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钛媒体 15小时前

迈瑞医疗坚定赴港上市,这一次不是为了钱

文 | 源媒汇,作者 | 胡青木,编辑 | 苏淮

医疗器械 " 一哥 ",准备第三次叩响资本市场大门。

10 月 14 日盘后,迈瑞医疗抛出消息,公司董事会已通过拟赴港上市议案。这标志着迈瑞医疗正式启动第三次 IPO 征程,继 2006 年登陆纽交所、2018 年回归 A 股后,再次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击。

截图来源于公司公告

迈瑞医疗走向资本市场之路多有起伏。2006 年,迈瑞医疗成功登陆纽交所,成为我国首家赴美上市的医疗器械企业;2016 年,因估值考量从美股回流,迈瑞医疗完成私有化退市;2018 年,迈瑞医疗回归 A 股,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募资约 60 亿元,创下当年创业板最大 IPO 纪录。

如今,时隔 7 年之后,迈瑞医疗再次筹划境外上市,构建 "A+H" 双资本平台。

通常而言,企业上市多以融资补血、支撑业务扩张为核心诉求,但源媒汇翻阅财报后发现,迈瑞医疗其实并不缺钱。

账面现金充足

与此前两次上市不同的是,当前的迈瑞医疗,已经是一家财力雄厚的行业巨头。

截至 2025 年 6 月末,迈瑞医疗货币资金高达 169.67 亿元,资产负债率仅 25% 左右,财务结构稳如磐石。

强大的造血能力,更让迈瑞医疗显得底气十足:2024 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达 124 亿元;近 5 年净资产收益率(ROE)稳定在 30% 以上,与茅台持平,展现出顶级企业的盈利能力与现金流创造能力。

对股东的慷慨回报,更印证了迈瑞医疗资金充裕。

自 2018 年 A 股上市以来,迈瑞医疗不仅未进行过再融资,更连续 7 年保持高比例分红,且分红力度还在逐年增加。

2018 年至 2022 年,迈瑞医疗每年分红金额从 12.16 亿元逐年增长至 54.56 亿元,分红比例从 32.69% 提升至 56.79%;2024 年度,公司累计现金分红总额达到 76.02 亿元,现金分红比例高达 65.15%;2025 年以来,公司已实施两次中期分红,累计现金分红达 32.98 亿元,占半年度净利润的 65.06%。

A 股上市 7 年多以来,迈瑞医疗累计分红金额高达 337 亿元,是其上市融资金额 59.3 亿元的 5.7 倍。这种 " 赚钱能力强、分红比例高 " 的特质,与多数企业上市 " 补血 " 的目的形成鲜明对比。

但是到了 2025 年,迈瑞医疗引以为傲的健康现金流出现了问题。

2025 年半年报数据显示,迈瑞医疗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仅 39.22 亿元,同比大幅下滑 54%;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与净利润的比值降至 0.77,低于 1 的健康线,显示盈利质量明显减弱。这一变化与收入端承压直接相关,同期公司营业收入 167 亿元、同比下降约 18%,归母净利润 50.7 亿元、同比下降 33%,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减少,成为现金流收缩的核心直接因素。

迈瑞医疗的现金流问题,背后是内外多重压力的叠加。

国内市场上,医疗设备招标延迟、集采降价效应持续释放,叠加民营医院需求阶段性萎缩,导致收入规模下滑的同时,应收账款周转天数随之增加,资金回笼效率降低;国际业务虽升至约 50%,但受高基数效应、汇率波动及部分发展中国家市场增速放缓影响,增长动能减弱,未能有效对冲国内压力。

作为国际业务收入占比近半的医疗器械企业,迈瑞医疗正处于从 " 产品出口 " 向 " 本地化运营 " 转型的关键阶段,亟需一个国际化资本平台承接其全球化愿景。而港交所作为连接境内外市场的枢纽,既能为企业的海外产能扩建、供应链本地化(如欧洲物流仓储中心落地)提供更适配的跨境资本工具,也能通过引入主权基金等国际长线资本,优化股东结构以对冲单一市场波动风险。

因此,即便迈瑞医疗账面上仍握有充裕现金,却依旧坚定推进赴港上市,其核心诉求已经跳出 " 单纯融资补血 " 的传统框架,而是将目光聚焦于全球化战略的进一步深化。

但国际化这条路,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海外市场靠收购?

