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钛媒体 16分钟前

5 年 50 倍,Verona 奇迹

文 | 氨基观察

这又是一个注定载入医药创新史册的故事。

2020 初的 Verona Pharma 陷入了困境。这家成立 15 年的英国生物科技公司,股价跌至 2 美元,投资者信心几乎被消磨殆尽,而公司账上现金不足 5000 万美元,即将开展的 COPD 关键三期临床至少需要上亿美元资金。

在业绩电话会上,当时公司 CEO 语气还充满了迷茫和不确定。华尔街分析师表示:"Verona 需要一个奇迹,比如一个高风险偏好的投资人给一大笔钱,或者 FDA 给出一个非常吸引人的三期临床指导方案,才能扭转困局。"

命运在半年后送来双重奇迹,FDA 对 Ensifentrine 的三期试验设计亮起绿灯,同时顺利完成 2 亿美元融资。2022 年,两项三期临床成功,2024 年 6 月,FDA 批准这款 20 年来首个新机制 COPD 吸入药物上市。

尽管如此,市场疑虑也未消,担心其打不过赛诺菲的度普利尤单抗、GSK 的美泊利珠单抗。然而,Verona 用持续超预期增长的销售额,让所有质疑者闭嘴。Ensifentrine 上市后第一个季度的销售业绩便大超预期,2024 年更是达到 4226 万美元。

2025 年一季度,Ensifentrine 销售额超 7100 万美元,环比增长 95%,处方量超 2.5 万张,新患者启动量环比增长超过 25%,且 60% 的处方是续方,这表明患者对 Ensifentrine 的依从性和满意度较高。

随着 Ensifentrine 的成功发射,这家成立于 2005 年的生物科技公司,终于彻底翻身,迎来了自己的爆发期。Verona 股价从一年前的 15 美元 / 股左右,来到 85 美元 / 股左右。如今,更是被默沙东以 107 美元 / 股、总价 100 亿美元收入麾下。

这既是 COPD 这一适应症创造的奇迹,也反映了生物科技公司成长的规律。任何一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 biotech,与暴力美学相对的,总是长期主义的胜利。

而这样的胜利,在未来国内生物科技产业,相信也会间歇性上演。

20 年,一款药

Verona 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用 20 年磨一剑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了。

Verona 成立于 2005 年,次年公司收购了 Rhinopharma Limited,获得了 Ensifentrine。作为一家深耕在 COPD 领域的 biotech,一直到目前,Verona 都只有 Ensifentrine 这一款在研品种,只是在这一药物基础上开发不同的剂型以及不同的联用方式。

作为 PDE3/4 的小分子抑制剂,Ensifentrine 独特的双重机制被认为是其成功的关键。其针对的是环核苷酸磷酸二酯酶(PDE)家族的成员。其中 PDE3 在平滑肌上表达较多,抑制它可以对平滑肌进行有效的舒张;而 PDE4 主要和炎症反应高度相关。

事实上,在 Verona 之前,业内早已对 PDE 抑制剂进行了诸多探索。PDE 酶在多种炎症细胞中表达,其抑制作用被认为能有效对抗哮喘和 COPD 等炎症性呼吸系统疾病。

口服 PDE4 抑制剂如罗氟司特,也已经获批用于部分重度 COPD 患者,但由于全身性副作用严重限制了临床应用。为了克服这些挑战,药企将目光投向了吸入型 PDE 抑制剂,希望通过局部给药来最大化肺部暴露,同时最小化全身副作用。

然而,这条道路充满了坎坷,无论是单一 PDE4 抑制剂还是早期的 PDE3/4 双重抑制剂,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比如 GSK 的 256066,尽管体外效力极高,但在轻度 COPD 患者中未能检测到炎症标志物的统计学显著变化,最终于 2012 年从 GSK 的研发管线中消失。PDE3/4 双重抑制剂方面,也未有成功被推进到后期临床的产品。

