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零售商业财经,作者 | 王宪裕 编辑 | 鹤翔
过去十年,便利店赛道的主旋律是快、深、广:谁铺得多、铺得快、供应链扎得深、商品丰富度高,谁就能在增量市场中领跑。
但如今,市场转入存量博弈,便利店的 " 战场 " 早已扩容:折扣店凭低价与极致供应链抢走民生必需品消费,量贩零食店用 " 堆头 + 零买 + 比价感 " 截胡年轻群体与家庭囤货需求,社区团购、前置仓则直接切走家庭日常补给场景。
客流分散、消费者精打细算、获客成本飙升,便利店的核心价值正被全方位挑战,不管是品类、货架、机台、SKU?还是服务、信任与便利。
当国内同行陷入 " 比折扣、拼 SKU" 的内卷时,日本三大便利店给出了不同答案:7-ELEVEn 用现萃茶切入女性与情绪场景;全家 FamilyMart 用 " 情绪+ESG" 重写降本增效;LAWSON 把停车场变住宿,以 " 空间 " 突破门店边界。
它们的实践向我们表明:便利店的未来,不一定在货架上,而在对 " 人、节奏、场景 " 的深度理解中。不是谁的货多、折扣低,而是谁更懂人,谁能在生活里无所不在、适时出现、提供安定与便利。
01 7-ELEVEn,一杯现萃茶,抓牢 " 未被看见 " 的女性客群
近期,日本 7-ELEVEn 的 "Seven Cafe Tea" 红茶现萃机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这款设备计划 2027 年 2 月前覆盖 1 万家门店,目标直指 10-60 岁女性客群,而这正是此前 7-ELEVEn 最薄弱的客群板块。

冬日午后的日本街头,如果你推开一家 7-ELEVEn 的门,闻到的可能不是传统便利店的速食味,而是清冽的茶香。有人点杯咖啡赶路,也有人愿意花 90 秒等一杯现萃红茶——这 90 秒不是等待,而是给自己 " 情绪留白 " 仪式感:让节奏慢下来、让心情暖起来。
这件 " 小事 " 背后,是 7-ELEVEn 对便利店本质的重新追问:我们还能为谁服务?能出现在哪些未被覆盖的日常场景里?
过去,便利店的竞争常常聚焦在速度和效率:更快、更近、更齐全。然而,当市场增速放缓,7-ELEVEn 没有继续拼 " 再来一个品类 "" 再加几个 SKU",而是用一杯茶创造了新的 " 进店理由 "。
这不是在做饮品,而是用饮品重新设计消费者的心情与节奏。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明确的 STP 策略进化:它把目光放在女性、午后、需要疗愈与优雅的人身上,把场景定义为 " 非赶路的停顿时刻 ",把定位从 " 快速便利 " 延伸为 " 情绪便利 "。
换句话说,从 " 帮消费者省时间 ",到 " 陪消费者花时间 ",这是便利店心理学的转折点。
这也让我们重新思考 " 便利 " 这个词,快速是一种便利,但被理解、被照顾情绪,也是便利的一种。
当下午三点的第一口热茶变成顾客的期待,那一刻,便利店就不再只是解决口渴,而是陪伴生活。
对国内便利店而言,这一启示尤为重要:当折扣店、零食店、社区团购分走核心客群时,我们更该思考——谁是 " 还想被看见、被温暖、被理解 " 的潜在客群?
7-ELEVEN 的答案是:那些需要停顿、需要情绪、需要仪式的人。
而这一群人,恰恰是下一波消费力量的核心。
02 FamilyMart,让效率变得有温度,让浪费变成善意
在零售业," 降本增效 " 常被视为一套冷峻的管理逻辑,精准采购、优化供应链、压缩成本、强化报废控制像一套严密的算术题,需要理性与纪律。
但日本全家(FamilyMart)选择用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回答这道题。
它没有一开始就提高 SOP 强度,也没有靠更醒目的折扣标签。而是让一颗小小的饭团,安静地露出无辜的泪眼—— " 我快被丢掉了……可以带我回家吗?" 这不是促销标语,而是一种情感邀请。

那一刻,消费者不再是 " 捡便宜的人 ",而是正在拯救一份被忽视的温暖。
结果令人惊喜,日本全家泪眼汪汪情勒小饭团证实:哭哭可获得超人拯救、增加 4%-10% 购买率;并预计全国导入时,每年可减少约 3,000 吨的食物浪费。
于是,日本全家决定透过情感设计,组成情勒小队,增加面包、肉、鱼、蛋糕的新角色设计,并开放为免费素材供大众无偿下载与使用,让 " 减少食物浪费 " 从企业行为,变成社会共识。
看似幽默的 " 情勒小饭团 ",其实是一堂精致的管理课。
它运用行为经济学的 " 助推理论 "(Nudge),不说服、不强制,只轻轻推一下人性本来的善意。
同时,借助 " 品牌拟人化 "(Brand Anthropomorphism),让商品有了情绪,进而激发人的同理心;更契合 " 服务主导逻辑 "(Service-Dominant Logic)的核心——价值不是企业单向创造,而是与消费者共同共创。
换言之,消费者不是买下一件打折品,而是一起完成一件 " 让一份食物被善待 " 的事。
这不是交易,而是共创(Co-Creation);不是降价,而是和顾客一起让品牌变得更善良。

