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日本移动出行展中,刚刚宣布世纪品牌从丰田主品牌下独立出来的丰田章男带有一丝哽咽的如此说到。


因此,即使丰田在今年 1-9 月以售出 644.02 万辆,比第二名的德国大众高出 284 万辆的绝对优势领跑全球,丰田章男还是显得有些急切:
我们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这个世纪。
更何况,后面还有一艘「黑船」在虎视眈眈。
比亚迪的海外销量在过去一年间几乎增长了整整一倍。
在今年上半年,比亚迪的海外销量已经超过了 2024 年整年,但其增长速度还在不断加快。
从近期发布的产销快报上看,在 9 月份,比亚迪出口销量为 71256 辆,比去年同期的 30512 辆增长了 133.5%,比 2022 年同期更是暴涨了 821.1%。

以及,比亚迪也升级了其对日本本土的攻势,将在后续推出一款一辆名为「RACCO(海獭)」的 K-Car 和其在日本市场的首款插电式混动车型海狮 06DM-i。

不过直到 2023 年,比亚迪才正式进入日本的乘用车市场,先后引进了 ATTO 3(元 PLUS)、海豚等车型,并邀请了国民女神长泽雅美代言。

但这次比亚迪打算动点真格的,他们即将推出的新 K-Car RACCO 有点不一样,是一辆专为日本市场打造的「特供车」。

凭借其极致的实用性和对狭窄街道的完美适应,这种拥有独特尺寸规格(车宽 1.48 米以下、长 3.4 米以下、高 2 米以下)、享受税费优惠的「盒子车」,占日本国内新车总销量接近四成。
2024 年,日本国内 K-Car 年度销量前三,由本田、铃木占据,分别是年销 20.63 万辆,连续 8 年蝉联第一的本田 N-Box,年销 16.57 万辆的铃木 Spacia 以及年销 9.28 万辆的铃木 Hustler。这三家合起来约占日本 K-Car 细分市场份额的 30%。

近些年来,随着电动化的发展,K-Car 也开始向电动化方向发展,日产和三菱都推出了纯电产品,其中日产 Sakura 年销约 7 万辆。
但目前日本 K-Car 的纯电渗透率依旧小于 3%,提升空间巨大,比亚迪的机会也来自于此。
有了海鸥的成功案例,比亚迪造起这种微型车来自然是得心应手。
比亚迪即将推出的这款 K-car 整体是经典的「方盒子」造型,为了使车内空间最大化,整车采用「四轮四角设计」,前车灯则是双层设计的 C 型结构,车头下方还有 2 颗雾灯。



人们对比亚迪 K-Car 的期待更多的来自于比亚迪可能为新车带来的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提升,比如「刀片电池」带来的更大座舱空间,以及更为好用的导航和手车互联功能。
比亚迪是否会为 K-Car 设定一个超出市场预期的低廉价格也同样被日本市场所关注。
Racco 预计在日本的售价约为 260 万日元(约合人民币 12 万元)。推出后,它将直接与日本最畅销的电动 K-Car 日产 Sakura 竞争,后者的售价为 253.66 万日元(约合人民币 11.68 万元)。

虽然售价还未最终确定,但日本市场已经紧张了起来。
《日经新闻》直接讲到,
比亚迪的优势在于从电池开始实现一条龙的低成本生产。由于成本竞争力很高,一直主导中国的价格竞争。针对轻型汽车也将提出具有竞争力的价格。
铃木汽车社长铃木俊宏则更忧心忡忡,
世界上有许多小型车的标准,比亚迪选择了日本的 K-car,我感到非常高兴。新的竞争即将开始,我认为比亚迪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他还特别补充说,
希望比亚迪不要打价格战,应该进行健康的竞争。
在比亚迪出现前,铃木汽车社长铃木俊宏应该许久未曾感知到如此之强的竞争压力了。

除了 K-Car,比亚迪也计划将海狮 06 DM-i 引入日本市场,借由更先进的插混客户吸引传统的燃油车客户。到 2027 年,比亚迪预计会在日本市场形成 7 至 8 款纯电及插混车型的广泛布局。
不过,比亚迪在日本最大的困难,或许不在技术和价格的竞争,而是来源于社会文化。
日本对于进口车型不设关税,但海外品牌在日本几乎卖不动。日本消费者对本土品牌的忠诚度极高,2024 年日本乘用车销量排名中的前 10 位都是本土车型,销量大头被丰田、铃木、本田、日产们牢牢占据。
卖的最好的海外品牌奔驰,年销量仅为 5.32 万辆,甚至比不过五十铃。
马斯克就曾吐槽过,「在某些地区,比如日本,我们的市场份额非常低。我们至少应该拥有和奔驰或者宝马相当的份额,但我们没有。」
此外,日本最近几年的社会文化愈发保守,人际交流主打一个「读空气」,合不合群甚至成为了日本人消费时的主要考虑因素。
在清一色的 Toyota 中,只有自己开着一辆 BYD 的 K-Car。
在日本人的想象中,应该没有比这更「不安です」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