迈瑞医疗的国际化征程始于 2000 年,当时公司成立了国际业务部,主动拥抱全球市场 。

早期的策略主要是通过建设海外代理渠道,将国内迭代成熟的高性价比产品推向海外,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基础临床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基层市场,实现了初期的 " 产品出海 " 。

一个关键的资本里程碑是 2006 年,迈瑞医疗成功登陆纽交所,成为中国首家赴美上市的医疗设备企业 。这次上市的更深层意义,在于极大提升了迈瑞医疗的海外品牌形象和公信力,为与国际客户和渠道商打交道提供了信任背书 。

在初步打开国际市场后,迈瑞医疗的国际化进入深化阶段。策略从依赖代理商转变为在海外重点市场设立直属子公司或办事处,逐步建立自己的营销和服务团队,旨在更深地融入当地市场,实现从 " 卖产品 " 到 " 做市场 " 的转变 。

与此同时,并购成为迈瑞医疗快速获取核心技术、高端品牌和成熟销售网络的关键手段。

自 2008 年起,迈瑞医疗发起了一系列重要海外并购,例如收购美国 Datascope 的生命信息监护业务,使其一举跻身全球监护领域第三 ;而 2013 年收购美国超声厂商 Zonare,则助力其进入高端医学影像阵营 。

近年来迈瑞医疗的收购,如 2021 年收购核心原料商芬兰海肽生物、2023 年收购德国诊断公司 DiaSys,着眼于补齐产业链关键环节和加强海外本地化运营能力。而此次赴港上市,亦或是迈瑞医疗为海外并购提供更便利的跨境融资与币种适配支持。

频繁的并购,在推动迈瑞医疗业务规模扩张与技术版图扩容的同时,也使其商誉逐年攀升。

截至 2025 年上半年,迈瑞医疗的商誉余额已达到 115 亿元,若剔除 2024 年收购国内企业惠泰医疗所产生的 60 余亿元商誉,公司因海外并购累计形成的商誉约为 50 亿元。这一数值,相较 2018 年 A 股上市时的 13.8 亿元商誉,增幅约为 300%。

如此庞大的商誉,意味着未来如果某些被收购标的的经营业绩不及预期,迈瑞医疗将面临显著的商誉减值风险。一旦发生大额减值,将直接冲击公司当期净利润。

针对后续并购标的时是否会调整策略,以及对于已收购资产将如何提升协同效应以降低减值压力等问题,源媒汇日前向迈瑞医疗董秘办发送了问询邮件,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如前所述,迈瑞医疗 2025 年上半年国际业务增速出现明显放缓—— 2022-2024 年境外营收同比增速始终保持在双位数增长水平,2025 年上半年降至 5.40%,为近年同期最低。尽管境外营收占比首次接近五成,达到 49.77%,但增长动力的减弱,也让迈瑞医疗承受了更大的商誉减值压力。

需要指出的是,靠收购进军海外高端医疗器械市场这条路,并不好走。

迈瑞医疗虽然组建了专项营销团队攻坚高端市场,但从整体市场份额数据来看,其在海外高端市场的影响力依旧有限,在高端医疗设备和高附加值医疗产品领域,市占率较低。

从具体业务来看,在高端医学影像设备等领域,迈瑞医疗与国际巨头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例如在 CT、MRI 等高端影像设备领域,高端市场仍被 GE、西门子、飞利浦垄断,三者合计占高端市场份额超 80%。这些国际巨头凭借多年的技术沉淀、完善的全球销售网络以及深厚的品牌影响力,牢牢占据着高端市场的主导地位。

迈瑞医疗凭借并购,确实找到了一条快速切入海外市场的捷径,但医疗器械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从来不是靠并购就能确立的。长期且大规模的研发投入,才是构建企业深厚护城河的基础。

2024 年,迈瑞医疗的研发费用达 36.66 亿元,约占总营收的 10%,这一投入占比在行业内处于较高水平。但从投入的绝对金额来看,与国际巨头差距不小。例如,美敦力 2024 年研发支出达到 27.32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195 亿元),研发投入规模是迈瑞医疗的 5 倍之多。

对于志在全球 Top10 的迈瑞医疗而言,充足的账面实力,只是参与全球战局的入场券。真正的考验,在于如何将资本优势转化为可持续的全球竞争力。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