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新声 Pro,作者 | 张嘉琦
在台剧《影后》里饰演过气女明星的杨谨华,终于凭借该剧在今年获得了第 60 届金钟奖戏剧节目女主角奖。入围的还有同剧组的谢盈萱和林廷忆,凭借《童话故事下集》再度入围的柯佳嬿,在《太太太厉害》中饰演高智主妇的曾沛慈,和以《化外之医》首度角逐金钟视后的张钧甯。除了林廷忆外,其余几位年龄都超过了 40 岁。

这是台剧经历了偶像剧衰落、行业自救、流媒体介入等关键节点后,一大批女性创作者的集体选择。围绕这些表达欲和创作力都极为旺盛的女性创作者,近年来,台剧讨论女性议题的边界也开始愈加宽广和复杂,围绕对亲子关系的重新审视、多元情感关系的讨论、家庭及职场的多重困境等话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女叙事」。
在台剧的「中女时代」,中年女性已经从故事的配角变成主角,同时从被讲述的对象,变成讲述者。
中女,不只是配角
自女性思想开始全面进入剧集领域后,中年女演员的戏路过窄,就一直是行业内外讨论的热门话题。过去,在大部分主流类型剧里,中年女性承担的都是功能型角色,以母亲、妻子等身份为第一标签,主要起到推动剧情的作用。
而进入「中女时代」的台剧,整体都呈现出话题重心向中女偏移的趋势。无论是更生活化、偏轻喜剧的日常流剧集,还是剧情张力更强的类型化剧集,中女都是作为叙事主体而存在。作为主体的中女角色,也因此呈现出多元而复杂的样貌。
复杂的另一层含义,就是「不完美」。在《俗女养成记》里从台北回到台南、接受自己只是个「俗女」的谢盈萱,今年在《忘了我记得》里继续饰演「失意中女」程乐乐,白天在便利店打工,晚上在酒吧讲脱口秀,在婚姻危机和生活压力的夹缝里生存;今年 6 月播出的《拜六礼拜》围绕三位中女展开故事,和公司主管谈地下婚外恋的单亲妈妈周瑞秋、年近五十还依然单身的杨世美,和演艺事业受挫、回老家开酒吧的萧如如。

去年的热门剧集《不够善良的我们》,讲述的就是两位走上迥异生活道路的中年女性,简庆芬嫁给了喜欢的人、拥有看似圆满幸福的家庭生活,丈夫的前女友 Rebecca 则是拥有掌控自己人生自由的独立女性。但是当视角转换后,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却都面临着各自的课题,一面是职场问题,另一面则是家庭危机。

前日播出的《回魂计》虽然是类型化较强的悬疑题材,但叙事核心仍然是中女。李心洁、舒淇和贾静雯饰演的三位处在不同社会阶层的母亲,在女儿们卷入一桩东南亚电诈案件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因为「复仇」而紧密相连。虽然都是为了女儿,但三位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牺牲者的角色,而是有着各自的欲望、挣扎和阴暗面。

步入「中女时代」的台剧,已经完成了中年女性从配角到叙事主体的转变。这些中年女性角色不再是推动主角成长的工具人,而是自己故事的主人公。她们的欲望、选择和行动直接驱动着剧情发展。这种叙事主体地位的确立,既标志着台剧在中女叙事上的成熟,也为剧集深入探讨女性话题奠定了基础。
中女议题,就是社会议题
需要指出的是,所谓「中女时代」,并不意味着台剧只创作所谓的女性题材。事实上,中年女性本来就是社会生态中极为重要的群体,只是过去在荧幕上作为主体的呈现较少。因此,当中女成为主角后,剧集创作有机会从多重维度挖掘女性生命经验,也就必将迎来议题的丰富化。
首先,从中女视角出发,许多关系拥有了新的讲述方式。比如在代际关系上,就从过去的子女视角,转变为更侧重于母亲的心路历程。在《拜六礼拜》里,黎瑞秋的儿子向她坦白性取向后,她的第一反应是先安慰儿子,而后开始在网上搜索相关新闻,自己消化情绪;《影后》里的母亲柯丽芬,独自支撑起事业和家庭,却一直不被女儿所理解,反而是在尝试「自私」一点,更关注自身生活后,和女儿达成了和解。

