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Jaden 编辑|Cong
在如今复杂多变的全球局势之下,全球最大的零部件企业博世,虽然其各项业务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依旧展现其在全球市场的雄心。
在上周举办的 " 雄心 " 年度新闻发布会上,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 Stefan Hartung 宣布博世将继续稳步推进其 2030 战略,计划到 2030 年,实现至少 6% 的年均销售额增长和至少 7% 的利润率。而鉴于变幻莫测的全球环境,要实现这一目标,博世面临着重重挑战。
根据博世发布的财报,2024 财年其销售额为 903 亿欧元,同比下降 1.4%;息税前利润率从上年的 5.3% 下降为 3.5%。
在各项业务中,汽车业务仍是最大板块,销售达到 558 亿欧元,维持上年水平;家电业务增长 1.6%,至 203 亿欧元;能源与建筑技术下跌 2.7%,至 75 亿欧元;机械和制造业务降幅最大,同比降 13% 至 64 亿欧元。
博世在中国市场表现较为平稳,2024 年博世中国业务销售额达到 1427 亿人民币,同比增长 2.7%。
Hartung 强调中国市场之于博世的重要意义,他说,中国每年汽车产量超过 3000 多万辆,超过欧洲和美国生产的汽车总量。作为汽车技术供应商,如果不进入中国市场,很难在行业中立足。
博世的目标,是要 " 在未来五年内成为其核心市场中排名前三的供应商 "。
2025 依旧充满挑战,2026 年或迎来好转
博世是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也是一家全球范围提供多元产品的科技集团。从全球各区域来看,2024 年博世销售额在除了欧洲区之外的三大市场均实现增长,且 50.7% 的销售额来自欧洲以外市场。
其中欧洲地区销售额下降 4.9% 至 445 亿欧,美洲销售额实现了 4.8% 的增长至 178 亿欧,亚太地区实现 0.7% 的增长至 280 亿欧。
工业技术业务受建筑、机械及制造行业等核心市场的不利影响,销售额下降 13% 至 64 亿欧元;
消费品业务也部分依赖于建筑行业,不过得益于零售端需求的显著增长,消费品业务销售额增长 1.6% 至 203 亿欧元;能源与建筑技术业务的销售额下降 2.7% 至 75 亿欧元。
今年年初博世曾经对 2024 年业绩有过解释,原因包括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导致需求疲软以及投资和购买的态度愈发谨慎。比如全球汽车需求低迷,尤其是电动汽车的市场需求不足;另外消费者在购买电动工具、洗衣机和冰箱等产品时仍然持谨慎态度。
此外,博世的其他业务领域也面临挑战:机械制造行业面临经济低迷,企业投资意愿不足;欧洲供暖市场也对建筑技术业务产生了负面影响。
加上博世对未来领域,包括电动出行、热泵、氢能和其他可持续技术等领域的持续高投资,也对利润造成了压力。不过,博世首席财务官 Markus Forschner 表示,尽管部分领域销售额明显下降,比如工业技术,但博世所有业务领域均实现运营盈利。
2024 年,博世集团全球员工人数约 417900 人,减少了 2.7%。调整主要是在智能出行、工业技术与消费品业务领域,能源与建筑技术业务相对调整程度较小。从地区来看,调整主要集中在欧洲与德国地区,亚太和美洲地区的员工数仅略有下降。
2025 年第一季度,博世的销售额较上一年同比增长了 4%。在 2% 至 3% 通胀率的背景下,博世计划到 2030 年实现销售额 6% 至 8% 的年均增长。
不过 Forschner 也提到,鉴于事态发展的不确定性,目前给出关于影响的具体数据为时尚早。" 作为全球性企业,我们的根本应对之策是在各个主要地区市场深化本土化战略。"
博世在所有业务领域进行了系统的战略布局,在移动出行、氢能、芯片以及供暖和制冷业务领域投入数十亿欧元。比如移动出行领域,仅在 2025 年一年,博世在全球范围内将有 50 个新项目投入量产,主要在欧洲和中国。目前,博世已累计为纯电与混动车辆供应超 1700 万件动力总成部件,其中包括 550 万台电机。
氢能也是博世的重点领域,即使其商业化进展慢于预期。为此博世还终止了固态燃料电池研发,专注氢能战略领域,预计到 2030 年,其将在这一领域实现数十亿欧元的销售额。
总体而言,这些投资要实现回报都需要时间,这极大地影响了博世短期内的盈利能力,因此成本控制成为公司当前的重点。
