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钛媒体 34分钟前

存储芯片价格暴涨 700%,稀土金属成为 AI 变局的上帝之手?

文 | 万联万象,作者 | 万爷

一场席卷全球的存储芯片涨价风暴,正揭示着 AI 产业繁荣背后的资源危机。

"16G DDR4 内存条从 180 元涨到 420 元,1TB SSD 价格翻倍至 620 元。" 深圳华强北的商户们最近采取每日进货策略,避免囤货风险。

这场存储芯片价格暴涨的背后,是 AI 产业对存储需求的指数级增长与供应链瓶颈的共同作用。

而在这场供需失衡的危机中,稀土金属正成为制约全球 AI 发展的关键要素。

涨价风暴

2025 年第三季度的全球存储芯片市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价格风暴。根据集邦咨询最新数据显示,全球 DRAM 芯片价格同比暴涨 171.8%,NAND Flash 价格涨幅也达到 98.5%,部分产品现货价格甚至在一个月内实现翻倍。这场价格地震的背后,是供需双方的严重失衡,以及 AI 产业爆发带来的结构性变革。

在需求端,生成式 AI 浪潮的全面爆发对存储芯片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据美光科技最新测算,单台 AI 服务器的 DRAM 使用量是普通服务器的 8 倍,NAND 需求则是普通服务器的 3 倍。更值得注意的是,训练一个大型语言模型就需要使用高达 3-5TB 的存储空间,而 AI 推理过程同样需要大量高速存储支持。这种需求的结构性升级,彻底改变了存储市场的传统供需格局。

供给端的调整同样剧烈。自 2023 年三季度起,三星、SK 海力士、美光等存储芯片巨头就开始调整产能结构,大幅削减传统 DRAM 产能,将资源转向更符合 AI 需求的 HBM(高带宽内存)和 DDR5 生产。

据统计,2024 年全球 HBM 产能同比激增 200%,但仍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更严峻的是,从 2024 年 4 月起,多家海外存储芯片厂商相继宣布停产 DDR4、LPDDR4X 等旧制程产品,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供应紧张。

" 这轮涨价潮的根本原因在于 DDR4 产品生命周期的结束,以及地缘政治因素引发的提前备货需求。" 集邦咨询资深分析师许家源指出," 各大云服务厂商都在积极囤货,以应对可能出现的供应链中断风险。" 这种恐慌性备货行为,又进一步放大了市场的实际需求,形成恶性循环。

存储芯片市场的供需失衡格局预计将持续较长时间。多家机构预测,存储芯片短缺状况可能延续至 2026 年上半年。在此期间,价格波动将成为常态,而产业链各环节的库存水位都将维持在历史低位。这种结构性缺货不仅影响着电子产品制造业,更对全球 AI 产业发展构成严重制约。

从终端应用来看,此次存储芯片涨价已经波及到智能手机、个人电脑、服务器等多个领域。智能手机厂商不得不重新评估产品定价策略,个人电脑制造商则面临成本压力与市场需求的双重挤压。

服务器市场受影响最为严重,AI 服务器的交付周期已从原来的 3-4 周延长至 12-16 周,严重拖慢了 AI 基础设施的建设进度。

存储芯片产业的这次剧烈调整,也反映出全球半导体产业正在经历深刻转型。在 AI 浪潮的推动下,存储芯片不再仅仅是数据的存储载体,而是成为提升计算效率的关键环节。这种定位的转变,将永久性地改变存储芯片在半导体产业中的地位和价值链分配。

稀土的关键角色

在存储芯片技术演进与产能调整的过程中,稀土金属正从辅助材料向战略资源转变,其重要性在产业链重构中日益凸显。

2025 年 8 月,中国商务部发布的稀土物项出口管制公告,将用于 14nm 以下逻辑芯片或 256 层及以上存储芯片的稀土物项纳入管制范围,这一政策直接影响海外先进制程与存储芯片产能,标志着稀土资源在数字经济时代的战略地位得到正式确认。

稀土元素在新型存储技术研发中展现出独特优势。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团队最近开发出一种突破性的量子存储技术,利用晶体内的单原子缺陷来表示数据。这项创新技术将稀土元素镧和镨融入氧化钇晶体,在毫米级大小的晶体立方体中实现了数个太字节的数据存储容量。

研究负责人 David Awschalom 教授解释道:" 稀土元素表现出特定的电子跃迁特性,我们可以选择精确的激光激发波长进行光学控制。激光激发镧系元素,使其释放电子,这些电子被氧化晶体中的缺陷捕获,通过控制哪些缺陷带电,将带电间隙指定为 '1',不带电间隙指定为 '0',从而将晶体转变为一种高效的量子存储设备。"

在传统存储芯片制造工艺中,稀土元素同样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化学机械抛光(CMP)工艺大量使用铈基抛光液,这是稀土在半导体制造中用量最大的环节之一。随着存储芯片堆叠层数从目前的 200 层以上向 500 层迈进,对晶圆表面平整度的要求越来越高,铈基抛光液的需求量也相应增长。

此外,在先进制程芯片中,极微量的镧、钇等稀土元素被用于栅极介电层掺杂,以调节晶体管的电学特性。虽然单颗芯片的稀土用量极少,但考虑到全球芯片年产量的规模,这些应用构成了稳定的稀土需求来源。

