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引战将重点面向地方产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中国一汽战略合作伙伴,即试图通过引入不同行业背景和资源优势的股东,实现资源整合和战略同步,为新能源转型带来多元的资源和支持,以加速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的关键阶段,据乘联会数据,2024 年一季度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突破 40%,市场竞争从 " 增量扩张 " 转向 " 存量博弈 "。传统车企如何突破体制机制束缚、重构核心竞争力,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作为中国一汽自主板块的重要战略支点,一汽奔腾以股份制改革为突破口,以百亿技术投入构筑产品护城河,再借资本力量撬动产业链协同,短短两年间完成了销量翻倍、技术架构成型、资本运作升级的 " 三连跳 ",实现了从 " 改革自救 " 到 " 进阶破局 " 的转身。其转型路径不仅为传统车企提供了可参考的样本,更折射出国资央企在新能源赛道上的战略决心与行动效率。
从机制破冰到市场突围 股改两年释放新活力
一汽奔腾成立于 2019 年,在面临产业变革推进自主品牌发展的使命下,中国一汽将奔腾定位为 " 自主销量的重要贡献者、新能源转型的先行突破者 "。
于是,如北汽新能源、广汽埃安等一样,一汽奔腾于 2023 年正式启动股份制改革,试图通过资本结构优化与治理机制革新,加快转型发展节奏。2023 年 9 月,通过增资扩股引入江苏悦达集团,这一举措不仅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更实现了从 " 单兵作战 " 到 " 资源协同 "。
以盐城新能源基地为例,这一总投资超 50 亿元的项目从立项到首款车型奔腾小马下线仅用 18 个月,创下行业速度纪录。南北双基地(长春 + 盐城)的产能布局,则形成 40 万辆年产能的规模效应,支撑 " 燃油稳基盘、新能源拓增量 " 的双线战略。
此外,悦达集团作为悦达起亚的母公司,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布局广泛,拥有国新新能源、悦达延锋汽车部件、悦达新能源电池等在内的汽车产业全链条生态体系,为一汽奔腾带来了强大的渠道资源和技术协同性。
去年 3 月,一汽奔腾股份制改革落地," 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 " 正式更名为 " 一汽奔腾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股权多元化不仅优化了一汽奔腾的治理结构,更通过外部资源导入激活内生效率,成功打破 " 大企业病 " 的痼疾。
此外,股改后,一汽奔腾推行董事会决策与职业经理人负责制,治理结构更加清晰,企业运行效率与资源配置能力显著提升,在应对市场变化时更具敏捷性与灵活性。接近一汽奔腾的消息人士透露,混改后一汽奔腾的决策链条缩短 30% 左右,产品开发周期大幅压缩,同时,薪酬体系引入超额利润分享、股权激励等市场化工具,核心团队稳定性显著增强。
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信息显示,一汽奔腾 2024 年新增有效专利申请量同比增长 3 倍数。且如 " 基于 CATIA 多模块的车身线束 3D 布置方法 " " 基于社会关系图谱的拟人化车载语音助手系统 " 等专利,表明其在智能化领域有了显著的技术突破。
股改带来的制度红利也直接催化了经营效率提升。2024 年奔腾品牌销售 15.8 万辆,同比增长 25%,创十年来最高水平。其中,奔腾品牌新能源产品销售 8.2 万辆,同比增长 214%,新能源渗透率达到 55%,远超全行业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今年一季度,一汽奔腾销量达 3.9 万辆,同比增长 47.4%,其中新能源销量 2.8 万辆,渗透率达 73%,成为销量增长主要驱动力。
百亿研发长周期投入悦意序列构建技术护城河
在新能源转型的关键阶段,一汽奔腾将技术创新作为核心战略。过去三年里,一汽奔腾斥资百亿,打造悦意序列,形成了 " 越影平台 + 逐日动力 + 如意座舱 " 的覆盖平台、动力、座舱、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在内的完整技术架构。
