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前两个季度走势不佳后,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在三季度所处的淡季意外地迎来 " 高速 " 增长。近 3% 的增速表现,虽然略显寒酸,但在变动周期下已经实属不易。只是,反观中国市场,国补 " 透支 " 了原有换机的需求,在三季度遭遇了下滑。
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最新季度手机跟踪初步数据显示,2025 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 3.227 亿部,同比增长 2.6%。在高端市场的带动下,智能手机市场延续复苏态势:创新的外观设计与更具性价比的 AI 智能手机吸引消费者升级设备,成为市场增长的关键动力。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约 6840 万台,同比下降 0.6%。
三季度的表现标志着市场重回增长势头,一名行业分析师对作者表示,相对应也调高了对今年的预期。不过,该季度的增长背后有着多重变化因素,一方面是 iPhone17 系列不再挤牙膏,推动了市场换机的欲望。另一方面,则是整个市场的新机节奏前移,使得旗舰机换购潮提前到来,促使厂商在繁忙的 2025 年第四季度到来前,提前在渠道中备货。
值得一提的是,苹果 iPhone 出货量同比增长 4%,创下其史上最强的第三季度表现。而在变局下,苹果在高端市场也多了更多的挑战者,除了华为小米之外,OPPO、vivo 以及此前主打中端高性价比的真我,也都加速在高端布局。
淡季 " 不淡 ",传音增长拔头筹
今年上半年,在市场较为疲软的状态下,各大手机厂商除了在产品侧下功夫外,还调整了库存战略,精简运营,并针对终端用户需求的变化,调整产品的卖点和营销方式。如果从数据的表现来看,这样的调整凑效了,淡季不淡,前五大厂商的出货量均实现了同比增长。Omdia 研究经理周乐轩(Le Xuan Chiew)表示,消费者对智能手机的升级和换机需求正在恢复,这推动了市场在经历年初波动后重拾增长势头。
从品牌格局来看,前两名依旧是三星和苹果。其中,三星以 19% 的市场份额连续第三个季度保持全球第一的位置,这得益于 Galaxy A 系列的持续热销以及第七代可折叠机型产品线的升级,三星 Galaxy Z Fold 7 与 Galaxy Z Flip 7 的表现也超越所有前代折叠屏机型。苹果则是借助新一代 iPhone17 系列,预订单量超过上一代产品,在下一部分我们具体会再说。
和过往一样,全球手机市场的 3-5 名仍旧被中国厂商包揽,只不过,这次的排名有些变化。小米仍旧是第三,IDC 指出,凭借 Redmi Note 系列与 Poco 系列产品,小米巩固了其在欧洲和拉丁美洲市场的复苏态势。
" 非洲之王 " 传音在去年进入前五之后,三季度再次前进一位,超越 OPPO 和 vivo 位居第四,核心还是依托其强大的分销网络及在 200 美元以下价格段的高竞争力产品组合,在北非和东非市场持续快速扩张。vivo 则通过产品与线上促销活动,在多个新兴市场重新夺回市场份额。
值得注意的是,传音本季度增速达 13.6%,创下历年第三季度的最高出货量,不仅是前五中增速最高的,同时也是唯一一个增速达两位数的厂商。Omdia 研究经理周乐轩指出,这一增长得益于其年初稳健的库存管理、中东和非洲市场需求回暖,以及 Infinix Hot 60 和 Smart 10 等系列的更新。
苹果出货创新高,重回中国市场前三
IDC 报告指出,尽管经济不确定性持续存在,且关税环境复杂多变,但智能手机行业仍保持上行趋势,实现稳健增长。作为高端市场的绝对王者,苹果 iPhone 不仅销量高居第二,更是拿走了整个市场超八成的利润。第三季度,苹果的出货量更是创下了该季度的新高,在中国市场也是强势回暖,高居第二名,增速也是最高。
在作者看来,苹果在三季度的亮眼表现主要取决了两个方面,其一是降价促销。在苹果遭遇创新匮乏、AI 进展不利的多重挑战下,市场上唱衰苹果的声音越来越多。只是,这并不代表 iPhone 不好卖了,只要价格合适,其竞争力和赚钱能力依旧是遥遥领先的。
而 " 降价促销的苹果,从来没输过 ",从年初开始,到年中的 618,再到新品发布前的渠道优惠,在性能领先加上品牌力的加持下,iPhone 仍旧是高端用户的主要选择之一。某品牌市场人员对作者指出," 其实国产手机产品力已经很强了,但奈何苹果的品牌力太厉害,单纯的依靠高端旗舰机销量都那么高,只能说国产品牌需要更努力,市场才能被更好的国产产品教育。"
