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蓝鲸财经 11分钟前

券商首席知识变现“花样多”:转战知识星球一周进账数百万、签约 MCN 财经博主“出道”吃流量饭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新闻 11 月 7 日讯(记者 胡劼)" 有名真好,一下子就赚几百万 " " 卖课比投资更赚钱 "。近期,知名经济学家洪灏宣布正式开通知识星球,不到两周入账超 800 万,引发市场热议。

蓝鲸新闻记者关注到,包括刘煜辉、付鹏、靳毅、刘翔等多名券商背景的首席经济学家或首席分析师,通过知识付费和带货形式转战自媒体,已然开启创收新模式。

不过,有市场人士告诉记者,目前网络上已有大量免费且高质量的财经内容,相对于较饱和的供给端,真正愿意付费的客户群体和市场需求仍相对有限,且并非所有内容都有被付费的价值," 如果付费内容结构单一,不具备稀缺性和价值性,与市场需求脱节,完课率和复购率都会降低。"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上述知名首席因各种原因已经离开券商,通过自媒体盈利仍可能面临合规和法律方面的风险。有律师向记者指出," 如果将过去在机构的研报、其他未公开数据直接或改头换面后用于商业性授课,可能会引发知识产权纠纷。"

洪灏入场知识星球,不到两周 " 揽收 " 超 850 万

近期,知名经济学家洪灏宣布正式开通知识星球。蓝鲸新闻记者搜索其知识星球账号 " 洪灏的宏观策略 ",发现其订阅费为 899 元 / 年,截至发稿,已经有 9500 多名成员加入,累计 " 吸金 " 已超 850 万元," 遥遥领先 " 券商首席经济学家标配的 " 百万年薪 "。难怪网友感叹 " 有名真好,一下子就赚几百万 "" 卖课比投资更赚钱!"

洪灏甚至在星球介绍中放话," 本星球承诺不参加任何降价促销优惠券活动,订阅费只升不降。" 既展现出对研究实力的高度自信,也吊足了围观看客的胃口,想要一探究竟—— " 葫芦里到底是卖的什么药 "。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知识星球 App

有意思的是,这一定价还催生出通过 " 众筹 " 分摊费用的商业形式,这或许是由于洪灏在星球有更高频的内容更新,紧跟市场热点,这种模式下用户的互动粘性和付费意愿也会更强。

洪灏也提到,他的星球定位和微博、微信公众号的付费阅读是完全不同的," 星球是付费研究报告的增值服务,主要以短平快的节奏,实时分享我对于市场的观察和机会,以及其他与投资相关的重要信息。"

公开资料显示,洪灏历任摩根士丹利(悉尼、纽约)和花旗集团(纽约、伦敦)全球策略师、交银国际研究部主管、中金公司首席全球策略师、思睿集团首席经济学家等职。今年 4 月,他加入华福国际担任 CEO,但不到两个月后便辞职,转任莲华资产管理的管理合伙人兼首席投资官。

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评价道," 他是对商业模式看得很清楚的人,赚钱目标也比较明确。"

多位券商前首席 " 转战 " 自媒体吃流量红利

蓝鲸新闻记者关注到,近年来已有多名券商背景的首席从机构中跳出来,以相对自由的身份转战自媒体,在过往积累的受众基础上 " 为自己打工赚钱 "。

例如,前天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煜辉的知识星球已经运营超 7 年,吸引 9900 多位用户付费加入,当前的订阅费为 488 元 / 年。粗略计算,这意味着刘煜辉已通过知识星球获得了近 500 万元的收入。

此外,开源证券研究所原副所长、电子行业首席分析师刘翔去年也开通了自己的知识星球 , 当前订阅人数已破 1800, 订阅费用已飙至 1099 元 / 年。

图片来源:知识星球 App

前阵子刚以 " 炒黄金期货暴赚 14 亿 " 刷屏行业的国海证券前固收首席分析师靳毅,在今年 9 月从国海证券离职后,同步入驻抖音。记者关注到,其账号 " 柏年说财经 " 截至目前共更新了 7 条视频,但已经积累起超过 150 万粉丝和 700 多万点赞,这在抖音平台来说,已然是十分成功的起号案例了。