这一平台已应用于悦意 03、悦意 07 等车型,其中悦意 03 基于该平台开发,拥有 78% 的得房率和 11.8 度的最低电耗,搭配充电 10 分钟补能 120km 的快充技术,续航里程达 565 公里,并首发 DeepSeekAI 大模型。
逐日动力是悦意序列的动力核心,包括 BMP 超能纯电、超级混动和超能增程三条技术路线,既能够兼顾南北气候差异与用户场景需求,还能应对三、四线城市充电设施不足的情况,多路线兼容又可应对市场和技术路线的变化。
例如,BMP 超能纯电系统的极鸥电驱与装甲电池组合,实现 60 万公里运行零故障,综合效率行业领先,充分满足消费者对品质的要求;BMP 超级混动搭载热效率 45.21% 的发动机,混动系统综合效率达 92%,百公里油耗低至 1.58 升,实现了动力与能耗的极致平衡;BMP 超能增程技术在电机综合效率、发动机热效率、油电转化效率等方面行业领先,综合续航超 2000 公里,解决了用户的续航焦虑。
如意座舱由一汽奔腾自主研发,具备丝滑、妙趣、律动、灵智四大核心 DNA。其搭载的 AI 大模型支持千人千面的个性化体验,交互响应速度对标 iPad,应用加载速度达秒级。此外,座舱还与火山引擎合作,推动 AI 智能升级,并与 Unity 合作打造沉浸式交互体验。
依托于双平台架构良好的平台化、模块化特质,一汽奔腾不仅节省了产品开发资源,而且大幅缩短了整体研发周期,进而实现奔腾产品的快速扩展。按照规划,未来 2 年悦意将投放 6 款产品,构建 E/P/R 三大产品矩阵。包括 A0 级纯电轿跑悦意 05、增程 / 纯电双能 SUV 悦意 07,覆盖 8 万 -20 万元主流价格带,涵盖城市通勤与家庭多场景使用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3 月份,一汽集团与零跑汽车达成合作,作为一汽集团旗下自主品牌,一汽奔腾也将受益于双方在零部件等关键领域的降本增效。
资本杠杆撬动战略升维生态联盟重塑竞争格局
在新能源竞争深水区,单一车企难以覆盖全产业链技术需求。因此,一汽奔腾头部企业紧密合作,构建开放、共赢、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圈,再以 " 生态联盟 " 破局,打造 " 纵向技术协同 + 横向资源互补 " 的生态网络。
在生态联盟和纵向技术协同方面,一汽奔腾 2 月份与地平线达成合作,地平线的高性价比的芯片方案,与一汽奔腾在 10 万 -20 万元主流价格区间车型上的布局形成战略契合,将双方共同推动智能驾驶技术正从高端车型向主流市场下沉。一汽奔腾还与华为合作搭载鸿蒙 OS 4.0 车机系统,与科大讯飞共创车载语音助手 3.0,支持方言交互与多轮对话,为消费者提供 " 高配不贵 " 的智能体验。
需要注意的是,在构建起开放共赢技术生态的同时,一汽奔腾也以技术创新和资源不互补,巩固自身护城河。一汽奔腾也在前沿技术领域进行布局值得关注,根据亿纬锂能的公告,一汽奔腾已就 4680 大圆柱电池量产应用与之达成合作;一汽奔腾还联合宁德时代研发新一代固态电池,计划 2026 年量产。
资料显示,2024 年,一汽奔腾技术合作方数量超 20 家,覆盖智能驾驶、电池、芯片等核心领域,形成 " 去中心化 " 的创新网络。这种 " 开放而不失主导 " 的生态策略,不仅打破了 " 绑定单一巨头 " 的行业惯例,规避了过度依赖单一供应商的风险,为一汽奔腾构筑起差异化技术护城河。
作为央企品牌,一汽奔腾也有着强烈的行业担当。在不久前的悦意科技日上,一汽奔腾与中汽中心联合发布《新能源汽车全域安全白皮书》,通过专项合作,未来双方将以汽车安全为核心,重点通过深度融合智能科技与安全设计,从用户关注的车身、座舱和电池安全共研新能源汽车安全新标准,为用户打造更加安全、安心的出行体验。
渠道和营销体系是生态联盟落地的关键载体。继 2019 年启动 " 千网焕新 " 计划后,奔腾取了自主建设、联盟以及合作等多种手段,不断加速渠道建设。2024 年,其进一步推进线上线下融合:线下体验店强化沉浸式交互,线上电商平台推出 " 购车打白条 " 等创新服务,覆盖年轻用户多元购车需求。
奔腾方面多次表态,其目标是 " 奋力跻身自主第一阵营 "。目前看来,在体制机制、战略方向、产品节奏与外部资源四个维度逐步理顺之后,这一目标的达成路径也变得更加清晰。此次增资引入,一汽奔腾意图通过资本纽带强化产业链协同,为冲刺自主品牌第一阵营注入新动能,也按下转型升级的加速键。
从股改到技术突破,从资本引入到品牌重塑,一汽奔腾正在新能源赛道上加速奔跑。其通过市场化改革激活企业活力,以百亿级技术投入构建核心竞争力,再以资本赋能实现规模扩张,形成了 " 改革 - 创新增长 " 的良性循环,其战略纵深也或将助力其完成 " 资本 - 技术 - 生态 " 的三重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