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格隆汇 15小时前

一天 16 家,港股 IPO 爆了!

最近几天,港股 IPO 公司多到头晕目眩!

就在今天(6 月 30 日),一共有 8 家港股公司同时招股,包括极智嘉、首钢朗泽、BOSS 直聘、富卫集团、峰岹科技、讯众通信、大众口腔、蓝思科技,除 BOSS 直聘于 30 日上午招股结束外,其余 7 家公司的招股时间都还将持续 2-4 天。

这都不算啥,上周五更夸张——港交所直接被 16 家公司的上市申请材料淹没了!这些公司涵盖机器人、半导体、消费、生物医药、金融等多个行业,其中有 5 家是 A+H 双重上市。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2025 年上半年港股 IPO 的具体情况。

2025 年上半年,港股一共迎来 43 只新股 IPO 上市,较 2024 年上半年的 30 家增长了 43.3%;新股首发募集资金累计约 1067.1 亿港元,已经超过了 2024 年全年的 876.5 亿港元,这主要受宁德时代、恒瑞医药、海天味业等大型 IPO 上市的拉动。

数据来源:Wind,格隆汇整理

从 2025 年各月的表现来看,5 月是募资金额最多的月份,单月募资总额达 572.9 亿港元;6 月是上市公司数量最多的月份,一共有 15 家公司上市。

从募资金额来看,2025 年上半年港股 IPO 募资金额排名前 3 的新股分别是宁德时代、恒瑞医药、海天味业,分别募资 410.1 亿港元、113.7 亿港元、101.3 亿港元,三家公司合计募了 625.1 亿港元,占到今年港股 IPO 募资总额的 58.6%。这 3 家公司都是 A+H 双重上市,其中,宁德时代是今年截至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首次公开募股。

当然,也有不少公司募资金额较小。今年有 9 家公司募资金额在 2 亿港元及以下,分别是药捷安康 -B、新琪安、纽曼思、手回集团、香江电器、容大科技、江苏宏信、舒宝国际、找钢集团 -W。

按 Wind 一级行业来划分,2024 年在港股上市的 43 家企业中,来自医疗保健和可选消费两个行业的新股数量最多,分别为 10 家和 8 家;首发募资金额最多的是工业,主要得益于宁德时代。

从上市首日涨跌幅表现来看,今年在港股上市的 43 只新股中,共 27 家在上市首日收涨,3 家收平,13 家收跌,上市首日破发率为 30.2%,而今年 A 股 51 家新股无一破发。从趋势来看,港股 IPO 在 2021 年创下 45.7% 的破发率高峰后,此后几年破发率整体趋势有所下降。

从个股表现来看,首日涨幅前两名是映恩生物 -B、药捷安康 -B,分别上涨 116.7%、78.7%,均是以 18A 章规则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另一家医疗公司佰泽医疗以 42.4% 的涨幅位于第五;涨幅前十的公司中,有 IFBH、蜜雪集团、沪上阿姨、布鲁可 4 家公司属于近期大火的消费赛道。这与今年港股医药、新消费大火的整体环境相一致。此外,涨幅第十的吉宏股份属于 A+H 双重上市的公司。

除上市数量和募资金额大幅增加外,今年港股 IPO 的认购也非常火爆;其中,布鲁可、蜜雪集团、沪上阿姨、药捷安康 -B、IFBH 几家公司的网上发行有效认购倍数超过 1000 倍。布鲁可以 6000 倍的认购倍数成为今年港股的 " 超购王 ",其申购一手中签率为 10%,稳中一手的最低申购金额为 7228 万港元。

此外,药捷安康 -B 的有效认购倍数为 3419.9 倍,申购一手中签率为 0.8%,未能有申请者稳获一手。认购倍数最高的十家新股中,三花智控稳中一手的最低申购金额仅 4.5 万港元。

港股的中签率分化比较大,除周六福和药捷安康 -B 的一手中签率不足 1% 外,其余新股的一手中签率都在 1% 以上,比 A 股高出不少。今年共有 14 家公司中签率超过 50%;其中古茗、南山铝业国际、正力新能、赛目科技、宜宾银行 5 家公司的 1 手中签率达到了 100%。

回拨方面,今年上市的 43 家公司中有 35 家公司触发回拨机制,其中 7 家公司套路回拨,分别是江苏宏信、容大科技、新琪安、药捷安康 -B、博雷顿、汇舸环保、佰泽医疗、MIRXES-B,这几家套路回拨的公司中,除江苏宏信上市首日收平,其余均上涨,相对而言,套路回拨的公司打新胜率更高。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 A 股上市公司赴港寻求 A+H 双重上市的热度高涨。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发稿,年内已有 8 家 A 股公司成功在港二次上市。其中,吉宏股份、恒瑞医药、钧达股份、宁德时代上市首日涨幅超过了 15%,海天味业勉强收红,涨 0.6%,三花智控、南山铝业国际破发,赤峰黄金收平。

此外,年内还有 60 余家 A 股上市公司处于赴港上市的不同阶段。

据 Wind 数据统计,2025 年 1-6 月,港交所受理的新申请企业约 2103 家,远超 2024 年上半年的 73 家首次递表数量,其中单 6 月受理的企业数量就接近 80 家。此外,港交所网站显示,截至 6 月 30 日,已获上市委员会批准、待上市的企业有 10 家。

中国证监会数据显示,截至 6 月 30 日,今年有 134 家企业获境外首发备案和全流通备案(如需详细表格请后台留言)。

在 6 月 18 日的 2025 陆家嘴论坛 " 推动资本市场持续稳健发展 " 全体大会上,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表示,当前港股 IPO 排队企业超 160 家,仅 5 月就有 40 多家企业递表。

政策方面,6 月中旬,相关部门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首次明确表示,允许香港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回归深圳交易所上市,这一政策将与当前内地企业赴境外进行首次公开募股 ( IPO ) 的潮流形成互补。

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未来港 A 两地的上市公司将逐渐相互渗透,通过港股这座重要的桥梁,中国资产将在全球资本体系中迎来重新评估的重大机遇。

相关标签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