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汽车生态合作,报名中国版 CES


编辑 | 张 南
设计 | 张 萌
" 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比亚迪放弃迪链啦!"2025 年 11 月 2 日,中国一家民营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负责人兴奋地告诉《汽车商业评论》," 感谢你们这两年的呼吁。"
随即,我们向多家比亚迪供应商深入了解情况。
" 的确,比亚迪是打算和迪链做切割了 "" 付款会转成银行承兑汇票或者商业承兑汇票 "," 也有现金 "" 先从中小企业开始,已经开始实施 "" 现在比亚迪对此保密级别很高,不便评论 " ……
这些比亚迪供应商是近两周陆续收到消息的," 目前还是采用点对点沟通的方式,整体上还是保密的 "。
对于比亚迪为何要保密,有业内人士猜测," 之所以选择点对点沟通,是因为还是考虑到范围有限吧," 他表示," 目前主要还是先从小企业开始,应该也是因为小企业应付金额也比较小,这对于比亚迪的压力以及对迪链的影响较小。"
但仍有很多供应商尚不知情,尤其是已经给比亚迪断供、手持迪链电子债权的供应商。有的说:" 还没有消息,应该还是到期后兑现吧。" 也有人表示:" 大概率已经以迪链支付的,就不会变了。" 但另有信源表示," 预计将用 1~2 年的时间逐步放弃迪链 "。
此前,《汽车商业评论》文章《深度|百家供应商调研:账款支付倡议 30 天,我们日子更难了》中曾经报道,仰仗于供应链金融电子债权凭证,比亚迪每年可节省百亿元级的融资成本。
为什么比亚迪终于开始放弃迪链?
" 因为国家的压力。" 供应商们纷纷猜测。亦有人暗示:" 国家不允许了。" 但是,这是源于央行、工信部,还是其他什么部门,目前则暂未明确。
《汽车商业评论》认为,这对汽车产业和国家民生是重大利好。
有供应商表示:" 虽然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也有周期,这样转换后对账期影响不大,但是贴现利息可以少很多。以前迪链贴现利息在 5%~10% 左右。" 公开数据显示,银行承兑票据直贴利率已经降至 1% 以下。

亦有行业人士认为:" 这样,比亚迪的财务透明性会变好,短期来看其财务报表可能会有恶化,但一到两年的消化期,也给了比亚迪足够的腾挪机会,让现金流不至于受到影响。"
还有观察人士直言:" 原来迪链的规模和波及面已经太大了,远超汽车供应链,很多信息滞后地区还在用迪链进行民间融资。"

" 没有人知道风险有多大。" 此间观察人士认为," 因为没人知道,比亚迪以迪链方式隐藏了多少应付账款,大家能看到的只有报表上的数据。"
迪链的不透明性,也与迪链的性质有关。与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不同,迪链凭证属于电子债权凭证。前者是法定票据,持票人合法取得即可主张权利,无需追溯贸易纠纷;而后者属于《民法典》中的 " 合同债权 " 关系,仅受其保护。
这也就是说,一旦支付方以任何理由质疑交易,债权凭证的效力都需要重新评估。迪链规模的不透明,才是悬在供应商、金融机构上的最大风险。
根据迪链非法定票据的性质——迪链的签发、流转全流程由比亚迪旗下深圳迪链科技自主管理,不接入央行电子商业汇票系统(ECDS),可以说,除了比亚迪自己,没人知道规模。

" 原本比亚迪的速动比率已经很紧张了,都在 1 左右,行业一般认为 1.5 才是比较健康的。" 有金融人士对《汽车商业评论》解释," 算上迪链的话,这个危险可想而知。"
他说:" 这相当于早前的白条,但本来白条因为其偿付风险,是不可以拆分再转移的,但在迪链的帮助下,迪链凭证却可以在多级供应商中流通,风险也从一级供应商逐层传导下去。"
有媒体报道未经验证的消息,迪链上已经有 1 万家平台注册供应商,覆盖超 2000 家比亚迪核心供应商,覆盖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90% 以上环节并延伸至光伏、储能领域。而官方在 2022 年披露服务业务已经突破 10 万笔。
此前,《汽车商业评论》已对其中的 " 利息转移 " 评价过,但对供应链影响更深的,是比亚迪依托迪链形成的 " 话语权 "。
" 迪链就像供应商被比亚迪抓在手中的筹码,使得手持迪链的供应商不得不听命于比亚迪。合不合作、降不降价,供应商都得考虑。"
" 在这种情况下,供应商会一步步越发受制于比亚迪,而比亚迪的压力必然会传导到供应商身上。" 这位人士指出," 比亚迪卷,则供应商们一起卷;比亚迪倒下,则供应商们也危在旦夕。"