如果只是降价促销,不足以支撑苹果在三季度创纪录的表现,更为重要的还是在于 iPhone 系列新品把牙膏 " 挤爆了 ",标准版的高刷、快充,Pro 系列的镜头模组变化,以及全新 Air 系列,激活了 iPhone" 钉子户 " 换机的欲望。IDC 数据指出,苹果新款 iPhone 17 系列需求旺盛,预订单量超过上一代产品。
9 月 19 日,作者也是在第一时间到现场直击了 iPhone17 系列的发售,除了熟悉的排队场面外,今年加价的行业相较于往年也是好了很多,尤其是标准版都能有 200 的溢价。而在发售一周后,iPhone17 Pro Max 的最高溢价还超过了 1000 元。" 萎靡了几年,苹果终于‘上道’了,就跟那些奢侈品一样,稍微换个图案就行,我们也能跟着吃肉。" 一位华强北商家对作者说道。
据悉,从今年开始,未来每一年 iPhone 都会有新的设计,而 iPhone17 系列已经开了一个好头。市场的看好,也让苹果早早开始布局 iPhone18 系列,相关报道称,苹果已知会供应链合作伙伴,iPhone 18 系列的目标出货量约为 9500 万台,较 2025 年 iPhone 17 系列(含 iPhone Air)的 8500 万部,增长约 11.76%。
另外,此前因为 eSIM 问题而延迟发售的 iPhone Air 也有了最新消息,10 月 17 日线上预定,22 日开售,库克更是现身苹果官网直播间官宣了这一消息,为了卖货也是拼了。" 将继续加大在华投资,进一步提高对华合作层次和水平,实现互利共赢发展。" 库克说道。
成本上涨等多压力下,国产品牌集体冲高
在看到全球市场增长可喜的同时,有一个问题不能忽视,那就是中国市场明显表现出后劲不足。IDC 显示,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约 6840 万台,同比下降 0.6%,延续下降趋势。对于下滑的原因,IDC 在报告中解释称,该季度属于传统手机销售淡季,新品发布数量较少,且 " 国补 " 政策收紧的情况下,消费者消费更趋于理性。
作为全球第一大市场,中国也是竞争最为激烈的市场之一,尤其是在众多国产品牌的推动下,除了苹果,没有第二家品牌能够在国内挤进前五,全球第一的三星也不例外。从三季度的表现中,也能够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各家在通过中低端系列冲量的同时,加大了对高端系列的布局。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近两三年,整个手机市场都处于调整期,但无论外部环境如何,高端市场一直不受影响,处于持续增长的状态中。根据 Counterpoint 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全球高端智能手机市场(按销量计)同比增长 8%,创历年上半年最高纪录。整体来看,高端市场贡献了全球智能手机营收的 60% 以上。
当前,除了我们熟知的华为、小米、OPPO 和 vivo 外,更多的品牌也开始了布局。比如真我手机,在前段时间宣布与理光 GR 联名,在保有原来性能赛道的同时,希望通过影像的升档,来触达更多的中高端用户。
" 纯粹的‘性能裸奔机’在我看来,未来不会成为特别主流的赛道。在中高端手机的突破中,影像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接下来一定会成为公司 T1 级的战略重点来投入 ",真我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徐起对作者表示," 从企业经营看,这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影像能够带来高端市场的突破,我也坚信它能带来更友好的毛利提升。"
与此同时,在元器件材料成本上涨的趋势下,高端手机能够有更大的容量空间,而不用因为价格而发愁。作者了解到,内存、存储,明年涨幅会更大。
IDC 中国研究经理郭天翔对作者表示,上游成本这几年的上升,带给厂商比较大的压力。在中低端用户对于价格比较敏感,难以直接涨价的情况下,只能通过降低成本应对。而高端用户对于产品力更加关注,价格并不是首要因素,所以厂商在高端产品上在进行产品升级的同时,也可以进行涨价,或是推动用户进行产品升级转向高端产品,来应对成本上升。
Counterpoint 指出,随着消费者对智能手机的使用深度与粘性持续提升,并在可负担能力增强的背景下升级至高端设备," 高端化 " 趋势在各地区愈发明显。只是,高端市场的建立不是按天来算,而是按年,尤其是对后入局者,难度更会加倍。" 渠道、售后服务、产品以及品牌力的建设,这些都是需要持续打磨的。" 徐起说道。(文 | 志读科技,作者 | 杜志强 编辑 | 钟毅)
更多对全球市场、跨国公司和中国经济的深度分析与独家洞察,欢迎访问 Barron's 巴伦中文网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