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汽车商业评论 21小时前

穿越同质化迷雾,第十三届轩辕奖开打襄阳之战

新汽车生态合作,报名中国版 CES

撰文 | 常 笑

编辑 | 张 南

设计 | 甄尤美

在金庸几乎无人不知的武侠小说《神雕侠侣》中,武林大侠郭靖、黄蓉夫妇放弃了世外桃源般的桃花岛生活,来到襄阳帮助南宋抗击蒙古军队。

真实的襄阳之战并无郭靖这一人物,1267 年,蒙古将领阿术、刘整率军围攻襄阳,南宋将领吕文焕坚守襄阳六年,最终因弹尽粮绝、孤立无援而投降。

向上追溯到公元 219 年,刘备部将关羽率军从荆州出兵,北上包围曹魏的襄阳与樊城,水淹七军,孙权则派吕蒙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败走麦城。

襄阳的战略重要性源于其地理区位:它横跨中国南北分界线,是连接江汉平原与中原地区的咽喉要道。数千年来,这里一直是冷兵器时代的 " 必争之地 "。

历史上的襄阳之战早已远去,自 2015 年以来,它重新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作为中国汽车产业年度贡献奖——轩辕奖年度静动态测评的基地,它的重要性在此凸显。

见证和推动汽车产业

" 新旧动能转换 "

" 不知不觉,和轩辕奖合作已经有 11 年,"2025 年 11 月 3 日,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NAST)——达安汽车产品服务中心总经理姜晓来说," 我们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姜晓来在当天上午 9 时举行的第十三届轩辕奖提名车型集中测评工作启动仪式上发出如此感慨。

全球专家评选中国年度汽车,轩辕奖由《汽车商业评论》和奥地利 EFS 联合发起创立,每一年的轩辕奖评选都是当年中国车市竞逐的缩影,也是对行业新产品、新趋势的最佳观察窗口。

NAST 是国家多部委授权的第三方汽车检测机构,拥有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襄阳)、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湖北)等资质。

2025 年 10 月 15 日,第十三届轩辕奖评选通过宣布 40 款提名车型而正式启动。这些车型都是预先通过轩辕奖执行委员会评审团以及顾问团推荐和预选得出。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经过为期半个月的准备和厂家沟通确认,最终 38 款提名车型来到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NAST),开始进入静动态集中测评环节。

轩辕奖执委会主任、评审团副主席贾可博士说,从第三届轩辕奖评选开始,除了 2022 年在阳澄半岛智能网联试验场外,所有的提名车型测评工作都是与 NAST 合作完成。

启动仪式上,贾可博士与姜晓来共同回顾了轩辕奖与达安中心携手同行的十一载春秋,双方以轩辕奖为纽带,共同研判行业趋势,携手助力中国汽车产业砥砺前行。

贾可博士表示,轩辕奖创立之初就秉持 " 推动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有竞争力发展 " 的初心,与 NAST 多年合作见证了中国汽车产业 " 新旧动能转换 " 这也证明了轩辕奖的价值。

站在产业革新的全新起点,轩辕奖将持续依托达安中心等多方合作伙伴的专业赋能,以更为严谨的评测体系,坚守 " 三独 "(独立于商业、独立于关系、独立于权力)原则,在中国汽车向新能源和智能化转型的浪潮中,贡献更多建设性力量。

产品同质化挑战日益严峻

第十三届轩辕奖将开展为期 10 天的动静态测评,动态评测包括动态操控与智能辅助驾驶,静态测评则聚焦品质感知、场景适配与智能座舱体验。

启动仪式上,贾可博士表示,最近几年来,轩辕奖提名车型水平越来越高,这是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的成功,但与此同时,产品同质化挑战也日益严峻。这是摆在轩辕奖评审团眼前的难题。

他强调,轩辕奖评选坚持构建覆盖智能科技与传统性能的全维度评测体系,力求让真正有竞争力的产品浮出水面,为产业升级与消费决策提供可信赖的参考。

第十三届轩辕奖测评启动当天,新任轩辕奖评审团执行主席张晓亮以及各个测评组负责人,也阐述了今年在轩辕奖年度测评中的一些新思考和新观察。

张晓亮肯定了近年来行业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场景创新上进步显著,但也不得不承认当前轩辕奖评测正面临产品同质化与智能场景创新缺乏统一衡量标准的双重挑战,评审需通过场景化测试与用户体验深挖,寻找阶段性最优解。为此,今年评测将重点关注四大核心议题:

其一,在智能座舱同质化背景下,大模型技术如何赋能创新体验并构建科学评价体系;

其二,L3 技术落地的安全验证、市场教育、商业价值转化路径,以及长远看自动驾驶对用户出行时间分配及汽车角色定位的重构;

其三,如何将品牌溢价转化为 " 体验溢价 ",并从产品定义到营销传播全链路,探寻突破价格内卷与过度营销的有效路径;

其四,能源结构三足鼎立格局下,不同车企适合选择什么样的技术路线?合资品牌在市场格局反转后,能否凭借生态整合能力与消费者理性回归趋势,推出真正符合未来 3~5 年市场需求的均衡产品。

张晓亮是 So.car 产品战略咨询创始人,也是轩辕奖年度测评场景适配测评组负责人,他说,评测将深度聚焦真实用户场景,重点考察功能体验的代表性与产品方案的创新性,尤其关注 " 以最少硬件实现最多功能 " 的高效能设计,为行业提供产品优化的明确指引。

坚守安全底线,见证更多创新

轩辕奖评审团成员、达安中心副总工程师李青林代表动态测评组表示,当今汽车工业智能化成为主流趋势,但传统动态操控性能依旧举足轻重,为此,评测体系需兼顾动态与静态测试维度,全面评估车辆综合性能,以顺应产业发展潮流并引领正确技术方向。

针对近期频发的驾控安全事故,李青林特别强调,行业在拥抱智能化的同时,务必坚守汽车安全的核心底线。

作为轩辕奖年度测评智能座舱维度的合作伙伴,博泰车联网评测负责人杜芳提到,去年的大模型应用更多是将通用 AI 能力筛选移植至车载场景,与车辆本身的融合深度尚浅。今年行业正显现出新的突破,多家车企已开始积极推动大模型与 OS 基座的深度融合。

杜芳表示,此融合趋势正向产品设计与制造等环节延伸,基于此趋势,今年有望涌现更多大模型与座舱基础高频功能深度结合的创新应用案例,这也将是博泰在本年度测试中的关注焦点。

轩辕奖年度测评的组合辅助驾驶测试则专门联合了魔视智能和知行科技两家合作伙伴。魔视智能评测负责人王斐表示,今年测试团队将定义更为复杂的使用场景,并结合更真实的用户操作习惯,对年度测试车辆展开系统性评估。

第十三届轩辕奖 38 款提名车型静动态测试阶段为 11 月 3 日至 13 日,接受五支专业测评团队的严苛评测、深度分析与综合排名。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在此基础上,11 月 14 日至 15 日,第十三届轩辕奖将进入为期 2 天的终审阶段,由 13 名评审团成员基于实地评测成绩,通过专业研讨和投票,在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监督下,评出最终结果。

贾可博士说,第十三届颁奖典礼将于 2025 年 12 月下旬举行。它将在哪里举行?谁将获得年度中国汽车大奖?谁又将获得特别奖项? 一切还都悬而未决。

轩辕奖决战在即

铃轩奖已评出

新汽车 CES 上揭晓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