中国在全球稀土供应链中占据主导地位。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中国稀土储量占全球 36%,但产量却一度占据全球 80% 以上。更重要的是,中国在稀土冶炼分离技术方面全球领先,承担着全球 90% 以上的稀土精炼产能。

这种从资源到加工的全产业链优势,使得中国在稀土供应链中拥有较强的话语权。特别是在高端芯片制造所需的高纯度稀土材料领域,中国企业的技术优势更为明显。

2025 年的出口管制政策进一步强化了中国在稀土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促使全球半导体企业重新评估其稀土供应链的安全性。

从技术演进路径来看,存储芯片正在向三维堆叠、超高密度方向发展。在最新的 3D NAND 技术中,镧系稀土元素被用于控制栅极和阻挡层的制造,以提高存储单元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随着堆叠层数的不断增加,对稀土材料的依赖程度将进一步加深。全球 AI 产业对存储需求的爆炸式增长,与稀土供应链的刚性约束形成鲜明对比。

据国际能源署估计,到 2030 年,全球对稀土元素的需求将增长 3-7 倍,而稀土开采项目的建设周期通常需要 10-15 年。这种时间上的错配,很可能导致稀土供应在关键时期成为 AI 产业发展的瓶颈。

全球产业链重构

存储芯片价格暴涨与技术进步正在重塑稀土市场需求格局,多个稀土元素因此受益,相关产业链企业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根据市场监测数据,主要稀土产品价格在过去一年中呈现普涨态势,其中与高端制造、新能源和半导体领域关联度较高的稀土品种涨幅尤为显著。

镨钕元素市场需求持续走强。根据亚洲金属网报价,镨钕氧化物价格从 2024 年初的约 40 万元 / 吨,涨至 2025 年 11 月的约 65 万元 / 吨,涨幅超过 60%。镨钕是钕铁硼永磁体的关键原材料,而高性能钕铁硼在稀土永磁材料中占比超过 60%。

钕铁硼永磁体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风力发电机组、节能变频空调和工业机器人等领域,这些行业的高速发展为镨钕需求提供了强劲支撑。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2025 年全球销量预计突破 2500 万辆,按照单车稀土永磁用量 2-3kg 计算,仅此一项就将产生超过 5 万吨的钕铁硼需求。

重稀土元素价格同步大幅走高。镝铽氧化物价格从 2024 年初的约 200 万元 / 吨涨至 2025 年 11 月的约 320 万元 / 吨,涨幅同样超过 60%。这些重稀土元素主要用于提高钕铁硼磁体的矫顽力和工作温度,在新能源汽车、风电等高端应用领域不可或缺。

特别是在高性能电机领域,添加适量镝铽可以显著提升磁体的高温抗退磁能力,确保电机在复杂工况下的稳定运行。随着电动汽车对电机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镝铽等重稀土的需求增长势头预计将持续。

从产业链角度观察,稀土永磁行业正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据中金公司研究部预测,2025 年全球稀土永磁市场规模将达到 320 亿美元,同比增长 14.3%。中国市场规模有望突破 1100 亿元,占全球市场的 34%。这一增长主要由三个应用市场驱动:

新能源汽车领域,2025 年全球需求预计超过 5 万吨;风电领域,2025 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约 140GW,对应稀土永磁需求超 3 万吨;工业电机领域,在能效升级政策推动下,2025 年需求预计超过 2 万吨。这三个领域合计占稀土永磁总需求的 70% 以上。

领先的稀土永磁企业正积极扩大产能应对市场需求。中科三环 2025 年前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营收 87.6 亿元,同比增长 28.3%;净利润 12.4 亿元,同比增长 45.6%。公司与特斯拉、比亚迪、蔚来等头部车企签订长期供货协议,2026 年新能源汽车磁钢订单金额已超过 10 亿元。

金力永磁表现同样亮眼,2025 年前三季度营收 92.3 亿元,同比增长 32.1%;净利润 15.6 亿元,同比增长 58.2%。公司与金风科技、明阳智能、中车风电等风电企业签订 2026 年风电磁钢订单,金额超过 8 亿元。

技术突破进一步强化了领先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中科三环开发的 " 低镝化 " 与 " 无镝化 " 技术,可在保持磁性能的同时显著降低镝铽用量,有效应对重稀土价格上涨压力。

金力永磁的 " 晶界扩散 " 技术可提升磁体性能并降低镝铽用量,该技术已获得国内外多家电机厂商的认证。

正海磁材则创新开发出 " 高丰度稀土 " 配方与 " 低氧工艺 ",可在镨钕比例较低的情况下实现高性能,为公司开拓中端市场提供了技术支撑。这些技术创新不仅提升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也为稀土资源的均衡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解决方案。

结语

存储芯片的短缺与涨价暴露了全球 AI 产业链的脆弱性。行业专家普遍认为,本轮存储芯片短缺是结构性缺货,而非周期性波动,预计将持续至 2027 年。在此期间,价格波动与供应紧张将成为常态。

未来,随着 AI 算力需求持续增长,存储芯片将迈向更高性能、更高密度的技术路线。而稀土金属及其相关材料,凭借其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将成为塑造全球 AI 竞争格局的关键要素。

在全球 AI 竞赛中,算力与存力如同左膀右臂,而稀土资源则是支撑这一切的 " 血液系统 "。任何一个环节的短缺,都可能导致整个 AI 产业生态失衡。

这场由存储芯片涨价引发的危机,实际上是对全球科技供应链韧性的一次全面检验。

相关标签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