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钛媒体 12小时前

AI 创作平台酣战,受伤的却是真人创作者?

文 | 锌刻度,作者 | 黎炫岐,编辑 | 李觐麟

国内的 AI 创作平台又添一名猛将:阿里巴巴 AI 旗舰应用夸克近日发布全新 AI 创作平台 " 造点 "。平台集成 AI 生图与 AI 生视频两项核心能力,率先接入通义万相 Wan2.5,成为国内最先支持音画同步视频生成的平台之一。

至此,从腾讯的元宝、字节的豆包和即梦,到快手的可灵,再到如今的造点,AI 创作已然成为未来的一大趋势,而平台之间的酣战也愈演愈烈。

与此同时,内容创作者却似乎并未因此获益,反而陷入了 " 自证不是 AI" 的漩涡。从为了自证而录屏作画的画师,到不断申诉图片为本人的博主,再到此前被质疑用 AI 写推荐语的方文山,被鉴 AI 的创作者越来越多。

或许,创作者与 AI 之间的 " 相恨相杀 ",是 AI 发展进程中绕不开的一环。而如何减少 " 误伤 ",则成为了平台和用户不得不面临的新课题。

多方激战,AI 创作渐成 " 基操 "

当阿里推出的全新 AI 创作平台 " 造点 ",被称作阿里版 " 即梦 ",这意味着即梦与可灵之间的对战格局或将被撼动。

尤其是,造点和即梦、可灵一样,重在 AI 生图和 AI 视频功能,且均主要分为三大模块,即 AI 创作、我的和灵感。

图片来源:小红书

在 " 灵感 " 标签页面,造点已有多种 AI 创作作品,除最新、精选分类外,还有 " 十一 "、"AI 特效 "、" 二次元 "、"AI 短剧 "、" 人像 "、" 壁纸头像 " 和 " 宠物 " 等分类。内容上既有夸克 AI 官方作品,也有用户上传作品。

其中,造点的 AI 生图功能提供了风格、尺寸、智能润色和特征词 4 项设置,帮助用户使用。风格包括默认、3D、儿童绘本、春日人像、苦命小人等,特征词包括对人像、镜头视角、光线、风景、结构、动态氛围和质感细节的多种描述词。而 AI 视频功能则可以导入图片然后进行描述生成视频,也可以直接输入文字生成视频,造点同样提供了尺寸、智能音效和智能润色 3 项设置帮助用户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AI 生成视频需要使用积分,积分可通过完成签到等任务领取,也可充值,充值规则为 10 元可购买 100 积分,以此类推。此外可加入会员,标准会员单月价格为 48 元,每月可获得 800 积分,高级会员 188 元每月,每月可获得 3600 积分。

造点的会员制度

不过,相较而言,目前即梦和可灵的功能更为多元。即梦除了 AI 生图和 AI 视频这两项功能之外,还有数字人和动作模仿等功能,并在今年相继上线了智能多帧、图片 4.0 等功能,借助这些功能,创作者能够一键生成自然流畅的长镜头、主体一致的多场景、能唱能跳的数字演员;可灵则还有风格转绘、对口型、AI 音效、多模态编辑等功能。

此外,由于身为 " 后来者 ",造点的数据暂时远不及即梦和可灵。点点数据显示,自造点 AI 上线至今,其大陆市场苹果端预估日下载量由 50 次左右上升至近 400 次。而即梦 AI 日下载量维持在 20 万次左右,可灵 AI 日下载量由 9000 次左右下滑至 7000 次左右。

事实上,即梦和可灵在此之前已不断展现 AI 创作的能力。

就在造点上线当天,第 30 届釜山国际电影节上,一场名为 " 未来影像 " 的 AI 电影国际峰会中,展映了 5 支 AI 短片。这些短片来自 " 未来影像计划 " 全球征集活动,由来自中国、韩国等地的创作者使用即梦 AI 等 AI 工具独立完成。

更早些时候,在火山引擎大会上,也曾展示过两个即梦创作者的 AI 短片,其中一个就是今年 7 月份上线的科幻短剧《觉醒》,当时在抖音单日点赞破 40 万。

同一时期,快手的可灵也打造过一部《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其导演陈坤还曾透露,AI 让短剧的制作周期从通常的 3~6 个月缩短到了 2 个月,成本达到传统制作的 1/4 以下。

总之,多家文生图 AI 和文生视频 AI 工具的竞争与迭代升级,似乎正让 AI 创作成为基本操作,并往往指向一个平台和创作者双赢的未来。

空口鉴 AI,创作者忙于自证

不过,从创作者的角度而言,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 被鉴 AI 是每个小画师的必经之路吗?" 不久前,小 N 在小红书上发布了一篇笔记,提及自己被鉴 AI 的经历。她很无奈地表示," 本底层小画手自认还完全没达到成熟 AI 的画技,竟然也被鉴了 AI,一时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生气。"

