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钛媒体 10分钟前

“赛博养娃”正流行,IP 衍生品迎来新风口?

文 | 文娱价值官,作者丨娜娜

一只比巴掌大不了多少的棉花制玩偶娃娃,每年能撑起百亿市场,这背后的经济价值不仅来自产品本身,更是 IP 或原型赋予产品的神奇 " 魔法 "。

本是舶来品的棉花娃娃起源于韩国饭圈,为支持自己的偶像,粉丝们为偶像设计定制娃娃,再由粉丝 " 领养 "。这种文化从 2018 年左右传入中国后,迅速融入中国的粉丝圈层,市场持续扩大。2025 年,棉花娃娃已经是支撑粉丝经济的重要产品。

仅几年时间,从十亿级市场成长为百亿市场,几十元一只的娃娃魅力究竟何在?这个娃娃未来是否还能持续增长继续创造市场佳话?

从 10 亿到 150 亿,粉丝托起新兴市场

北京飞往成都的飞机上,12 岁的六年级女孩薇薇坐好后,迫不及待地从背包小心翼翼取出一个布娃娃放在小桌板上,然后精心地为娃娃整理衣服和发型。她身边的乘客好奇地问:" 这是你的玩偶吗 ?" " 这是周可可,就是周深我偶像。" 看着这只大眼睛布娃娃,薇薇身边的乘客不解地追问:" 那个唱歌的周深?" " 就是他!我闺女是他的粉丝,因为喜欢他所以养了这个棉花娃娃,就跟和自己偶像在一起感觉差不多吧。" 薇薇的妈妈解释着。

显然,大部分人还不理解薇薇这种 " 养娃 " 女孩的心情,但这并不妨碍薇薇这群粉丝消费者组成的市场日渐壮大。这群受众让这种成本并不高的棉花娃娃,迅速增长为一个情绪消费市场。今年 "618" 第一阶段," 娃圈 " 商品(如棉花娃娃等)成交同比增长超 50%,超八成消费者为女性。第三方数据显示,2025 年棉花娃娃市场有望冲击 150 亿元,要知道 2021 年,棉花娃娃市场总量还是 10 亿。

是什么让小小的棉花娃娃托举起巨大的消费市场?

当然是情绪价值。

薇薇入坑棉花娃娃是因为她进入 " 粉圈 "。自从五年级喜欢上周深,她加入了学校周深粉丝团,交流对偶像的喜爱心情、周深的歌曲、演唱会信息、周边等。其中," 养娃 " 是小朋友们交流的重点项目。薇薇的娃娃就是在 6 月抢到的限量版 " 周可可 ",据官方信息显示," 周可可 " 造型诞生于综艺《开始推理吧》,穿着蓝白工装的巧克力师的周深造型。

6 月 18 日,零点一到,周深工作室准时开放 " 周可可旗舰店 " 的售卖活动,后台数据瞬间濒临崩溃。四万 " 生米 "(周深粉丝称呼)蹲守在电脑等待抢购的原因,800 只限定娃娃妙空。据天猫数据显示,618 期间, " 周可可 " 单日破千万的战绩杀入天猫潮玩 Top18 ,也算不错的成绩。

除了官方正品," 周可可 " 在咸鱼和社交媒体上还被高价转卖,黄牛的介入让这个棉花娃娃更是价格提升了十倍甚至百倍。但既是这样,粉丝群体还是心甘情愿买单,因为棉花娃娃的属性就是情绪价值,对偶像的欣赏与爱是粉丝一掷千金的原因。虽然不能和偶像 " 厮守 ",但是棉花娃娃弥补了这个情绪缺口,让粉丝与偶像得以朝夕相处,这也是棉花娃娃成功开辟出新市场的因素。

" 赛博养娃 " 背后,年轻人的情感需求

据艺恩发布的报告显示,2025 年,棉花娃娃已经成为年轻人的赛博养娃新选择。

棉花娃娃最早起源于韩国的粉丝周边市场,2015 年,EXO 粉丝以偶像为原型自制棉花娃娃带到演唱会现场应援,以可治愈的形象在饭圈流行。粉丝们纷纷开始自制偶像的棉花娃娃,韩国明星经纪公司很快跟风,将娱乐明星的形象卡通化,制成容易携带的棉花制品娃娃,作为官方周边在粉丝群体中流通。中国粉丝将这种新周边产品带回国进行流通,这一现象也被中国的经纪公司注意到。

2018 年,国内经纪公司也开始出品明星的棉花娃娃,销量可观。2019 年棉花娃娃深入粉丝群体市场,微博 " 棉花娃娃 " 超话拥有 155 万粉丝,小红书 # 棉花娃娃话题浏览量 56.6 亿,明星的棉花娃娃流通效果很好,王俊凯、王源、易烊千玺、蔡徐坤、肖战、王一博、范丞丞等明星都有自己的棉花娃娃,而且有些热门剧集、动漫人物也拥有自己的棉花娃娃。