而由于 Ensifentrine 对 PDE3 的亲和力是 PDE4 亲和力的 3700 倍,因此,Ensifentrine 的机制可以理解为舒张平滑肌作用为主,抗炎症作用为辅。

也就是说,其对 PDE3 和 PDE4 的抑制平衡上进行了优化,极大地提高了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从而在单一分子中实现多重治疗效果。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Ensifentrine 脱颖而出。

临床数据显示,在两项三期试验中,Ensifentrine 在中度至重度 COPD 患者的肺功能测量方面显示出统计学和临床意义上的显著改善。更重要的是,Ensifentrine 显著降低了中度至重度 COPD 急性加重率和风险(降低 36%-43%),并且在整个试验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

2024 年 6 月,成功获得 FDA 的批准上市,成为 20 多年来第一种治疗 COPD 的新型吸入机制药物,由于开启逆袭之路。

战略破局之道

Ensifentrine 作为公司唯一核心资产,其成功既源于分子设计的巧思,也得益于战略转型的决断。

事实上,5 年前的 Verona 陷入了困境,尽管 Ensifentrine 的临床开发上取得了积极进展,并探索了多种剂型,但整体上其推进速度相对缓慢。

在资本市场眼中,公司已经成立 15 年,却仍未有产品进入三期临床,这导致投资者信心几乎被消磨殆尽,股价跌至 2 美元。同时,公司账上现金不足 5000 万美元,远不能支撑即将开展的 COPD 关键三期临床。

在 2020 年初的电话会上,当时公司的 CEO 也充满了迷茫和不确定。这种缓慢的推进速度和资本市场的局限性,为后续公司的领导团队更迭和战略调整埋下了伏笔。

转折点同样在 2020 年。管理层大换血,David Zaccardelli 博士接任 CEO 后,组建了拥有丰富商业化经验的团队。这位曾带领 Dova Pharmaceuticals 成功出售的掌舵人,将公司从科研导向转向临床开发和商业落地。

随后,Tara Rheault、Christopher Martin 等关键高管也陆续加入。前者在 GSK 拥有 20 多年的药物发现和后期临床开发经验,尤其在吸入型呼吸产品方面经验丰富,后者则在商业化层面有 20 多年的实战经验。

对 Verona 来说,这不仅是管理层的一次简单变动,更是公司战略方向和执行力的重大转变。因为,这在带来团队综合能力提升的同时,还带来了战略眼光和执行力的飞跃,确保公司在关键转型期的决策能够精准、高效地落地。

这种变化,首先体现在资本市场融资及对外战略合作层面。在 FDA 明确三期临床方案后,Verona 于 2020 年 7 月成功完成了 2 亿美元的融资。

这笔钱对 Verona 至关重要。次年,Verona 与优锐医药就 Ensifentrine 的大中华区权益达成合作,Verona 获得 4000 万美元的预付款,其中包括 2500 万美元现金和价值 1500 万美元的优锐生物股权,此外还有最高 1.79 亿美元的里程碑款及销售分成。

2022 年 8 月、12 月,两项三期临床相继成功。在此期间,为了确保商业化顺利开展,Verona 与 Oxford Finance 达成最高 1.5 亿美元债务融资协议。这笔资金采用分期提取设计:立即获得 1000 万美元,达到临床和监管里程碑后再分阶段提取剩余资金。并且,融资条款极具弹性,前 36 个月仅需支付利息,为公司赢得宝贵喘息空间。

2024 年 1 月,Verona 又完成了一项债务融资,从牛津金融和 Hercules Capital 管理的基金中获得了高达 4 亿美元的资金。

没有资金后顾之忧的 Verona,加速推动商业化布局,制定了周密的策略,并高效执行。在美国市场,Verona 选择直接商业化雾化剂型的 Ensifentrine。