情感关系亦是如此。一方面,台剧对性别角色的探讨已经从表面上的新型关系呈现,深入到「如何面对现实阻力」的层面。在去年播出的单元剧《此时此刻》里,有一集讲述的就是「男主内女主外」这种新型家庭结构所面临的社会压力与自我认同危机,虽然两人彼此都更习惯这种模式,但家人得知后都表示反对,女方也不敢向同事坦白自己的老公没有工作的事。
同时,正视中年女性的感情需求、问题和欲望,同样是话题边界的一次突破。《拜六礼拜》里三位女性各自都有着自己的感情问题,杨世美在 47 岁这一年遇到了自己的初恋,最终因为个性差异频频争吵,又回归了单身生活,萧如如和比自己小 11 岁的男人谈年下恋;周瑞秋则困在不轨的地下恋情中。
《童话故事下集》里,柯佳嬿饰演的女主角林宜玲,和心爱之人终成眷属后,发现婚姻本身并不如想象中美好,不仅有生活中接连不断的琐事,还要面临生育问题的考验,在意外结识在药店工作的年轻男生刘文杰后,萌生了出轨的念头;《今夜,一起为爱鼓掌》则更为大胆地讨论了中年女性的性需求和身体自主性。

在《回魂计》里,赵静和汪慧君两位联手复仇的女性,既是彼此的同盟,也都有着各自需要守护的秘密;《不够善良的我们》则采用了「隔空对话」的形式,将单身职场精英 Rebecca 与已婚育的简庆芬的生活轨迹作为对照组,虽然两人的相识是因为男性,但在叙事上却完全跳出了雌竞的套路。
《影后》里的周凡和薛亚之这对关系更加具有代表性。两位女星本来是亲密的好友,却因为经常处在被比较、被揣测的境遇之下,在人生的分岔路口产生嫌隙,友情止步于薛亚之的婚姻,一人退居幕后,一人独自在演艺圈奋斗。在意外重新合作后,又在对抗种种外部危机的过程中达成了再次和解。这种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感,正是女性友谊的可贵之处。
除了人际关系,跳出家庭的框架后,中女的故事也有了更多讲述的空间。
《影后》之所以能成为本届金钟奖的最大赢家,正是因为它以特别的视角切入台湾演艺圈,并以此反映出中年女性在职场中更为普遍化的结构性困境;《华灯初上》能在播出时取得强烈反响,也源自其在悬疑外壳下,构建了特定社会群体的复杂女性群像,既有向内的人性探索,也有向外的社会勾连性;《我们与恶的距离》《她和她的她》等剧则是社会话题的更集中呈现,讨论了职场性骚扰、性侵害、媒体运作机制、罪责量刑等具有现实意义的真问题。
台剧的突破性在于,其通过中女视角,将个人的生命体验,转化和融入到更具普遍性的社会议题当中。她们面临的困境、做出的选择、经历的转变,都与整个社会息息相关。因此,中女的故事,本质上就是当代社会的故事。
中女创作者的集体崛起
撑起台剧「中女时代」的,是一群手握创作主导权的中年女性创作者。她们不再满足于被动演绎,而是主动创造属于自己的角色与故事。这股觉醒的创作力量在台湾影视圈形成了紧密的同盟,保证了台剧在女性议题表达上的连贯性和深度。
2014 年,林心如首次尝试幕后工作,为剧集《16 个夏天》担任制片人。该剧在第 50 届金钟奖上获得了戏剧节目奖、戏剧节目导演奖和戏剧节目女配角奖。《16 个夏天》结束不久,她开始筹备《华灯初上》,结合对 Netflix 选剧喜好和个人的表达兴趣,从剧本、选角、拍摄到后期,几乎全程参与其中,大约历时四年才完成。

同样经历了台前到幕后转型的,还有《俗女养成记》和《影后》的导演兼编剧严艺文。2015 年,她凭借《天使的收音机》拿到金钟奖视后,但「隔天去拍戏,还是演很无聊的戏」,就这样,她决定转型幕后,开始进行剧本创作。「如果我一直演不到自己觉得过瘾的戏,那干脆我自己写好了。」
以源源不断的中女故事为基础,女演员们也各自迎来了事业路径的转型和突破。杨谨华 2009 年凭借偶像剧《败犬女王》首次入围戏剧节目女主角奖,陪跑多年后终于以《影后》获奖;在被称为「台湾最后一部偶像剧」的《想见你》里饰演女主角的柯佳嬿,在《模仿犯》《童话故事下集》等剧中挑战了不同的角色;《不够善良的我们》的两位女主角,林依晨和许玮甯,也都是过去台偶的常客。

台剧的中女时代是一场由内而外的变革:内在是女性创作者自我意识的觉醒,外在是角色形象与话题深度的拓展。这批从中年女演员转型的创作者,以其丰富的人生阅历与敏锐的社会观察,不仅重新定义了「中年女性」在荧幕上的形象,更重要的是,为整个华语影视市场提供了成熟女性叙事的全新可能。
时间回到 2019 年,当《我们与恶的距离》播出并大获成功时,我们将其称为是「台剧的文艺复兴」。而如今看来,这并非一场复兴,而是由女性创作者们联手打造的、属于新时代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