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钛媒体 8分钟前

星动纪元、云深处均完成近 5 亿新融资,今年国内具身机器人融资规模已超 230 亿

国内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赛道融资加速。

7 月 7 日,笔者获悉,清华系具身智能公司 " 星动纪元 " 宣布完成近 5 亿元 A 轮融资。本轮由鼎晖 VGC 和海尔资本联合领投,厚雪资本、华映资本、襄禾资本、丰利智能等知名财务机构及产业资本跟投,老股东清流资本、清控基金等机构追加投资。

这是该公司自 2023 年 8 月成立以来完成的第 4 轮融资。

星动纪元表示,公司已实现产品批量交付,今年已累计交付超 200 台产品,另有上百个订单在量产交付中。同时,目前全球市值 TOP10 的科技巨头中,9 家为星动纪元客户,订单中 50% 以上来自海外客户。此外,公司在工业物流、连锁零售等场景落地,客户包括海尔智家、联想、北自科技等。

与此同时,7 月 7 日上午国新基金消息称," 杭州六小龙 " 之一的杭州云深处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深处科技)宣布完成人民币近 5 亿元融资,由国新基金所属国新辽宁振兴发展基金联合领投。

这是继 6 月中下旬宇树科技近 7 亿元融资和银河通用 11 亿元融资之后,同一天两家具身智能和机器人公司同时宣布新一轮融资,亦说明行业极为火热。

IT 桔子数据显示,今年中国具身智能行业投资热度持续攀升,2025 年前 5 个月,具身智能和机器人领域投资事件数达 114 起,超过去年全年的 77 起;融资额已超过 230 亿元,达 232 亿元,超过 2024 年全年 209 亿元总和。

2025 年上半年的投融资中,大模型与具身智能结合企业占比达 87%,成为一级市场爆发关键。

据悉,星动纪元成立于 2023 年 8 月,最初是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的孵化项目。从成立起,星动纪元便坚持软硬一体的技术路线,致力于打造物理世界中的通用智能体,让 AI 从思考走向行动,实现机器人赋能千行百业、走进千家万户的愿景。

星动纪元创始人、CEO 陈建宇,目前还是上海期智研究院 PI,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

陈建宇毕业于清华大学,并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博士学位。他在机器人和 AI 领域的国际顶级会议和期刊上发表了七十多篇论文。其中一些论文被 2024 年机器人科学与系统(RSS)大会、2022 年学习驱动的决策与控制(L4DC)大会、2021 年 IEEE 智能交通系统国际会议(IEEE IV)和 2021 年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中欧会议(IFAC MECC)等国际会议的最佳论文奖提名。

随着大模型横空出世,人形机器人发展加速。

2022 年春开始,陈建宇团队研发第一代 " 小星 ",随后发布了第三代包括小星和小星 MAX 两种形态产品。截至 2024 年初,星动纪元机器人已迭代到第五代,可以连续上下楼梯和上下坡、自然步态行走,并实现极度崎岖地面、极度外力作用、30cm 落差地面等条件下的自主平衡。此外,陈建宇联合团队发表了大语言模型与人形机器人算法相结合的论文,用大语言模型指导机器人上层任务规划,用强化学习来获取机器人底层控制器。

目前,星动纪元拥有约 100 名员工,主要在模型、本体等方面进行具身智能机器人的研发和落地。

其中,模型侧,陈建宇团队提出融合理解与生成的 VLA 模型 ERA-42,将视觉、理解、预测、行动等功能统一到一个端到端的模型中,目前星动纪元机器人产品,通过语音命令即可完成上百种复杂操作,包括柔性物品分拣、扫码,使用螺钉枪、移液器等;

本体侧,星动纪元自研人形机器人在性能上逼近人类身体,并作为与物理世界交互的 " 通用接口 ",产品 STAR1 兼具大运动能力与精细操作。实测最高跑步速度达 3.6m/s,打破全球人形机器人跑步速度纪录,机器人全身 55 个自由度,搭载灵巧手 XHand 1,能完成上千个灵巧动作,单手可拎起 24kg 重物。

此外,星动纪元构建了物理世界 AI" 模型 - 本体 - 场景数据 ",用 VLA 模型的架构创新、叠加高性能人形机器人本体给产品带来的竞争优势,用统一架构解耦复杂性、以数据规模兑换智能成都。而产品下沉至场景落地时,同步建立数据生态,数据壁垒及数据闭环也将进一步反哺模型及产品,从而提升具身智能机器人的交互能力。

陈建宇认为,人形机器人是具身智能发展的终极形态。这是因为人形机器人不仅在数据获取方面有显著优势,能够直接从人类行为中更自然地学习,还具备高效的双足移动与双手操作能力,极大地扩展了机器人的应用边界。星动纪元正通过结合具身智能模型与创新硬件,逐步实现人形机器人的通用性与实用性。

