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在 5 月 19 日发布的数据显示,4 月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 38.9%,充电桩产量增长 43.1%,凸显绿色产业的高速发展态势。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国家以旧换新政策的推动,以及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持续提升。乘联分会数据显示,4 月新能源乘用车生产、批发、零售数量分别达 115.1 万辆、113.3 万辆、90.5 万辆,同比增幅均超过 30%,厂商批发渗透率提升至 51.7%。
政策层面,自 2024 年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实施以来,累计补贴申请量已突破 1000 万份,其中新能源汽车占比超 53%。地方政府通过发放消费补贴、举办车展等方式进一步刺激市场,例如上海、广州等地在 4 月推出购车优惠政策,直接拉动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此外,充电基础设施的完善也增强了消费者信心,截至 2025 年 4 月,全国充电桩保有量同比增长 43.1%,为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提供了有力支撑。
技术进步是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企业在电池技术上的突破,如刀片电池、麒麟电池的量产,大幅提升了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和安全性。同时,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加速,如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竞争力。例如,蔚来 ET5T 车型搭载的 NX9031 芯片,支持多场景导航辅助功能,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市场结构方面,自主品牌占据主导地位。4 月,比亚迪、吉利、广汽埃安等品牌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均实现同比大幅增长,市场份额持续扩大。与此同时,传统车企加速电动化转型,一汽 - 大众与华为云合作打造的 " 云上 " 分布式汽车工厂,通过云计算和 AI 技术实现生产流程数字化,成为传统车企智能化转型的标杆。
尽管新能源汽车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仍面临挑战。例如,电池原材料价格波动、芯片供应紧张等问题可能影响产能释放。此外,部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保值率和售后服务仍存疑虑。对此,行业需进一步加强技术研发,优化供应链管理,并通过完善售后服务体系提升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