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财华社
10 月 20 日境外上市申请获中国证监会备案后,和辉光电 ( 688538.SH ) 便马不停蹄冲刺 "A+H" 双重上市,于 10 月 24 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
和辉光电对资本市场并不陌生,其曾于 2021 年 5 月登陆 A 股科创板。此次若成功赴港上市,和辉光电将与 TCL 电子(01070.HK)、京东方精电(00710.HK)等显示面板企业相聚于港股市场。
依赖大客户,董事长出身华虹集团
和辉光电成立于 2012 年,是中国首家实现 AMOLED 半导体显示面板量产的公司。公司董事长傅文彪于 2016 年加入公司,其曾任华虹集团董事长,并兼任华虹半导体(01347.HK)及华力微电子董事长。
AMOLED 半导体显示面板基于有机发光二极管技术,采用主动式矩阵驱动,具备自发光、高对比度、柔性可弯曲等核心特点。和辉光电表示,其产品具有高刷新率、高亮度、广色域等高性能,以及低功耗、轻薄等优势,在市场上广受欢迎。
目前,和辉光电产品覆盖平板 / 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智能穿戴、车载显示等领域,客户包括荣耀、传音(688036.SH)、步步高、吉利(00175.HK)和上汽(600104.SH)等企业。

相比之下,车载显示及新兴应用业务收入规模仍较小,对公司整体收入贡献有限。

例如在 2023 年,平板和智能手机市场消费疲软,便直接导致和辉光电在该领域收入增长大幅放缓,盈利能力受到削弱。
深陷巨亏泥潭,负债高企拖累盈利
由于过度依赖消费电子行业,受行业需求波动影响显著,和辉光电过去几年收入表现不稳。2022 年至 2024 年,公司收入分别为 41.91 亿元 ( 单位人民币,下同 ) 、30.38 亿元和 49.58 亿元。
2025 年,随着消费电子行业回暖,和辉光电收入也有所回升,上半年实现收入 26.7 亿元,较上年同期的 23.95 亿元有所增长。

2022 年至 2024 年及 2025 年上半年,公司分别产生亏损 16.02 亿元、32.44 亿元、25.18 亿元及 8.4 亿元。三年半时间,公司累计亏损高达约 82 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TCL 电子、京东方精电等同行企业却整体保持较强盈利能力,多年未出现亏损。
和辉光电曾解释称,AMOLED 半导体显示面板行业具有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双重特点,对研发技术和生产工艺要求高,需持续投入新技术研发,同时生产运营的固定资产投入也较大,因此持续产生亏损。
但实际上,除行业特性外,和辉光电的高负债水平也是影响其盈利能力的关键因素。

招股书显示,2024 年及 2025 年上半年,公司计息借款利息分别达 6.95 亿元和 2.37 亿元,均远高于同期销售及营销费用、行政开支和研发开支的总和。
中大尺寸面板有望扭转颓势?
中大尺寸 AMOLED 半导体显示面板主要应用于笔记本电脑 / 平板电脑、高端电视及智能座舱等场景,增长势头强劲。
根据灼识咨询数据,全球中大尺寸 AMOLED 半导体显示面板市场规模在 2024 年约为 279 亿元,预计到 2030 年将超过 1538 亿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 32.9%。

和辉光电已从中受益,中大尺寸 AMOLED 面板销售显著增长,2023 年至 2024 年以及 2024 年上半年至 2025 年同期,公司平板 / 笔记本面板销售额增幅分别超过 180% 和 80%,车载及航空面板销售额增幅分别超过 200% 和 80%。
以 2024 年销售量计算,和辉光电是全球第三、中国最大的中大尺寸 AMOLED 半导体显示面板供应商。
不过,和辉光电并未披露大尺寸 AMOLED 面板销售额在公司总营收中的具体占比。公司在招股书中表示," 公司秉持‘中小尺寸筑基、中大尺寸跃升’的经营战略定位。" 这暗示公司目前仍主要依靠中小尺寸 AMOLED 面板业务。
和辉光电进一步透露,正与多个国际客户合作开发应用于各领域的 AMOLED 半导体显示产品,部分已实现量产出货。
此次赴港上市,和辉光电正是瞄准大尺寸 AMOLED 面板发展机遇。公司计划将募集资金用于第 6 代 AMOLED 生产线的技术升级、新型 AMOLED 显示面板产品研发等。据悉,大尺寸 AMOLED 半导体显示面板正是该产线的核心方向。
总结
和辉光电手握 AMOLED 核心技术与一线客户,却深陷 " 越卖越亏 " 的窘境。背后是高额负债与利息支出的持续吸血。
此次冲刺港股,既为中大尺寸面板扩产蓄力,也肩负着缓解资金压力的重任。能否借行业东风扭转财务困局,将是其 "A+H" 之路的最大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