针对本轮融资,华映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季薇表示:" 星动纪元是世界范围内非常稀缺的既有大脑算法架构级创新能力,又有硬件底层研发实力的团队。创始人陈建宇博士以 AI+ 机器人交叉领域的复合背景,持续引领具身算法的全球创新,商业化合伙人柯研有丰富的商业经验。公司无论是对前沿技术趋势的把控,还是近期在工业、零售等行业的快速落地,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相信星动纪元有潜力穿越行业周期,成为通用机器人技术和产品范式的引领者。"

鼎晖 VGC 高级合伙人郭其志表示:" 星动纪元实现了‘端到端具身大模型 + 自研人形本体 + 全身灵巧操作’的三角闭环。公司持续探索全球最新研究方向,将训练数据扩展至互联网视频数据,解决数据稀缺瓶颈。期待继续见证公司不断突破技术上限,推动具身智能发展。"

华兴资本集团投资银行事业部先进制造组负责人李子越表示:" 华兴团队长期以来深度服务星动纪元,并持续见证了公司在具身智能领域的飞速发展。具身智能的本质是推动人工智能真正‘落地’到物理世界,它打通了认知与执行的最后一环,也代表着通用智能从大脑走向身体的跃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模型范式、训练方法、硬件体系和交互逻辑正在经历深刻重构,产业技术栈被重新定义。能够坚持技术原创、坚持端到端路径、持续在底层能力上构建护城河的企业,将在下一轮智能时代中建立真正的壁垒。星动纪元正是这一趋势下的代表性企业之一,它让我们看到了未来具身智能从科研走向工程、从单点突破走向系统演化的可能性。我们很荣幸能够参与其中,见证并支持星动在这一新范式的持续演进。"

另一家公布融资的企业云深处科技,成立于 2017 年,专注于人形、四足机器人及其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研发、精益生产、全球销售与专业服务,在电力巡检、应急救援等 B 端应用领域位于前列。公司致力于拓展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与应用边界、提升千行百业智能化水平,凭借在技术研发与场景落地上的持续突破,已成为国内瞩目的 " 杭州六小龙 "(DeepSeek、宇树科技、云深处科技、游戏科学、强脑科技、群核科技)之一。

(详见前文:《AI 机器人公司云深处科技完成 B+ 轮融资,产品已在安防巡检等领域商业落地》

针对云深处新一轮融资,云深处科技创始人兼 CEO 朱秋国表示:" 我们始终坚信,具身智能是人工智能走向物理世界的关键路径。云深处科技将坚持全栈自研与高质量落地并重,持续打造以‘运动控制、环境感知、人机交互’为核心的硬科技竞争力。感谢领投方国新基金及其他一线机构的信任与支持。未来携手各方推动中国具身智能产业达到并保持国际前沿水平,贡献更多个首次、第一、唯一。"

国新基金相关投资部门负责人表示," 具身智能是人工智能下一个浪潮。云深处科技在机器人运动控制、多模态感知、自主决策等关键环节具备全栈自研能力,技术成熟度与量产能力在国内领先。我们高度认可云深处科技在场景应用、央国企合作、全栈自研方面的积累。此次投资正是响应‘新质生产力’战略,聚焦具身智能和 AI 应用的重要布局。"

业内普遍认为,当前具身智能和机器人领域的投资热度显著升温,市场泡沫特征更为凸显。

然而,陈建宇近期表示,具身智能行业甚至尚未出现所谓的 " 泡沫 "。而且,具身智能领域将形成类似智能汽车的产业生态,参照当前智能汽车产业链,未来机器人行业同样会出现专业分工——既有专注于硬件集成的主机厂,也有深耕 AI 算法的 " 大脑 " 供应商,当然还包括具备全栈能力的综合型企业。" 具身智能是物理意义上的 AI,其市场潜力巨大,理应比智能汽车和大语言模型领域更具规模。但目前具身智能的融资水平远低于智能汽车头部企业。"

在陈建宇看来,具身估值规模未达到智能汽车同等量级,原因在于具身行业周期更长,且尚未找到核心规模化商业应用的闭环。未来一旦出现一家头部企业(如特斯拉等),找到规模化商业应用并落地实现,行业有可能将迎来第二波大的资本爆发。

Statista 最新报告显示,2024 年,全球 AI 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超过 190 亿美元,较 2023 年市场规模增长近 30%。到 2030 年,预计这一规模将超过 350 亿美元。

据花旗预测,到 2050 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增长至 7 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50 万亿元),届时世界上将有近 6.5 亿台人形机器人,摩根士丹利更预测其潜在市场规模将达 60 万亿美元。而未来 20 年,中国将拨款近 1400 亿美元用于机器人和相关高技术领域,这一数字远高于美国和欧洲。

有行业投资人对笔者表示,目前机器人和具身智能行业处于过热状态,仍未降温。无论是创业者,还是投资人,大家都高估了机器人行业的短期价值,低估了其长期价值。未来 5-10 年,甚至更长时间,机器人将进入家庭和工厂,帮助人类做更多事情,甚至可能会替代人类的重复性任务。

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4)》预计,2040 年到 2045 年,中国全能型人形机器人实现工业场景和服务场景规模应用,整机市场规模达到约 5000 亿元至 1 万亿元。(本文首发于钛媒体 App,作者|林志佳,编辑|盖虹达)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