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钛媒体 17小时前

“流拍”的股权与“失联”的股东:富滇银行资本信心从何重建?

文 | WEMONEY 研究室,作者 | 文心

近日,北京产权交易所官网披露,富滇银行股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富滇银行 ")9 亿股权(持股比例为 13.47%)拟挂牌转让。该笔股权的持有者为第二大股东中国大唐集团财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大唐财务公司 ")。此次亦并非大唐财务公司第一次挂牌转让富滇银行股权。

一方面是股权拍卖难题,另一方面业绩压力是更为深层次的挑战:富滇银行 2025 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 13.59%。

今年 9 月,富滇银行在普洱市开设了首家咖啡主题网点,试图通过线下咖啡体验与 " 咖啡种植贷 " 等信贷产品吸引年轻客群,以金融赋能云南咖啡产业链发展。

这一创新尝试凸显了这家百年老店对业务转型的渴望,富滇银行推出咖啡网点的新尝试,展露出其积极探索与零售转型的决心,但当前业绩表现不佳、股权流拍等问题也暴露出内部治理的困局。

1. 股权流拍与失联股东

富滇银行的股权问题正在集中爆发,成为观察这家百年银行经营困局的首要窗口。

2025 年 9 月,富滇银行第五大股东福建信通贸易持有的 2 亿股股权出现在京东拍卖平台,这笔评估价为 7.34 亿元的股权,起拍价仅 5.14 亿元,折价 30%,却依然遭遇流拍。此次拍卖吸引了 3314 人在线围观,但最终因无人报名而流产。

这并非个案。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特大型能源企业大唐集团财务公司,也正在寻求 " 清仓 " 其持有的富滇银行 9 亿股股份。

大唐财务的退出决心异常坚定。该公司自 2021 年起曾四次尝试转让其所有股份,但均未成功。

更令人诧异的是,富滇银行今年 6 月发布公告,急寻 43 位长期失联股东——包括 34 名个人股股东和 9 名法人股股东。

这些股东的入股时间大多是在 1996 年 12 月 31 日,来自该行改制前的城市信用社。

大量失联股东的存在,使得这部分股权的权属关系、管理责任处于 " 真空 " 状态,形成了股权管理的 " 灰色地带 "。

股权频繁流拍的背后,是投资者对富滇银行股权价值的担忧。若股权处置不畅,部分股东的债务风险可能向银行传导,进而影响银行的整体信用状况。

股权结构的不稳定还体现在主要股东的经营风险上。富滇银行前十大股东中,第三大股东昆明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存在非标违约、第四大股东冠城大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存在债券展期、第十大股东昆明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存在票据逾期且有被执行人记录。

这些潜在风险与历史遗留问题交织,为富滇银行的上市之路设置了重重障碍。该行 2020 年报提到,全力推进上市准备及增发股份工作。

2022 年,云南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印发《云南省 " 十四五 " 金融服务业发展规划》指出,力争富滇银行上市,但至今无后续进展。

2. 营收下滑与盈利波动

富滇银行的经营表现同样不容乐观,多项关键指标反映出深层经营压力。

2025 年上半年,该行营业收入同比下降 13.59%,而净利润却同比增长 15.07%。这种大幅度的双位数反向变动,引发外界关注。

营收下滑主要源于利息净收入的减少以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的亏损。利息净收入从 2024 年同期的 29.51 亿元降至 26.18 亿元,同时该行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从 2024 年同期的盈利 1.56 亿元,转变为亏损 4.21 亿元。

利润增长则主要源自营业支出的减少,其中信用减值损失的降幅最为显著。2025 年上半年,该行营业支出从 2024 年同期的 33.74 亿元降至 27.92 亿元,同比下降 17.25%。

在营业支出的构成项目中,信用减值损失从 2024 年同期的 20.75 亿元降至 16.72 亿元,下滑幅度为 19.42%。

这种依靠压缩成本而非业务增长带来的盈利提升,其可持续性令人担忧。

从历史数据看,富滇银行的盈利增长稳定性不足。2020 年至 2024 年,该行净利润增速从 43.32% 一路下滑至 6.96%,呈现出 " 断崖式 " 下滑的走势。

资产质量方面,富滇银行曾在 2018 年至 2020 年连续三年不良率超过 2%。2024 年末虽微降至 1.97%,但在城商行中仍处于较高水平。

更令人担忧的是,2025 年中报该行未披露不良率等核心资产质量指标,这种信息披露的 " 缺位 ",难免让外界对其资产质量的真实成色产生疑问。

资本充足率方面也呈现出 " 三线回落 " 态势。截至 2025 年 6 月末,富滇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 9.01%、一级资本充足率 10.95%、资本充足率 13.21%。

尽管均高于监管红线,但较 2024 年末分别下降 0.34、0.38 和 0.39 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的下滑趋势反映出资本补充能力的不足。

3. 助贷依赖与业务创新

富滇银行的业务模式也面临考验,特别是在助贷业务依赖与自营业务发展之间如何平衡的问题。

该行近年来持续发力零售业务,尤其是积极扩张个人消费贷款业务,而其消费贷款业务主要通过互联网贷款投放。截至 2024 年末,富滇银行互联网贷款余额达 322.14 亿元,其中信用贷款占比 94.89%。

这些互联网贷款主要通过与 15 家助贷平台合作实现,包括蚂蚁系平台(蚂蚁智信、蚂蚁星河、蚂蚁消金、网商银行、商诚融担),字节系平台(智领星辰,智领晧海),美团系平台(两心金诚、美团三快小贷),民营银行(新网银行、微众银行),其他平台(马上消费、云南诚成融担、新希望金融、通联金融)。

助贷合作模式主要分为两种:在助贷 / 联合贷业务上,富滇银行主要合作方为微众银行、蚂蚁消费金融、网商银行、马上消费金融、美团和新网银行等,利润分配方面根据不同产品采取固收和分润两种方式。

富滇银行也尝试发展自营业务,于 2023 年推出线上自营产品 " 云易贷 ",但由于起步时间较晚,整体规模占比并不算高。

2024 年末," 云易贷 " 余额达 32.5 亿元。需要指出的是,富滇银行自营消费贷 " 云易贷 ",并非是独立的消费贷产品,而是基于信用卡的 " 卡贷融合 " 产品。

除了依赖助贷模式,富滇银行也在探索特色化转型路径。除了前文提到的咖啡主题网点,该行还围绕云南 " 体育 + 文旅 " 融合方向,冠名赞助了多项体育赛事,并加大旅游交通基建与文旅企业信贷支持。

在组织架构上,该行设置了前、中、后台三大体系,在中台部门中专门设置了 " 不良资产清收中心 ",展现其对不良管控的高度重视。

面对股权管理、经营业绩和业务模式的多重挑战,富滇银行也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

今年 6 月末,云南金融监管局批复了该行新任行长曾晓松的任职资格。这位来自建行云南省分行的新行长,职业生涯始于建行云南省分行,一路晋升至副行长。

2025 年 2 月,他加盟富滇银行担任党委副书记,7 月获批成为该行董事并执掌这家省级城商行。

富滇银行的命运,不仅关乎其自身发展,也为同类城商行在复杂环境下的转型提供了重要样本。

相关标签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