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净利润的高增长,主要得益于第三代制冷剂实施配额制度。公司手握 6 万吨生产配额,叠加制冷剂价格持续走高,公司化工新材料业务营收同增 47.57%,毛利率飙升近 20 个百分点,推动公司净利润实现跨越式增长。
然而,亮眼财报背后,公司却深陷短期偿债资金缺口达 46 亿、大股东股权质押率近 90% 的财务泥潭。这场由政策强驱动的 " 配额经济 " 盛宴,能否支撑东阳光穿越债务周期?其 " 复杂业务版图 " 下的真实成色,正迎来最严峻拷问。
制冷剂 " 配额 " 下的躺赢盛宴
公开资料显示,东阳光主营业务为电子元器件、高端铝箔、化工新材料、能源材料、液冷科技、具身智能六大板块。若按营收算,高端铝箔(40.81%)是其基本盘。但资本市场当前的目光,却牢牢锁定在其化工新材料业务(占比 27.63%)中的第三代制冷剂上。
所谓第三代制冷剂主要是指氢氟烃(HFCs)类物质,常见的品种有 R32、R125、R134a、R143a、R245fa 等。2024 年,作为中国履行《基加利修正案》的关键节点,HFCs 生产配额制正式落地。
去年年底,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 2025 年度消耗臭氧层物质和氢氟碳化物生产、使用和进口配额核发情况的公示》,2025 年度 HFCs 分配生产配额 79.19 万吨。前述分配总额被巨化股份(30 万吨)、三美股份(12 万吨)、东岳集团(8 万吨)、永和股份(6 万吨)、东阳光(6 万吨)五大上市公司瓜分近八成。
手握配额,即掌握定价权。2025 年以来,在供给端缩紧下,制冷剂价格全线起飞。卓创资讯数据显示,截至 8 月 8 日:R32 价格飙至 58500 元 / 吨,较年初暴涨 36.05%,成为涨幅 " 急先锋 "。R134a、R125、R410A 等主流产品价格均站上 4.5-5 万元 / 吨高位。
国信证券预计,8-10 月 R32 均价分别在 5.6/5.7/5.8 万元;R134a 分别在 5.0/5.1/5.2 万元。R227ea 在消防打假补库,开工不足的影响下,报价上涨至 7.3 万元 / 吨。
由此,拥有第三代制冷剂配额持有者的上市公司集体迎来业绩盛宴。iFInd 数据显示,巨化股份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 160.61%;三美股份一季度净利润增 157.91%;永和股份上半年净利润同增 140.28%;" 配额制度 " 下的第三代制冷剂在 2025 年上半年展现出惊人的造富能力。
多元版图下的 " 负重 " 前行
除了在制冷剂赛道 " 躺赢 ",东阳光在其他业务的扩张步伐同样密集。
高端铝箔业务作为公司核心营收支柱,东阳光仍在加码产能扩张。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公司持续提升乳源基地产能,当前已具备年产铝及铝合金板带箔 15 万吨的生产能力。同时,公司在宜都市建设的电池铝箔及相关材料项目中,电池铝箔一期工程(年产 6 万吨)已顺利建成投产,建设的年产 1.2 万吨涂炭铝箔工厂已全面完工。
此外电子元器件业务亦在扩张,半年报显示,东阳光正在乌兰察布稳步推进新建年产能 2000 万平方米积层化成箔项目。目前浙江东阳超级电容器基地建设顺利,并新设浙江东阳光储能科技公司,意图卡位下一代储能技术。
此外,今年上半年公司还布局了具身智能。半年报显示,东阳光联合上海智元等公司成立的合资公司谷东智,已经签订项目金额不超过 7000 万元的首批市场化订单,并在 2025 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1119.47 万元。此外,光谷东智湖北工厂一期已建成投产,年产能可达 300 台。
密集的扩张动作,使得公司的债务压力攀升。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公司的财务费用为 2.50 亿元,同比增长 47.01%。公司方面解释称," 主要系本报告期项目贷款增加,以及浙江电容器、宜都电池箔等工程项目于上年验收转固,本期借款利息费用化所致。"
笔者注意到,目前公司债务压力较大。截至上半年,公司货币资金为 64.16 亿元,而短期借款高达 91.10 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 20.66 亿元,短期债务总额达 111.76 亿元,存在 47.6 亿元的短期偿债资金缺口。同时,公司还有 32.98 亿元的长期借款,上半年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高达 66.45%,流动比率为 0.91,速动比率 0.73,偿债压力显著。
事实上,不仅是公司本身债务压力,公司的大股东自身的财务情况也不容乐观。笔者注意到,公司控股股东深圳市东阳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股权质押比例高达 89.34%,重要一致行动人宜昌东阳光药业的质押率更是达到 97.52%,一旦股价下跌触及平仓线,可能引发强制平仓,威胁公司控制权稳定和股价表现。
从上述角度来说,市场在为东阳光暴增的净利润欢呼时,潜伏于财报深处的 " 灰犀牛 " 同样值得警惕。(本文首发钛媒体 App,作者 | 周健,编辑 | 曹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