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这句古语,如今正被全球汽车产业链重新演绎。
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迅速崛起,智能化正在重新定义汽车座舱,零部件供应商也在跟随这股潮流,顺势推出新一代的创新产品。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国际供应商巨头也开始加码中国市场,喊出了 "in China for China"。
安通林(Antolin)正是这股本地化浪潮中的一员。虽然相比博世、大陆、采埃孚等头部玩家,它在大众认知中相对低调,但作为一家拥有 75 年历史的全球座舱系统供应商,安通林在中国已深耕 22 年,服务对象涵盖 80% 的主流整车品牌,市场上每三辆车中就有一辆采用其技术或产品。
当前,安通林的量产解决方案已覆盖智能座舱、顶棚系统,门板系统、智能表面、动态氛围灯光、电子顶置控制台、电子控制器等。
"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以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在安通林的全球战略布局中意义重大。" 安通林中国区总经理兼集团技术革新事业部全球副总裁艾娟表示。
面对智能化这股浪潮,汽车内饰供应商又将如何看待整个行业发展趋势与变化?面对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强度,国际供应商又将如何应对?
汽车内饰的蜕变与创新
当下,汽车产业竞争进入智能化的下半场,从汽车内饰供应商的角度来看,安通林表示,汽车内饰的蜕变势不可挡,互动式显示的需求日渐增长并呈现多元化,包括曲面、更复杂的结构形态,和用户体验技术的结合。这些进步使汽车制造商能够提供更直观、更吸引人的用户界面,进而为其客户提供卓越的驾驶体验。
随着消费者对汽车内饰的体验感和个性化需求日益提升,消费者对于座舱的舒适性、交互性,有更加高级的或者更加深层次的多样性定制化要求。作为整个座舱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安通林希望把更多的新技术赋能到其传统的内饰部件上。比如安通林最新一代的 SUNRISE 座舱集成了各种功能,驾驶员和乘客可以体验到隐藏式照明、无缝设计和背光等功能细节的融合。SUNRISE 是安通林作为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供应商的代表产品之一。
另外,在智能电子控制方面,安通林也推出了一系列的新产品。基于传统的 OHC 头顶中控产品,顺应整车电器架构的更迭,拓展出集成天窗电机控制、玻璃调色、氛围灯控制等功能的车顶域控制器,旨在为客户提供空间要求更小、集成度更高、简化整车线束布置的区域控制系统。
随着市场对家庭出行、MPV 及 Robotaxi 需求的不断提升,全车电动门的需求量也在稳步上升。安通林也顺势推出了可以满足全车电动滑移或摆门要求的车门域控制器,可以支持对多路电机、门锁、防夹、破冰、备用电源等控制和算法功能。
通过一系列的创新,安通林希望持续推动车内空间的创新突破,打造可定制化、智能化、可持续的新一代饰面技术,其野心是成为 " 强化主机厂品牌标识的有力工具。"
简言之,安通林也想通过其技术产品,助力主机产打造品牌或产品的差异化,成为汽车智能化、高端化等的重要标志性配置。
中国不仅是产地,更是创新策源地
安通林在中国市场已有 22 年的发展历程,已在全球 23 个国家布局了超过 111 家生产工厂和即时生产中心,以及 25 个技术办公室。在中国市场,安通林目前运营 27 个生产基地与即时生产中心,本地化团队将近 4,000 人。值得一提的是,安通林在中国市场的收入中,有超过 65% 是来自中国本土客户。
近几年,安通林还在不断加大在中国的研发投入,设立了上海,广州,苏州,常熟四处研发中心,并不断扩充研发人员数量和能力, 增加投资实验和验证设备。
在 " 双循环 " 新发展格局下,中国汽车市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据安通林介绍,安通林的全球战略建立在三个核心支柱之上:创新、可持续发展和本地化。安通林也在调整其的研发和产品组合,以满足本土需求——比如智能座舱技术、智能表面等;同时利用中国的速度和生态系统优势,为国内外的主机厂服务。
对于安通林未来在中国的发展, 安通林设立了明确 2030 目标, 以及实现目标的行动计划。 " 包括产品线扩充,工业化的整合,产业链协作;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我们秉持求新、求变的理念,不断追求更高的台阶。" 艾娟说道。
凭借着贴近客户的布局,安通林不仅实现了降低物流成本、提升交付协同性,更能灵活应对客户计划变更。此外,还能通过产品设计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满足特定市场的需求。
安通林坚信,中国汽车品牌的崛起是大势所趋,凭借其全球布局和技术优势,持续支持中国车企走向世界。
安通林强调称," 安通林将继续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力度,利用中国的市场和技术优势服务亚太乃至全球市场。"
" 不仅仅是供应商 "
汽车内饰市场竞争激烈,不仅有传统的汽车内饰供应商,一些科技公司也凭借其在电子、软件等领域的优势,涉足汽车内饰相关业务。面对愈发激烈的市场环境,安通林正通过组织重构、产业协同与产品迭代构建自身的 " 护城河 "。
它将应对策略聚焦于四个核心方向:
组织提效,集团赋能本土:本土团队决策提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以更高的效率和更优的成本应对市场 in China for China;
产业链协同:强化与上下游企业合作,打通产业链,建立稳固供应关系,形成利益共同体;
出海护航:依托全球网络和本土团队,助力中国车企进军泰国、印尼、墨西哥、匈牙利、西班牙等国际市场;
技术迭代:基于 75 年技术积累,实现产品深度集成开发。
目前,安通林与众多汽车制造商建立了合作关系,如 Ford、VW、BMW、Nissan、Cherry、Isuzu 等世界知名品牌。以安通林为大众集团开发的某款氛围灯为例。安通林首次被大众集团选中作为供应商一起来做这个产品的前期研发到量产落地。
据安通林介绍,在整个开发过程当中,安通林的欧洲团队和中国团队一起参与了从开始到最终量产的整个过程。由于这款氛围灯比较前沿创新,我们会和主机厂积极沟通,包括跟整个法规界的一些同仁都有很充分的探讨,怎么样在法规允许的前提下,去尝试一些新技术的探索,以及一些在车内应用场景的探索。最终把这款创新产品落地推向市场。
在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方面,安通林与伟亚光电、Saint - Gobain Sekurit、E - Ink 等合作伙伴联合开发了一系列创新产品。
在当前的行业发展趋势下,跨领域合作对于汽车内饰供应商的重要性开始凸显。" 在我们的发展过程,有非常多优秀的合作伙伴,从国际、到国内,有私营企业,也有上市公司, 甚至有很多创业公司。" 艾娟说道。
面对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强度,安通林的应对措施是 " 最新的技术,最好的价格,频繁的推陈出新。" 在安通林看来,鲜有企业可以靠一己之力应对如此高要求且飞速变化的市场,抱团合作不失为明智的方式。
2025 年正值安通林创立 75 周年的关键节点,安通林对自己的角色也有新的定位:不仅是 Tier1 供应商,更希望成为主机厂在技术与战略层面的长期合作者。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 APP,作者|张敏,编辑|李玉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