自然,这背后也有推手。页面显示,该账号已签约 MCN 公司富盾科技,有运营和推流的加持。在抖音橱窗、微信小店等平台,靳毅还上架了付费课程,课程内容包括宏观及行业趋势直播课、投资心法等,其中月卡收费 198 元,年卡收费 1980 元,跟买人数超 900。

图片来源:抖音

同样进驻抖音的还有前东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付鹏。早在 2023 年 5 月,付鹏通过公众号 " 付鹏的财经世界 " 官宣和团队创建了一个卖货小铺。其抖音账号的橱窗显示,目前上架的货品涵盖了书籍、酒、生鲜以及个人护理等品类。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抖音

知名首席们往往自带 " 流量光环 ",转战自媒体更多的是 " 顺势而为 "。

一位业内分析人士对记者指出,券商降薪与分仓佣金下滑的趋势下,部分首席经济学家和明星分析师或面临较大的薪酬落差,离职寻找新机会的意愿增强。其中,部分分析师早前积累了一定市场关注,在此基础上实现个人品牌价值转化无疑是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途径。

" 券商的首席分析师拥有更为专业的知识储备,长期跟踪市场也拥有更为敏感的政策分析能力和市场分析能力。在制作自媒体内容时,更容易将市场热点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也有助于抓住投资者的心理。" 该分析人士表示。

稳定创收的挑战 VS 知识产权风险

不过,有市场人士告诉记者,目前网络上已有大量的免费且高质量的财经内容,相对于较饱和的供给端,真正愿意付费的客户群体和市场需求仍相对有限。" 如果付费内容结构单一,不具备稀缺性和价值性,与市场需求脱节,完课率和复购率都会降低。"

" 难点在于,需要持续生产高质量内容以保持用户粘性,以及在保证专业性和迎合大众口味之间找到平衡点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余丰慧对蓝鲸新闻记者指出,对于普通券商分析师而言,复制这种模式并不容易。" 这不仅要求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拥有较强的媒体运营能力和品牌建设意识。此外,成功的关键还在于能否建立起独特的个人风格和稳定的粉丝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上述知名首席因各种原因已经离开券商,通过自媒体盈利仍可能面临合规和法律方面的风险。

" 最主要的风险就是违规从事投资顾问相关业务的风险,尤其是在脱离执业机构之后,基于之前的专业影响力发表与投资、证券等投资高度相关的内容,很容易被监管判定为实质从事投顾业务。" 上海申伦律师事务所夏海龙律师对记者表示。

盈科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琦律师认为,如果首席在课程或者咨询活动中,发布一些未经核实的传闻信息或者一些内幕信息,使用‘稳赚’这种字眼对投资者进行暗示、甚至是承诺收益,将涉嫌违反《证券法》第五十六条关于禁止编造、 传播虚假信息的规定," 如果扰乱证券市场,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还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此外,这些首席离职后在自己的自媒体账号上开设付费课程,如果将过去在机构的研报、其他未公开数据直接或改头换面后用于商业性授课,也可能会引发知识产权纠纷。

现实中,这一风险已在市场中有所凸显。今年 1 月,刘翔就因引用未授权的论文被水木梧桐创投出具告知函。告知函指出,亚太芯谷研究院院长、水木梧桐创投管理合伙人冯明宪在某活动上分享了《芯片级散热技术的发展趋势及投资展望》演讲以及 PPT 内容,刘翔在未经冯明宪本人以及相关主办方许可的情况下,涉嫌抄袭报告中的内容,并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宣传,以营利目的招揽学员参会、授课。水木梧桐创投要求刘翔停止侵权、赔礼道歉。

可见,即便是对专业能力过硬、可以 " 单打独斗 " 的首席们来说,在知识付费的圈子里混,知识产权合规和法律风险仍旧是不可轻视的 " 红线 "。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