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经济观察报 1小时前

113 家!百亿私募阵营破百 量化私募首超主观

私募行业向来以规模是否达到百亿来衡量一家机构的行业地位。在刚刚过去的 10 月,这条平静的水位线掀起了巨大波澜。

国内百亿私募数量实现历史性突破,达到 113 家。在这场单月百亿私募激增 17 家的盛宴中,以数学模型驱动的量化私募成为扩张主力。然而,这并非一场单一的胜利。在市场风格的切换与策略容量的考验下,依托深度研究的基本面派主观私募,其不可替代的价值正在被重新审视与评估。

规模暴增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10 月 31 日,国内百亿私募数量已达 113 家,较 9 月底的 96 家激增 18 家,不过此间有 1 家暂时退出百亿阵营,总体数量净增加了 17 家。

剖析这 18 张新晋 " 百亿俱乐部 " 入场券的归属,可以看到,纯粹的量化私募多达 10 家,占比过半,采用 " 主观 + 量化 " 混合策略的机构为 2 家,量化私募在新晋百亿私募中的占比超过一半,凸显出其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的强劲发展势头。与此同时,传统的主观多头私募为 6 家。

增长之下,百亿私募阵营的内部格局已然生变:量化私募数量达到 55 家,在数量上首次显著超越了 47 家主观私募,占比 48.67%,近乎占据了半壁江山。主观 + 量化混合的百亿私募数量有 9 家,占比 7.96%;另有 2 家暂未披露投资模式。

这一现象或许并非偶然。行业资源加速向头部集中已是共识,但量化巨头们在这场资源争夺战中占据了更有利的位置。一名中大型商业银行财富管理相关负责人认为,量化私募的可复制策略和严格的纪律性,在当下情况下吸引资金方面展现出较为独特的优势。

排排网集团旗下融智投资 FOF 基金经理李春瑜表示,2025 年 10 月,国内百亿级私募机构数量出现显著增长,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原因:

其一,行业资源进一步向头部集中,大型私募凭借其在投研能力、风控体系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持续吸引资金注入,推动管理规模稳步扩张。

其二,股票市场整体表现强劲,主要指数突破 4000 点并创出年内新高,市场情绪升温带动资金加速流入私募行业,其中业绩表现突出的量化私募更受资金青睐。

其三,私募行业整体业绩表现亮眼,多数机构实现正收益,尤其量化策略产品收益显著,进一步增强了投资者配置私募资产的信心,同时也带动了私募规模的内生增长。

其四,随着行业监管环境不断规范,私募机构运作透明度提升,投资者对私募产品的信任度增强,也为头部机构规模的快速扩张提供了制度保障。

业绩为王

如果规模的扩张是结果,那么今年以来的业绩或是百亿私募数量增长重要的原因之一。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10 月 31 日,有业绩展示的 74 家百亿私募今年以来平均收益达到了 29.57%,其中,正收益百亿私募数量高达 72 家,占比 97.30%。

其中,盘点不同投资模式的百亿私募收益情况可见,量化私募的优势更为明显。

在有业绩记录的 45 家百亿量化私募,今年以来平均收益率为 32.88%,相比之下,23 家主观百亿私募的平均收益为 25.12%,6 家混合策略私募则以 21.79% 的平均收益垫底。量化策略相较于主观策略,取得了近 8 个百分点的超额收益,这在顶级私募的激烈竞争中成为较大的优势。

经济观察报根据私募排排网的数据统计,在全行业 74 家有业绩记录的百亿私募中,今年以来收益率超过 30% 的 " 精英 " 共有 38 家。其中,量化私募占 28 席、主观私募占 8 席、混合策略占据 2 席。

繁荣背后的思考

当量化私募以较为亮眼的业绩和规模横扫市场时,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也随之浮现:这是否意味着传统主观投资的终结?未来的资管王者,必将属于算法与模型吗?

北京一家基金评级机构相关人士认为,随着管理规模的急剧膨胀,策略容量问题将成为悬在每家量化私募巨头头上的 " 达摩克利斯之剑 "。市场风格的切换、因子有效性的波动,都是其必须持续应对的挑战。规模的扩张必然伴随策略的迭代升级,从高频到中低频,从单一资产到多资产配置,将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路径。

" 尽管在短期业绩比拼中稍逊风骚,但主观投资对宏观趋势的深度洞察、对行业格局的前瞻研判以及对企业价值的长期挖掘,是其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 该基金评级机构相关人士表示,在需要深刻理解政策变迁、产业周期和公司护城河的领域,主观投资依然拥有广阔的天地。未来的竞争,更像是 " 深度研究 " 与 " 广度数据 " 之间的较量。

而在李春瑜看来,未来,私募行业将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格局,不同投资模式的机构将在竞争中共存、在互补中共进,共同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此外,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引来了更严格的监管。一家百亿私募机构市场部人士对经济观察报透露,从该人士的体会而言,随着百亿私募机构在市场中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其运作透明度和合规性要求将进一步增强。

他认为,这既是挑战,也为规范经营的头部机构提供了更好的制度保障和发展环境。

不过,这一轮百亿私募扩容潮对于投资者而言,理解这种格局变迁的同时,也需要不再简单迷信于某一种 " 神话 ",而是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和对市场的判断,在不同策略风格的管理人中做出选择,才是或许能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市场中行稳致远的关键。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