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通社资讯 日前,在 2025 奔驰标准科技日上,梅赛德斯 - 奔驰为我们展示了在底盘操控性和座椅方面的深厚积淀。梅赛德斯 - 奔驰在华研发及在华生产已有 20 周年,研发中心与生产基地毗邻,梅赛德斯 - 奔驰以全球研发实力,赋能中国市场。以 " 标准 " 定义豪华,用 " 科技 " 赋能体验,梅赛德斯 - 奔驰不变的追求,是造好开好坐、满足奔驰标准和中国客户需求的豪华好车。
首先来看底盘部分。在奔驰,底盘是科学不是玄学。梅赛德斯 - 奔驰将 1000+ 零部件指标,归纳汇总量化成有关车辆驾驶性能的 130+ 客观 KPI 数据。这些数据,可以通过 40 个传感器进行测量,覆盖多达 100 多个方向。这些数据经过后处理,最终以一套复杂的逻辑汇总为覆盖 5 大维度的 " 梅赛德斯 - 奔驰驾控黄金标准 "。5 大维度分别是:驾乘舒适性、安全感、掌控感、运动性、精准性。
每一辆新车,在这 5 个维度都要达到相当高的标准,才能进行量产,让底盘成为全面的 " 五边形战士 "。在全面高标准的基础上,奔驰格外强调其中的三个维度:行业标杆的驾乘舒适性、时刻安心的安全感,带来强劲驾驶信心的掌控感。
此外,梅赛德斯 - 奔驰拥有丰富的底盘产品矩阵,为客户带来包括舒适型悬挂、运动型悬挂、越野型悬挂等超过 10 种风格的悬挂配置,从而基于实际产品使用高频场景以及驾驶风格 " 高度定制 " 的底盘产品。
集成自适应连续可调减振系统增强版 ( ADS+ ) ,ADS+ 每个车轮压缩和复原阻尼可独立调整,瞬时响应,适配更多场景;ADS+ 的调校通道可达数百个,不同车速、不同工况、不同模式,均可单独精准调校。
在轮胎方面,梅赛德斯 - 奔驰每款车型采用专属开发的轮胎,轮胎与悬挂适配开发,花纹、结构、配方,每一项都要符合 " 梅赛德斯 - 奔驰驾控黄金标准 " 的要求,并在轮胎侧面采用 "MO" 专属标识;位于胎面内侧的聚氨酯静音绵采用特殊的开孔结构,可以有效消除 200 赫兹左右的空腔噪声,显著降低噪声。
值得一提的是,梅赛德斯 - 奔驰是全球率先获得 L3 级有条件自动驾驶认证的汽车厂商,线控转向搭配 L3 级有条件自动驾驶,实现更智能的驾驶体验。线控转向完全消除了由路面颠簸引起的方向盘振动,在驾乘舒适性方面更上一层楼。
在乘坐舒适性方面,奔驰用 1,460 天的研发周期和 6,000+ 项标准控制,只为打造一把完美座椅,这其中包括可行性研究、设计、数字仿真、实物验证等各个阶段的充分测试。以 E 级车的座椅为例,就拥有:1,000+ 个精密零件、400+ 套工装模具,覆盖材料、功能、舒适与安全等 2,000+ 项专项测试及仿真,以及包括不同缝线、颜色和功能等 3,000+ 种配置组合。
奔驰 E 的加热垫面积达 0.84 平方米,除了靠背和座垫之外还覆盖了侧翼以及头部软枕。S 级轿车上甚至在中控扶手、车门扶手等处也提供加热功能,驾驶员位的加热丝长度甚至长达 39 米。并且,奔驰每张座椅内至少集成 4 个风扇,S 级轿车更多达 5 个,每张座椅都能提供 9 升 / 秒的超大风量,同时将噪音控制在 40 分贝,甚至比电脑散热风扇还安静,完美平衡散热性能与 NVH 体验。
在安全性上,奔驰采用同级最丰富的气囊,S 级轿车整车配有 18 个安全气囊,E 级车配有 13 个安全气囊。其中,奔驰独有的预防性安全系统中的侧向保护气囊(PRE-SAFE Impulse Side)利用先进的安全理念达到更出色的保护效果,在侧碰事故发生前就能将前排乘客推向远离车门一侧;S 级轿车还搭载了全球首创的后排正向安全气囊,为后排乘客提供全面的安全防护。
2025 年,梅赛德斯 - 奔驰中国生产与研发迎来第 20 个整年。如今,北京奔驰已成为梅赛德斯 - 奔驰全球生产网络中最大、最先进的制造基地之一。中国研发也已发展为梅赛德斯 - 奔驰德国以外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研发网络。中国研发团队秉持 " 奔驰标准 ",以 " 中国速度 " 加快智能化产品在中国的落地。同时,中国研发也已步入 " 以中国创新,领全球风潮 " 的发展新阶段,以越来越多的技术反哺全球市场。
(图 / 文 网通社 杜金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