对此 Hartung 表示,这一过程将充满挑战,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博世必须持续优化成本、调整架构。这意味着需要聚焦于那些具备可观利润前景的业务领域和地区。同时,这也意味着岗位数量将减少,特别在德国及欧洲地区。
得益于中国汽车市场总量的增长,2024 年博世中国的销售额达到 1427 亿人民币,同比增长 2.7%。其中,智能出行业务占比整体销售额 82%,达到 1166 亿人民币,同比增长 4%。去年,博世在中国获得的未来五年新业务中,有 65% 与智能化及电气化解决方案相关。
Hartung 表示,中国在汽车电气化领域一直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虽然无法将其他市场简单与之对标,但密切关注中国市场的发展动态,对博世制定合理的发展策略至关重要。
人工智能和软件正成为博世中国战略重点,全面融入创新、工程和生产中。尤其是在智能出行领域,人工智能与软件赋能个性化驾驶体验,中国消费者对智能化和个性化驾驶体验的需求日益增长,博世也在努力跟进。
徐大全说,过去博世在 L1 和 L2 辅助驾驶领域非常领先,而在 L2 或更高级的辅助驾驶方面,博世仍处于追赶阶段。目前博世在发力,希望在城区辅助驾驶上占有一席之地。" 在关键市场跻身排名前三 "。
在刚落幕的 2025 上海车展上,博世全面展示了智能出行创新技术,包括最新的博世纵横辅助驾驶基础版、升级版和至尊版三大产品线,以及 AI 智能座舱平台。
博世纵横辅助驾驶解决方案最高支持面向 L2 级的城区辅助驾驶,正逐步融入端到端模型和视觉语言模型,帮助汽车以更像人类思考和驾驶的方式,使其能更顺畅行驶并避开障碍物。
对于中国市场上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主机厂,在辅助驾驶领域选择自研的方式,博世集团董事会成员、博世智能出行集团主席马库斯 · 海恩表示,比亚迪有其特殊性,但对绝大多数主机厂而言,在开发软件方面,自行开发软件并非最佳选择,所以很多主机厂都会寻找专业的合作伙伴。博世可以提供完整解决方案,也可以提供单个模块,满足中国市场的多元需求。
海恩也提到,比亚迪今年推出的天神之眼辅助驾驶方案,促进了中国市场对于 L2 以及先进的辅助驾驶系统的需求,带来了很多业务机遇。
在去年 5 月,博世中国成立了商用车集团,在商用车领域持续发力,不仅涉及传统优势领域如柴油共轨系统,还有氢燃料电池系统,有制动系统、电桥系统等。
今年上海车展上,博世还推出了全新的超级重卡和超级轻卡智能解决方案,分别面向长途重载运输和城市或短途物流配送两大应用场景。
徐大全透露说,在智能出行方面,博世未来重点布局的方向是电气化和智能化,不仅是乘用车,还有重型卡车、中重型卡车、轻型商用车。博世希望通过更多新的产品促进博世商用车相关产品的销售额增长,除了柴油产品,现在还提供氢燃料电池、制动系统和电气化相关产品。
徐大全解释说,博世美国工厂卖到中国的零部件大概有 10 亿元金额,博世中国也有一些产品卖到美国,大概 10 亿元,因此,进出口总计大约有 20 亿人民币。但对于博世中国 1427 亿人民币的销售额来说,这个比例很小。而且博世在全球有业务布局,能够很快进行战略调整。
在徐大全看来,地缘政治所带来的挑战未来会是长期化的。在中国市场,博世将加大对研发的投入力度,力求实现产品的本土研发和采购,同时对国际化采购的部分探索本土化方案。
Hartung 也表示,博世在尽量减少供应链的跨地区流动,因为这不仅受到关税的影响,还增加运输成本。在中国市场,博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当地的供应链,除了半导体这类特殊产品,这是个例外。
与博世集团高层对 2026 的乐观不同,徐大全对于 2025 充满信心,相反却对 2026 有些担忧。很重要的原因,也在于全球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推动越来越多自主品牌在海外建厂,并在今年或明年很快投入量产,这可能会影响在中国生产制造的汽车总量,进而影响供应商的市场。
但总体而言,中国市场是除德国外最大的市场,中国市场销售额约占博世集团 20%。对博世集团来说至关重要。不仅如此,中国也是博世集团创新的关键基地,很多创新是在中国市场开发或率先使用的,将来可能反哺海外市场。
" 根据汽车行业的自然规律,不可能在全球出现非常多的供应商。博世希望在未来的淘汰赛当中能够生存下来,能够有盈利,并且可以一直走下去。" 徐大全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