2024 年 9 月,农夫山泉为庆祝尖叫品牌上市 20 周年,曾限时复刻红色尖叫,在天猫平台发售 1 万箱(15 瓶 / 箱,售价 75 元),单瓶售价为 5 元,3 天即售罄。与此同时,二手平台一瓶红色尖叫单瓶的价格却达在 48 到 88 元之间。
这与红色尖叫上市之初的待遇相比,可以说是天壤之别。作为一款植物型人参味饮料,红色尖叫在当时以甜味主导的饮品市场,因其 " 酸烟灰水 "" 腐烂草根味 " 的味道,被广大消费者吐槽为 " 最难喝的饮料之一 "。
从 " 最难喝 " 到备受追捧,尖叫系列产品的发展路径几乎与东方树叶如出一辙,。作为曾经同登 " 十大难喝饮料榜 " 的饮料,东方树叶如今已经是无糖茶市场绝对的头部产品。而尖叫在运动饮料领域统治多年,面对市场规模激增,竞争者汹涌而至的环境,是否会打响反击战?是否会复制东方树叶的大规模降价策略?都将影响着整个市场的未来走向。
随着无糖茶的战局走向尾声,瓶装饮料的战火已蔓延到电解质水,以及整个运动饮料市场。这既是一场产品的升级迭代之战,更是一次价格、渠道、品牌声量的全面战役。运动饮料的战争是否会复制无糖茶的竞争模式?是否会闯出全新的市场机遇?是否会成为农夫山泉和东鹏两大巨头之间的对决?下一个旺季或许可以一见端倪。(文 | 消费纵深,作者 | 谢璇,编辑 | 房煜)
更多对全球市场、跨国公司和中国经济的深度分析与独家洞察,欢迎访问 Barron's 巴伦中文网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