目前,市场上的棉花娃娃分为有属性和无属性两大类:

有属性的棉花娃娃是拥有自己名字的,比如明星、授权 IP、影视人物等。而无属性棉花娃娃,即没有原型的娃娃,是 " 娃妈 " 的原创产品,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 " 定制 "。这两类娃娃拥有各自的细分市场。

棉花娃娃的市场以年轻女性为主体,消费者对娃娃代入自己对明星或某种对象的情感后,娃娃则为消费者提供陪伴,缓解消费者学业或职场上的压力。" 娃妈 " 们通过定制娃衣、线下聚会、娃展、社交平台晒娃等方式建立新的社交圈层,强化归属感。

以目前市场趋势观察,棉花娃娃的市场未来仍将保持增长态势,但发展路径将更加依赖于 IP 运营、技术创新和消费者体验的深度结合。从业者想要抓住当下机遇,首先是精准把握住用户的情绪需求,提升产品附加值。而产品精细化和品质优化,也将是赢得市场的关键所在。

" 娃圈 " 告别野蛮生长,IP 向娃娃需要新玩法

随着市场迅速扩张,2023 年开始 IP 向棉花娃娃市场进入了规范化、多元化的新阶段。早期 " 饭圈自制 " 模式开始减少,官方授权合作案例持续增加,且破圈效应显著。

市场进入爆发阶段后,资本的加持为周边衍生品带来更多可能性。据媒体报道,仅 Rua 娃吧与《山河令》合作的 1000 只官方棉花娃娃,就以 17 秒售罄。

IP 授权模式上,从被动授权开始出现主动 IP 深度合作的新模式,《长相思》就首次尝试了设计前置,IP 方深度参与设计以确保角色还原度与市场契合度。在营销上也开始尝试全链路模式,Rua 娃吧提前《长相思》将角色棉花娃娃送至主演手中,配合剧组扫楼宣传,实现 " 影视热度 + 衍生品 " 同步爆发。

剧集《猎罪图鉴》播出期间,IP 合作棉花娃娃在 Rua 娃吧销量超 9000 件,销售额破百万,成为平台最畅销 IP 款之一。而动漫方面,《罗小黑战记》的独立 IP 棉花娃娃,则凭借治愈画风成为无属性设计中的爆款案例。

2024 年,电视剧《永夜星河》的高开高走带动了一系列周边的销量,这其中也包括棉花娃娃。据悉,以剧中角色为原型的棉花娃娃,在电商平台微店上线第一天销售情况意外火爆,角色 " 凌妙妙 " 的棉花娃娃销量达 820 万元,为剧中最高单品销售额。

销售模式也从线上或私域流通转入线下专卖店形式,Rua 娃吧在全国 11 座城市开设线下店铺,通常店铺开在名创优品附近;而草莓宇宙计划 3 年开 300 家店,覆盖商场、杂物集合店。不难看出,棉花娃娃从 2023 年开始处于市场高峰状态。

但是,从今年开始市场也出现了 " 棉花娃娃遇冷 "" 劝退 " 的声音。一位早期进入娃圈的粉丝告诉文娱价值官,早期棉花娃娃之所以吸引人,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因为个体创作者采取预售定制模式,粉丝等娃娃到货有一种 " 诞生 " 的仪式感。

其次,个人创作者的出品数量有限,所以流通商品也有收藏和增值的价值,以前有的明星娃娃可以增值十倍甚至更多。而现在市场已经被几大品牌垄断,以草莓宇宙为例,15 天的出货周期直接碾压个人创作者的 60 天周期,现货模式淘汰预售制,导致早期优秀的创作者大量离场,而流水线娃娃也导致娃娃出现贬值。

娃圈的低龄化趋势也日渐显著,社交媒体上出现大量小学生入场,甚至已经成为主流消费群体。正如文娱价值官遇到的薇薇所说,学校参与 " 养棉花娃娃 " 的孩子很多,几乎成为小学生之间的社交货币。而小学生由于经济能力有限,只能消费百元内的平价娃娃,这种 " 轻养娃 " 现象直接造成了价格空间的局限性。

近两年,棉花娃娃虽然从 " 野蛮生长 " 转向 " 品牌化运营 ",但由于明星的塌方、出品方品控不足、低龄化趋势等因素,IP 向棉花娃娃的市场显然已经不再 " 高歌猛进 "。社交媒体上也出现 " 娃圈凉了 " 的唱衰信号,不少娃圈老粉纷纷退圈。

未来棉花娃娃能否成为衍生品市场中的中坚力量仍未可知,但是我们相信,市场需要这类被消费者 " 倒逼 " 的新兴产品和市场,而那些能为年轻人提供情绪价值的产品,仍然是消费市场里的 " 主角 "。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