按照公司的说法,其核心策略是聚焦于高处方量的医疗服务提供者(HCPs),特别是那些治疗大量 COPD 患者的医生。为此,公司组建了约 120 名员工的销售和现场报销团队,这些代表拜访约 14500 名 HCPs,包括肺科医生、内科医生、初级保健医生、执业护士和医师助理。

并且重点针对高处方量的 HCPs。截至 2024 年底,公司已完成了约 120 场专家教育项目。销售团队还积极参加了重要的全国和区域性肺病学会议,以支持产品上市。

而在可及性方面,Ensifentrine 通过独家认证的专业药房网络进行分销,确保了产品在上市后的迅速可及性。除此之外,Verona 还推动 Ensifentrine 纳入治疗指南,为其放量进一步铺平道路。

结合 Ensifentrine 自身的优势,如快速起效(给药后 5 分钟见效)、广泛适用性(无需生物标志物检测)、用药便捷(每日两次雾化吸入),上市后快速放量。2025 年第一季度,净销售额达到 7100 万美元,环比增长 95%。

处方量方面,一季度约有 2.5 万张处方被配发,新患者启动量环比增长超过 25%。更重要的是,约 60% 的处方是续方,这表明患者对 Ensifentrine 的依从性和满意度较高。而自上市以来,已有约 5300 名医生开具了 Ensifentrine 处方,其中超过 425 名医生为 20 名以上患者开具了处方,这表明医生群体的广泛接受度和积极的处方习惯。

大单品潜质暴露无疑,也由此获得了默沙东的青睐。

价值百亿美元的启示

Verona 满足了 COPD 领域关键的未满足需求,商业化取得了初步的成功。这是建立在扎实的临床数据、战略转型和有效的商业执行之上。

而进一步总结其成功的核心,则是:避开内卷,定义需求,建立统治。这种在新蓝海市场寻求突围的经历,对于国内外一众 biotech 的启示尤为深刻。

除了 Ensifentrine,COPD 的新机制疗法还有 2024 年 9 月获批的 IL-4R 单抗度普利尤单抗和今年 5 月获批的 IL-5 单抗美泊利珠单抗。

Ensifentrine 获批的适应症是 "COPD 成人患者的维持治疗 ",从这一标签来看,看似是 COPD 全人群,但根据其两项 III 期患者基线数据,针对的主要是轻中度的 COPD 人群。

另两款单抗药物针对的则是联用 ICS 的双联或三联药物为背景治疗的中重度患者,主要终点是改善中度或重度急性加重风险。因此,Ensifentrine 和这两款药物不存在竞争关系。这也是其上市后能够迅速放量的关键。

而默克内部评估则揭示更大潜力,美国约 860 万接受维持治疗的 COPD 患者中,50% 在现有治疗下仍有持续症状,Ensifentrine 的目标人群达 430 万。

更诱人的是联用前景,与市占率最高的 LAMA 药物联用已进入二期临床,若成功可能成为轻中度患者的标准疗法。

适应症拓展空间同样广阔。非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囊性纤维化和哮喘的临床试验同步推进,干粉吸入剂和气雾吸入剂两种新剂型已进入二期开发。而默沙东尤其关注非囊性纤维化扩张,以及 Ensifentrine 与 LAMA 联用用于 COPD 的维持治疗。

而由于同靶点中,要么药物尚处于临床早期,要么适应症与之不同,这使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Ensifentrine 将独占全球市场。

根据 SeekingAlpha 的预测,Ensifentrine 的年峰值销售额为 21~36 亿美元,考虑到默沙东强大的适应症拓展能力和商业化能力,Ensifentrine 的上限势必更高。

Verona 的故事告诉了我们,真正的创新从不在红海挣扎。毕竟,在红海市场,企业争夺的是份额;在新蓝海市场,企业定义的是规则。真正的创新不是追赶热点,而是把 " 边缘需求 " 变为 " 主流叙事 "。

目前,国内遵循这一战略的 biotech 并不少见。所以,暴力美学的故事,相信也会在未来经常性上演。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