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伦敦格林威治,当 EX5 缓缓驶入聚光灯下的那一刻,人们看到的不只有一款新车走进英国市场,还有中国车企在全球舞台上迈出的一个新的步伐。
10 月 23 日,吉利正式发布旗下首款面向英国市场的纯电车型 EX5,这场从产品到战略双线并进的发布,既是吉利面向海外主流市场的战略落地,也是一次关于全球化新范式的公开表达。
沟通会全程几乎没有谈单车参数,也没有把销量预期作为展示重点,而是去讲述吉利这些年造车以外的事,从涵盖五大设计中心、五大工程研发基地、五大试验区域的全球协同网络,到纯电、混动、甲醇、换电、高效燃油等多能源路径的产品兼容力;从极氪、领克、银河构成的品牌分工,到覆盖欧洲主要国家的渠道与服务体系搭建。
就像吉利汽车集团 CEO 淦家阅所说,吉利汽车已经从一家高端制造企业,发展成为一家由智能科技驱动的全球化汽车公司。吉利没有试图以一款车征服世界,而是用完整体系在全球立足。EX5 只是被派出的一位选手,它背后站着的是吉利已经跑通全球的体系能力。
从伦敦开启中国汽车全球化新篇
吉利 EX5 在伦敦格林威治完成英国首秀,作为吉利正式进入英国市场的首款纯电车型,更需要看到在产品出海背后的体系输出能力。在同一天举办的投资人沟通会上,吉利汽车集团 CEO 淦家阅明确表示,今天的吉利已经从高端制造企业成长为面向全球的汽车集团,其对外输出的也不再是单一的产品,而是一整套支撑长期发展的品牌、研发、渠道与服务体系。
如果将视角拉长,吉利折射的是中国汽车全球化路径的演化。二十年来,中国汽车出海的路径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最初是以整车出口为主的单一贸易模式,依靠价格优势切入海外中低端市场;第二阶段开始投资建厂、设立 KD 组装、与海外品牌合资合作,逐步建立渠道和服务网络;现在,吉利进入了第三阶段,即通过品牌矩阵、平台架构和供应链协同,向全球市场反向输出能力与标准,参与构建 " 怎么造车、造什么车 " 的现地化发展。

这意味着,中国车企想要站稳脚跟,不仅要产品过关,更要有体系护航。早在 2006 年吉利就通过投资伦敦电动汽车公司开启了与英国市场的深度合作,此后十余年间,又相继战略投资 Lotus、Aston Martin 等品牌,不断深化在高端制造、整车调校、品牌经营等方面的能力积累。

这正是中国车企全球化新篇的真正含义,过去出海我们靠的是生产优势;如今,中国汽车向外输出体系能力、品牌价值与市场适应性。吉利选择在英国这样高标准市场作为突破口,是对自身全球战略成熟度的检验,也是在全球车市格局发生剧变时,主动抢占下一个主导周期的入场权。
更要看到吉利销量维度之外的体系增长
如果只看销量数据,吉利已经足够亮眼。2021 年 132 万辆,2022 年 143 万辆,2023 年 168 万辆,2024 年达到 217 万辆,三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21.5%;2025 年前 9 个月销量已追平去年全年,10 月销量超 30 万辆再创新高,银河今年已达成百万目标。在国内市场,吉利的份额也从 2021 年的 6.3% 攀升至当前的 10.4%。但真正值得探讨的,从来不是销量本身,而是支撑销量持续上涨的底层结构。尤其是在今天的中国车市,增长和稳定变得同样稀缺,唯有具备长期穿透力的体系能力,才能跑得久、跑得稳。





从高端制造企业发展成为全球化汽车公司
如果说销量与品牌矩阵构成了吉利穿越市场周期的显性实力,那更深一层的价值在于,吉利汽车已经从一家高端制造企业,发展成为一家全球化的汽车公司。
长期以来,中国车企在全球产业链中大多扮演供应商和制造商的角色,技术与标准的话语权往往掌握在本土车企手中。但过去五年,随着平台研发体系、能源路径布局以及本地化经营能力的持续累积,吉利逐步建立起覆盖全球的整车开发、验证与供应网络,其角色正在从 " 参与者 " 转向 " 共建者 "。

以能源路线为例,吉利已经构建了涵盖纯电、混动、换电、甲醇燃料、高效燃油等多元方案的技术组合,以应对不同市场、不同政策、不同基础设施状态下的能源适配需求。这样的灵活性和底层兼容性,是全球化的真正门槛。

这一切最终都将指向一个更长远的目标,全球汽车行业正在进入一个重塑结构、重构责任的时代。在这场重塑中,车制造出来对环境意味着什么?一家公司存在于世界体系中,能否共担责任?

当淦家阅向在场的全球投资人重申吉利 " 从高端制造向全球协同 " 的转型目标时,更大的叙事已然清晰:中英汽车之间的路径与理念开始互补,达成价值共识。今天的吉利以完整的商业逻辑站上台面,用体系能力对话世界标准,这就是全球化第二阶段的真正内核。
—— END ——
目前已入驻平台
新浪财经|富途牛牛|同花顺|东方财富|雪球
凤凰|腾讯|搜狐|网易|易车|知乎|百家号
商务合作
邮箱 | wzhauto2023@163.com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汽车十三行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