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钛媒体 14分钟前

嵌入式内存有了新选择

文 | 半导体产业纵横

随着数字化的发展,嵌入式系统已成为支撑智能设备运转的核心。从可穿戴设备的实时健康监测到自动驾驶汽车的环境感知,从工业机器人的精密控制到 5G 基站的高速数据处理,这些场景对内存的性能、功耗和成本提出了日益严苛的要求。传统存储技术逐渐显露出短板: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虽能提供高速访问,但高昂的成本和有限的容量使其难以满足大规模数据处理需求;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虽具备较高的存储密度,却需要复杂的刷新电路支持,功耗控制难题始终制约着其在嵌入式领域的深度应用。

在此情况下,伪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PSRAM)凭借独特的技术架构脱颖而出,成为嵌入式内存领域的新选择。这种融合了 SRAM 接口便利性与 DRAM 存储密度优势的创新产品,正在重塑嵌入式存储的市场格局。

PSRAM 是什么?

PSRAM(Pseudo 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伪静态随机存储器)是面向嵌入系统、消费电子、IoT 物联网、可穿戴设备、端侧 AI 产品打造的新型存储方案。顾名思义,其是一种通过技术手段模拟 SRAM 操作特性的 DRAM。

要理解 PSRAM 的优势,我们需要先了解传统存储器的特点。SRAM 虽然速度快、接口简单,但因为需要六个晶体管来存储一个比特的数据,成本高昂且密度较低。DRAM 虽然密度高、成本低,但需要复杂的控制器进行周期性刷新,增加了系统复杂度。PSRAM 则巧妙地结合了两者的优点:采用类似 DRAM 的一个晶体管加一个电容的存储结构,同时保持了类似 SRAM 的简单接口。

从结构上看,PSRAM 内部采用与 DRAM 相同的 1T+1C(单晶体管 + 单电容)存储单元,这种结构使其能够实现与 DRAM 相当的存储密度 —— 相同制程下,PSRAM 的容量可达 SRAM 的 4-8 倍。但与传统 DRAM 不同的是,PSRAM 在芯片内部集成了自刷新控制器和相关逻辑电路,能够自动完成数据刷新操作,无需外部控制器干预,这就使其对外呈现出与 SRAM 完全兼容的接口特性。

这种架构设计带来了显著的系统级优势。对于嵌入式开发者而言,PSRAM 可以像 SRAM 一样直接接入微控制器(MCU)或微处理器(MPU)的地址总线和数据总线,无需额外设计复杂的刷新控制逻辑,大大降低了硬件设计难度和软件开发复杂度。

在当前市场上,众多知名厂商都推出了支持 PSRAM 的 MCU 产品。英飞凌的 TRAVEO 系列、恩智浦的 i.MX RT 系列、瑞萨的 R-CAR 系列等都提供了 PSRAM 解决方案。

PSRAM 带来了什么?

在嵌入式存储的技术版图中,PSRAM 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 SRAM、DRAM、NAND Flash 等技术形成互补与竞争关系。深入分析 PSRAM 相对于这些技术的优劣势,有助于理解其市场定位和应用场景。

目前主流的 PSRAM 类型包括 OPI PSRAM、QPI PSRAM 和 SPI PSRAM,其中以 OPI PSRAM 最为典型。这类存储器的设计理念围绕 " 以串行替代并行 " 展开,例如 OPI PSRAM 采用 8 位串行数据线,在 133MHz 时钟频率下通过 DDR 模式可达到 2.128Gbps 的理论带宽,其 24 脚封装相比传统 DDR SDRAM 的 40 + 引脚,大幅简化了电路设计。爱普科技的 APS12808L-OBM-BA 等型号已实现商用,支持 Xccela 模式下的 266MB/s 吞吐量,特别适合物联网设备和穿戴设备中需要平衡带宽与体积的场景。

与 OPI PSRAM 形成梯度覆盖的还有 QPI 和 SPI 类型,前者通过 4 个双向数据引脚兼容 SPI 协议,在 104MHz 频率下提供 416Mbps 带宽;后者则沿用标准 SPI 接口,以 8 脚微型封装适配成本敏感型应用。这些变体的共同优势在于摆脱了传统 DDR SDRAM 对复杂控制器的依赖,例如无需动态刷新机制,直接采用类 SRAM 接口协议,显著降低了开发门槛。在功耗管理方面,新型 PSRAM 支持 PASR(Partial Array Self Refresh)等智能刷新技术,既能保证数据完整性,又能将待机功耗降低至微安级,这对电池供电的智能语音设备或工业传感器来说至关重要。

