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星河商业观察 23分钟前

京东首页突现自营秒送,抢占 C 位

京东首页悄悄 " 换血 "," 自营秒送 " 一举抢下便利店曾经的 C 位。

11 月 5 日,京东 APP 完成首页核心入口调整:全新的 " 自营秒送 " 专区不仅取代了原有的 " 超市便利店 " 入口,还挤进 " 品质生活区 " 前排,与品质外卖平起平坐。

点进专区,京东七鲜的生鲜、便利店的零食、酒世界的白酒全被打包进来。更引人注目的是那句 " 最快 9 分钟送达 " 的红色标识,这比不少外卖骑手到店取餐的时间还短。

但这次入口 " 换血 ",核心不是 " 换名字 ",而是 " 自营 " 二字的含金量。

与过去混杂加盟店和第三方货源的入口不同," 自营秒送 " 中的每一件商品,从生鲜蔬菜到一瓶可乐都来自京东直营体系。用内部人士的话说:" 以前是‘帮人送货’,现在是‘送自己的货’。时效和品控,这次要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其实这步棋早有铺垫,今年 6 月京东物流就悄然建立了 " 秒送仓 ",将商品提前部署在社区周边的共享前置仓,依托自营配送实现核心区域 30 分钟达。有品牌甚至创下 15 分钟送达的纪录。而此次首页入口升级,相当于将这套 " 仓配王牌 " 直接推到用户眼前。

京东这么着急给 " 自营秒送 " 刷存在感,确实是即时零售这块 " 大蛋糕 " 太香了。

据商务部估算,2025 年该领域规模将达 1.5 万亿元,2030 年有望冲击 3.6 万亿元。国信证券更是直言:不布局即时零售的平台,未来可能面临 GMV 负增长。

面对这样一条黄金赛道,对手们早已闻风而动:美团闪购联合上万个品牌建立 " 官旗闪电仓 ",今年双 11 首次打通线上线下;淘宝闪购则刚刚官宣即将开设 " 淘宝便利店 ",SKU 过万并支持 24 小时营业。连配送时效也卷至 " 分秒级 ":美团喊出 "30 分钟到手 ",京东则直接把标杆提到了 9 分钟,并在核心区域普遍实现半小时达。

这种 " 分钟级履约 " 在紧急需求场景中尤其具有杀伤力。据披露,双 11 首周,京东 " 买药秒送 " 客流量暴涨 175%,订单量增长 160% ——毕竟,没人愿意为了一盒感冒灵多等一小时。

相较于美团、淘宝的平台聚合模式,京东的自营打法看似是场 " 笨功夫 ":放弃第三方货源的规模优势,以换取商品品质与配送时效的确定性。这与其当年依靠 "211 限时达 " 打天下的逻辑如出一辙,只是这一次,京东将履约时间从 " 天 " 压缩到了 " 分钟 "。

京东将 " 自营秒送 " 推至首页 C 位,本质上是在万亿级赛道上押注 " 自营 + 时效 " 的组合拳。

当美团依靠生态筑墙、淘宝凭借流量破局时,京东选择以物流基因撕开缺口。不过,9 分钟的极限时效能否常态化?自营模式又能否支撑起规模扩张的野心?这些问题,都将在即将到来的订单洪流中,找到答案。

来源:星河商业观察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