对今天国内的便利店来说,谈控损、谈算法、谈自动补货、谈中台与 BI 系统。
但日本全家提醒我们:真正强大的效率,往往不是冷冰冰的计算,而是能温柔抚慰人心的体系。
降本,不一定要变得生硬;效率,也可以充满温度。当顾客愿意把一颗饭团带回家,不只是解决库存,而是让品牌多了一句话:" 谢谢你没有浪费它。"
成本因此下降,好感因此累积,品牌也因此变得更厚、更柔软、更有生命力。
这是一家便利店在面对挑战时最珍贵的回答——用情感代替折扣,用共鸣代替说服,用善意驱动效率。
03 LAWSON,把停车场变 " 住宿区 ",便利店的边界不止四面墙
如果 7-ELEVEn 是在茶香里慢下来、FamilyMart 是在人性里变温暖,那 LAWSON 做的,就是走出货架,走出门店,走进生活的真空地带。
在日本千叶海边,LAWSON 的部分门店停车场有了新功能:夜幕降临,车灯驶入、窗帘拉起,这里就成了自驾旅人短暂的栖身之所。
便利店不再只是补给点,而是旅途的能量站、夜晚的安全屋与 " 移动生活 " 的港口。

这不是多租停车位,也不是卖咖啡附赠车位;这是把闲置资产重新定义为服务,把原本沉睡的平方公尺,变成可交易的住宿价值与体验场景。
从管理学来看,LAWSON 做的事情精准契合 " 资源基础理论 RBV":企业的竞争优势不一定来自新增资源,而是来自对既有资源的再解释、再配置、再创造。
停车场本是成本项,却在 LAWSON 的设计中,变成了收益项、流量项、体验项。这不是 " 多一个业态 ",而是多了一种看待资源的方法。
更关键的是,这是一场场景革命。便利店不再被 100 平米的店面束缚,而是以 " 生活节点 " 的身份,接入自驾、露营、户外等新兴需求。
体验经济学里说:企业的价值不只是提供商品,而是提供值得被体验的时刻。
LAWSON 把这句话变成现实:夜里的车窗光映着便利店的蓝,旅人喝着一杯热咖啡,在店前刷牙、洗脸、休息,这是没有被酒店、露营场或民宿定义过的 " 中间场景 "。

这也正是服务设计的核心:不一定是把产品往外推,而是让顾客的生活把你拉进去。
对今天的便利店而言,这件事真正的启示不是 " 要不要做车中泊 ",而是:
当店内空间到顶,你是否敢走出去?
当货架没有新增值,你是否能创造新场景?
当坪效不再是唯一指标,你是否看见 " 景效 " 与 " 时效 "?
有一句话说:" 不是不可能,只是还没有人试过。"
破框,从来不是在寻找一条安全的路,而是在发现一条原本就存在、只是没人走过的路。
LAWSON 给便利店的礼物,就是一种勇气:你未必要改变世界,但你可以重新定义一个角落。
结语:便利店不是卖商品,而是在经营生活的支点
曾经,便利店的本质很简单:近、全、快。但如今,当市场从增量转向存量,当消费者从 " 追求效率 " 转向 " 需要温度 ",我们必须重新回答:" 便利 " 到底是什么?
也许,它不再是单纯的一瓶水、一杯咖啡、一颗饭团,而是一种能够陪伴日常的存在方式。
7-ELEVEn 的现萃茶,提醒我们新需求往往藏在人心最柔软的地方。从快速便利走向情绪便利,是企业重新理解人的开始。
FamilyMart 的 " 哭哭饭团 " 证明效率与善意并不冲突,降本也可以带着人味与社会责任,并在过程中赢得信任。
而 LAWSON 的车中泊实验则勇敢告诉我们:便利店的边界不必是四面墙,只要场景存在,价值就有机会被创造。
日本三大便利店的实践,指向同一个结论:便利店的竞争,不一定是比谁商品更多、看谁商品更新更快、谁的折扣力度更大,而是谁更能理解生活的真实需求,谁能在看似不起眼的地方创造新的温度、功能与体验。
所以,便利店的下一步,真的不一定在货架上。
它可能在一杯安静等候的热茶里,在一颗被善待的饭团里,在深夜亮着灯为旅人留出的位置里。
而真正的便利,从来都不只是买到什么,而是在需要的时候,有人、有光、有温度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