从应用场景来看,这类存储器正在移动通信、实时控制系统和边缘计算领域快速替代 DDR。智能手机中的语音协处理器常采用 OPI PSRAM 作为音频流缓冲区,其读取延迟比 DRAM 降低约 30%;工业机械臂通过集成 QPI PSRAM 实现运动轨迹数据的即时存取,避免了传统方案中因 DRAM 刷新周期引发的响应延迟。值得注意的是,尽管 PSRAM 的绝对带宽尚未达到高端 DDR4/DDR5 的水平,但其在单位引脚效率上的突破(如 OPI 接口每引脚传输效率达 266Mbps),正重新定义嵌入式存储的设计范式,尤其在 PCB 空间受限但需处理图像、语音等连续数据流的场景中,展现出独特的竞争力。这种技术演进本质上是通过接口协议革新和存储单元优化,在性能、功耗与成本之间寻找更贴合新兴市场需求的新平衡点。

然而,PSRAM 也存在固有的技术局限性。作为一种易失性存储器,PSRAM 在断电后会丢失所有数据,这使其无法单独承担数据持久化存储的任务,必须与 NAND Flash 等非易失性存储配合使用。在智能家居控制面板等场景中,通常采用 "PSRAM+NOR Flash" 的组合方案:PSRAM 用于运行实时操作系统和临时数据缓存,NOR Flash 用于存储固件和用户配置信息,这种组合虽然增加了系统复杂度,但平衡了性能与数据安全性。

容量限制是 PSRAM 面临的另一大挑战。目前市场上主流的 PSRAM 产品容量多在 32-512Mb 之间,最高端的英飞凌 HYPERRAM 产品容量为 512Mb,这与 LPDDR5 等 DRAM 产品 16Gb 的容量相比存在明显差距。这种容量瓶颈使其难以应用于需要大规模缓存的场景,如高端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和边缘计算节点。

国产化突破:从技术跟跑到市场突围

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自主可控战略为 PSRAM 的国产化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近日,紫光国芯在 PSRAM 领域的突破具有标志性意义。2025 年 7 月,该公司发布了兼容 Xccela 协议的全系列 PSRAM 产品,容量覆盖 32Mb、64Mb 和 128Mb,采用 BGA24L 超薄封装,同时也支持 KGD 产品形式。该系列产品可为物联网设备、穿戴电子产品和端侧 AI 产品打造存储解决方案。

紫光国芯 PSRAM 芯片尺寸紧凑,支持业界最高速度 400MHz,传输速率提升至 1066Mbps,可实现最高 17.06Gb/s 的高带宽性能,还支持在线动态可配置 X8、X16 模式,适配不同应用的需求。为满足对长续航的严苛需求,紫光国芯 PSRAM 支持包括 Half Sleep 在内的低功耗设计,已上市产品支持 1.62-1.98V 电压范围,包括 1.8V 低压供电,即将上市的 256Mb ( 32MB ) 大容量版本还支持 1.8/1.2V 双压、动态变压 0.9V 等超低功耗模式。此外,它还支持从 -40 ℃到 105 ℃的工规级宽温域的高可靠性。

从产品规划来看,紫光国芯正以 " 应用驱动创新 " 的逻辑推进技术迭代:除已发布的 128Mb 以下规格,256Mb 新品已进入流片阶段,计划 Q4 量产;在封装工艺上,后续将推出 CSP(芯片级封装)方案,进一步适配 TWS 耳机等超微型设备。这一技术布局不仅填补了国内高性能低功耗 PSRAM 的空白,更有望在全球物联网存储市场打破日韩企业的长期主导格局。价格方面,32Mb 版本 16 元,128Mb 版本 25 元。

此外,在国产 MCU 阵营中,合封 PSRAM 的产品如下:

兆易创新 GD32E5 系列 MCU:片上集成了 4MB PSRAM。

启明智显 Model3 芯片:Model3 芯片是一款高性能的显示交互和智能控制 MCU,内置片上 1MB 大容量 SRAM 以及 64Mb PSRAM。

思澈科技 ButterFliSF32LB557:SF32LB55x 是一系列用于超低功耗人工智能物联网(AIoT)场景下的高集成度、高性能的系统级(SoC)MCU 芯片,集成了 4MB PSRAM。

AGM(遨格芯)AG32 系列:AG32 系列 MCU 新品合封了 64Mb PSRAM,适用于片内 RAM 需求较大的客户。

展望未来,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应用的进一步普及,对 MCU 存储容量的需求还将持续增长。PSRAM 作为一种平衡了成本、性能和易用性的存储方案,必将获得更广泛的应用。通过将 PSRAM 直接合封在 MCU 中,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解决方案,代表了未来 MCU 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对于中国的半导体产业来说,PSRAM 技术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国产 MCU 厂商开始在产品中集成 PSRAM,显示出强劲的技术追赶势头;另一方面,在高端 PSRAM 技术方面,与国际领先企业相比仍有差距。但随着创新产品不断涌现,相信国产 MCU 在 PSRAM 应用方面会逐步缩小与国际水平的差距。

总的来说,PSRAM 为 MCU 带来了更大的存储空间、更优的成本效益比、更低的功耗以及更简单的系统设计。这些优势使得 PSRAM 成为现代 MCU 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需求的持续增长,我们有理由相信,PSRAM 将在未来的 MCU 设计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