令小 N 庆幸的是,由于她被鉴定为 AI 的图是一张不是很成熟的光影练习图,大部分作画过程都存入 procreat,并且当时为了练习打过几版不同的光,足以证明是活人作画," 我自己也坚决抵制使用 AI 却假装自己画的之类的行为,但还是希望空口鉴 AI 的情况能少一些,至少能说出画面哪里不合理……不然小画手认认真真画了一幅画,又兴致勃勃发出去,结果收到的唯一一条回复是‘ AI? ’ "

锌刻度留意到,绘画创作已经成为被鉴 AI 的重灾区。在微博、小红书等平台,有不少画师因为被质疑用 AI 作画而被匿名 " 投稿 " 或 " 避雷 ",陷入自证困境。

其中,在小红书上,有画师发布笔记称自己曾在微博上被鉴 AI,不得不去私信对方,提到 " 我两年内一直在开直播,主页也有绘画过程,不知道哪里还有像 AI 的地方,如果误鉴,请你跟我道歉。" 而在最后,该画师也仅仅得到了一个道歉。

" 现在空口鉴 AI 根本没有成本,但对画师的影响很大,一方面必须要留存很多作画证据,从图层到作画视频,另一方面如果是被匿名鉴 AI,你都不知道找谁去澄清,对画师的口碑影响很难挽回。" 小 N 表示。

不仅是画师,许多文字创作者近期也饱受质疑。其中,一名播客主创近日就曾发布微博提到自己 " 被冒犯了 ",因为其说话风格被指 " 很像 deepseek 的说话风格。" 该博主表示," 没想到要自证‘人不是机器’的时代这么快就到来了……活人创作者已经很难了,我们一方面要提防自己的声音、文字故事被当成语料库去喂给 AI,另一方面还要随时自证自己不是 AI。"

就连方文山此前为歌手邓紫棋新书写的推荐语,也被网友质疑 " 一眼 AI""AI 味太浓了 ",甚至还有一名网友将这篇推荐文上传到了 paperpass 进行 AIGC 检测,显示 AIGC 总体疑似度 55.41%,但这些检测模型是否靠谱,又引发了新一轮争议。

平台 " 误伤 ",让创作者谈 AI 色变

除了画师和写作者以外,许多颜值博主和美妆博主也面临着同样的创作困境。尤其是,如果说个体的鉴 AI 还是小面积的 " 误伤 ",那平台鉴 AI 则可能会对创作者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为了防范利用 AI 实施诈骗和侵权等各类不法行为,9 月 1 日起,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将施行。该办法明确,用户发布 AI 生成合成内容时应主动声明并进行标识,网络平台也有责任对 AI 生成内容进行标识,提醒用户注意识别。

多名博主发现自己的作品被贴上 AI 标识

最近,不少博主发现,自己发布的照片下被平台标识 " 作品含 AI 生成内容 " 或 " 疑是使用了 AI 生成技术,请谨慎辨别。" 同时作品被限流,甚至下架。此前,就连小米集团 CMO 许斐也曾发微博称,自己发的视频内容被抖音判定 " 疑似 AI 生成 , 请谨慎鉴别 ",直呼 " 把我整不会了 "。

对此,博主们能采取的措施大多有两条,一条是申诉," 但有可能你申诉后去掉了提醒标语,隔一段时间又会有这样的提示。" 另一条则是删除原来的内容重新发布," 但也会对流量有所影响。"

至于各平台鉴定 AI 的具体标准是什么?

《抖音关于升级 AI 内容标识功能的公告》提到,使用 AIGC 技术辅助创作本身不违反平台规则,是被允许的行为。但需注意,若利用该技术生成和发布虚假、侵权、低俗博流量等内容,则会违反平台规则,平台将根据法律法规和平台规则进行处置。

而 AIGCLINK 发起人、微软 MVP、零氪云联合创始人占冰强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各平台采用的 AI 识别技术不同,常见的有特征识别," 但因为 AI 生成内容与人类创作日益接近,且现在的人类输出内容中本身也包含了大量 AI 生成的原始资料,难以区分,导致该技术效果有限。"

简言之,当目前的 AI 生成判断机制尚不完善,很容易出现对内容创作者的 " 误伤 "。而用户空口鉴 AI,则进一步激化争议。

于是,尽管各大平台在推广 AI 工具时,更多强调着人机协作的价值。但一边是 AI 创作平台的不断迭代,一边却是创作者一旦被贴上 AI 标签便饱受质疑。如此种种,使得 AI 创作平台助力创作者的初心难以落地,反而让创作者们谈 AI 色变。

不可否认的是,随着《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的实施,AI 生成内容的标识将逐步规范化。但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需要更细致的行业标准、更公平的流量分配机制,以及对原创权益更有力的保护。

或许,平台的竞争不应只是技术的军备竞赛,更应是一场关于如何更好地服务创作者、繁荣创作生态的竞争——在技术的浪潮中,让 AI 与创作者实现真正的共赢,而不是让这场酣战,最终以创作者的集体受伤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