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蓝鲸新闻 11 月 6 日讯(记者 陈晓娟)2025 年三季度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陆续披露,非上市财产险公司的经营图景随之呈现。
蓝鲸新闻记者梳理了 81 家非上市财产险公司财务数据,行业整体营收与盈利规模稳健。整体来看,前三季度合计实现保费收入 3975.88 亿元,净利润 154.14 亿元。其中,保费过百亿的险企有 9 家,73 家盈利,其中 5 家净利润突破十亿,另有 8 家亏损,分别是日本兴亚财险(中国)、长江财险、东吴财险、融盛财险、阳光信用保证保险、太平科技保险、现代财险(中国)和前海联合财险。
偿付能力方面,亚太财险、安华农业保险和前海联合财险风险综合评级结果均为 C 类,未达监管标准。华安财险的偿付能力有所改善,最新一季偿付能力风险评级从 C 类转为 B 类。
9 家险企保费破百亿,中华联合财险居首
从保费收入情况来看,今年前三季度 81 家险企保费收入合计达 3975.88 亿元,整体上行。
其中,中华联合财险凭借 575.4 亿元的保费收入居首,大地财险和阳光财险分列二、三位,保费收入分别为 421.69 亿元、367.93 亿元。
保费过百亿的还有众安在线、申能财险、泰康在线、紫金财险、英大泰和财险以及华安财险,保费收入分别为 269.34 亿元、126.40 亿元、124.11 亿元、118.71 亿元、115.84 亿元、115.66 亿元。国任财险则以 93.41 亿元的保费收入居于榜单第十名。
此外,有 44 家险企保费收入在 10-100 亿元区间,27 家险企保费不足 10 亿。

整体来看,多数财产险企业的保费实现增长,其中比亚迪财险和阳光信用保证保险的保费增长尤为亮眼,保费收入分别为 20.70 亿元、1.34 亿元,分别上涨 279.48%、272.73%。
在行业总保费呈上涨趋势的同时,亦有险企出现保费下滑的情况,如久隆财险(0.42 亿元)、国泰财险(44.39 亿元)、前海联合财险(8.69 亿元)、日本兴亚财险(中国)(0.28 亿元)、华农财险(28.08 亿元)、凯本财险(中国)(0.94 亿元)、燕赵财险(16.93 亿元)等保费分别同比下滑 50.99%、34.46%、26.34%、24.62%、18.34%、13.86%、13.67%。
9 成实现盈利,5 家财险公司净利润破十亿
从盈利表现来看,81 家非上市财险公司整体盈利面广,其中 73 家实现盈利,占比超 9 成,仅有 8 家出现亏损。
盈利阵营中,有 5 家险企净利润突破十亿。其中,众安在线以 18.59 亿元净利润领跑,其后为阳光财险、大地财险、英大泰和财险、中华联合财险,净利润分别为 16.03 亿元、15.26 亿元、12.31 亿元、11.66 亿元。
同样跻身净利润前十的还有鼎和财险、永安财险、紫金财险、泰康在线、华安财险,分别实现净利润 8.66 亿元、8.33 亿元、5.03 亿元、4.41 亿元、4.03 亿元。
8 家险企出现亏损,分别为日本兴亚财险(中国)、长江财险、东吴财险、融盛财险、阳光信用保证保险、太平科技保险、现代财险(中国)和新疆前海联合财险,分别净亏损 0.03 亿元、0.09 亿元、0.13 亿元、0.17 亿元、0.24 亿元、0.46 亿元、0.63 亿元、0.64 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还有 3 家险企偿付能力拉响风险警报,安华农业保险、亚太财险、前海联合财险最新风险综合评级均为 C 级。
安华农业保险表示,风险综合评级为 C 类,主要原因为公司治理方面存在风险," 根据监管部门的整改要求,公司正在积极推进有关整改工作,已取得实质进展。"
亚太财险则称,公司对波动异常的指标进行回溯分析,明确成因并进行完善,将在不断夯实经营基础、提升风险管理能力的基础上,力争改善各项指标。
前海联合财险表示,根据风险综合评级相关评分标准,公司主要扣分项为偿付能力、经营状况及人员变动。评估期内,公司针对上述问题,持续优化资本结构、加强风险管理、强化成本管控、提升产品运营,采取多项有力措施以期提升风险综合评级,确保偿付能力充足。需关注的是,前海联合财险亦存在连年亏损、股权遭冻结、高管变动等问题。截至报告期末,该公司的 6 成股权处于被冻结状态。
此前因战略风险、操作风险等问题导致风险评级不达标的华安财险,则有了改善,该公司今年一季度风险综合评级结果为 C 类,二季度升至 B 类。
对此,华安财险表示,自 2024 年以来,公司成立了扭亏增盈与风险化解工作组,坚持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积极探索精细化管理,压实各级管理责任,有序整改监管指出的问题,逐条化解存量风险,有效遏制了经营下滑趋势。同时,公司增资扩股取得实质性进展,治理风险得到有序化解。(蓝鲸新闻 陈晓娟 chenxiaojuan@lanjing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