但难以改变比亚迪在许多舆论场中 " 受追捧 " 的事实。虽然没人知道比亚迪真实的流动性偿付能力,但就像英国工会活动家、政论家托马斯约瑟夫登宁所言:" 如果有 10% 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 20% 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
民间融资并不会因为考虑风险而停止。有些中小银行也愿意挣一笔利差,毕竟现在银行体系的业绩压力也是巨大的。
不透明的迪链,已经牵连越来越多的利益群体。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实际上取消迪链比亚迪也是受益方," 短期来看,比亚迪确实会有负面影响,但长期来看利大于弊,相当于是国家帮比亚迪‘排雷’了。"
" 一天两天不明显,但比亚迪已经依赖迪链小十年了,就怕连它自己都忘记迪链上的钱是别人的了。"
" 就像你开理发店办卡,卡办得多了,很可能觉得手上都是自己的钱,还觉得自己经营得不错,所以可能会盲目扩张。" 他提醒道," 其实办的那些卡,都只是你的负债而已。比亚迪也是一样。如果它继续盲目扩张,一旦市场环境发生变化,供应商一旦开始‘挤兑’,后果不可想象。"
" 挤兑 " 这个词,通常用于金融业,但从比亚迪目前以迪链而拥有的 " 代币发行权 " 来看,说它有金融机构属性也不过分。历史上,1857 年左右美国铁路行业就曾因无序扩张引发金融体系瘫痪,而由 " 挤兑 " 引发的雷曼兄弟银行破产也才是 17 年前的事情。
根据 2025 年第三季度财报,截至 9 月末,比亚迪拥有现金及等价物余额为 1174.7 亿元,但同期应付票据与应付账款之和为 2250.1 亿元,另外,考虑到表外迪链的数千亿元规模,压力不小。

迪链创立的时期,恰是比亚迪迅猛扩张的时候,从 2015 年销量 37.6 万辆猛增到 2024 年的 427 万辆,这十年也是比亚迪产能扩张和全球营销网络布局的时刻。
2015 年无疑是一个关键年份,这年,比亚迪资产负债率已经达到 68.8%,应付周转天数(采用应付账款与应付票据合计计算)达到高点 172.6 天。
一般认为负债结构,经营性负债(应付账款、预收款项)占比高则更健康,金融性负债(银行借款)占比过高需警惕。
迪链正是通过经营性负债的处理,让该比例显得更加健康——因为无息占用上游供应商资金,比亚迪有息负债一直保持在极低金额,有息负债占总负债比例长期维持在 5% 左右。
但当迪链规模 " 不再披露 " 时,风险因 " 按下不表 " 而更加令人疑惑。这个时间是 2023 年 5 月,迪链曾公开其规模达到 4000 亿元,近两年半,迪链又成长到多大规模,不得而知。
根据公开资料,2022 年开始,比亚迪已经连续三年资产负债率突破了 75%。而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审核指引,上市制造企业资产负债率≤ 75%,对于比亚迪这种特例情况,需要 " 结合现金流稳定性、负债结构合理性 "" 充分披露合理性及偿债保障措施 "。
迪链的存在,恰好模糊了这些信息。
2025 年 5 月,魏建军在直播中宣布 " 愿自掏腰包审计全行业 ",剑指比亚迪财务数据,同时将比亚迪比作 " 车圈恒大 "。

由此,比亚迪认为,与福特等国际车企相比,财务状况较为健康。而且,比亚迪 2024 年净利润实现 402.54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 34%,盈利能力较强。
现在,比亚迪开始放弃迪链,考虑到迪链的规模,要减少它甚至消灭它,就要增加银行贷款,这将大大提高有息负债,资产负债率也将水涨船高,对于企业经营是不小压力。
不管它是否国家强制要求,无论如何,这对公司来说,还是对这个行业来说,绝对是一个重要里程碑。可以说,中国汽车产业反内卷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汽车产业反内卷仍在路上
扫描下图二维码
让我们为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相聚

请关注《汽车商业评论》兄弟媒体
加入轩辕同学
革新、链接、化反
成就新汽车人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