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李笑寅
来源:硬 AI
中国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正迎来商业化提速的关键时刻。
据硬 AI,汇丰分析师 Yuqian Ding、Michel Liu 等发布最新报告表示,技术成熟度提升、政策支持加强以及车队运营回报改善将推动行业在 2025 年下半年至 2026 年迎来扩张潮,预计中国 Robotaxi 车队规模将在此期间增长 10 倍。
汇丰在近期对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两家公司的试乘和投资者参观中发现,无人驾驶技术已在限定区域内运行顺畅。通过手机应用一键叫车,车辆能够在繁忙交通中自如导航、变道和在红绿灯前停车,车内无需配备驾驶员或安全员。虽然目前定价模式仍在探索阶段,但汇丰预计未来 Robotaxi 服务将比传统出租车和网约车便宜 10% 至 20%。
目前,Robotaxi 技术已在深圳、广州、北京和上海等主要城市的限定区域内平稳运行,部分试点项目提供 7 × 24 小时无人驾驶服务。得益于传感器成本下降,单辆 Robotaxi 的平均成本已降至约 30 万元人民币(4 万美元),同时车辆配备了更强的处理能力、更优的 AI 算法和更大的数据集。
监管环境同样释放积极信号。汇丰预计监管部门将向运营商发放更多牌照,开放更多服务区域。以广州为例,预计 Robotaxi 服务将很快覆盖全市,而非仅限于南沙等少数区域。这形成了良性循环:技术成熟和政策支持提升,运营成本的商业可行性随之改善。
规模扩张成为关键驱动力
汇丰在与如祺出行等网约车平台和 Robotaxi 车队运营商的最新讨论中注意到,技术颠覆者与既有市场参与者之间的动态关系正在发生变化。网约车公司越来越热衷于与 Robotaxi 公司合作建设车队。
这一转变背后有三重驱动因素:首先是诱人的利润池——司机成本通常占车费的 50%,利润分成协议可以将目前出租车车队 5% 的利润率大幅提升。
其次,Robotaxi 车队扩张受到严格监管,在早期阶段牌照可能主要授予成熟平台和车队运营商;第三是,强劲的车队订单动能和潜在的牌照配额将支撑整体增长。
报告还指出,规模扩张的实现取决于技术和监管合规两个因素。
在技术层面,核心挑战是在不同城市布局和道路条件下适配自动驾驶算法,同时确保安全性。更先进的世界模型 /VLA 模型应用和数据增长将促进这一进程,市场领导者目前可以在一个月或更短时间内在新城市部署服务。
在监管层面,运营商可通过展示良好安全记录、与本地车队合作伙伴协作来获得牌照。随着车队规模扩张,Robotaxi 将更加普及,提升公众接受度和使用率。
汇丰将自动驾驶视为两种不同的商业场景——智能电动汽车和 Robotaxi。基于技术就绪、监管支持和公众接受度提升,预计两者都将在 2025-26 年迎来采用率的商业化突破。据如祺出行数据,超过一半的首次使用者会再次使用 Robotaxi 服务。
全球合作伙伴关系加速布局
全球移动出行平台也在积极行动。据报告,Uber 已广泛投资 Robotaxi 行业,包括与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等中国 Robotaxi 公司以及 Momenta 等自动驾驶技术公司建立战略合作。这似乎是 Uber 将重点从内部 Robotaxi 研发转移后的防御性举措。
Uber 与 Momenta 在 2025 年 5 月宣布达成 Robotaxi 部署战略协议,9 月宣布计划明年在德国测试 L4 级自动驾驶车辆。对于小马智行,其 Robotaxi 服务和车队将接入 Uber 平台,共同加速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
同时,Uber 与文远知行在 2025 年 5 月加强合作伙伴关系,据公司公告,计划未来五年在包括欧洲和中东在内的 15 个新城市大规模部署 Robotaxi。东南亚出行平台 Grab 也在 2025 年 8 月承诺对文远知行进行战略股权投资,以加速在东南亚部署 Robotaxi 服务。
报告表示,这些合作表明,全球出行市场正认识到中国 Robotaxi 技术的领先地位,国际化部署正在加速推进。随着技术验证、成本优化和监管环境完善,中国 Robotaxi 产业有望在全球范围内复制其国内成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