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通社观察 央企基因注入,技术反哺全球,长安马自达开启新篇章。
不久前,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在重庆正式挂牌成立。这一里程碑事件不仅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整合的突破性升级,更将长安马自达——这家由长安汽车与马自达两大百年车企共同孕育的合资企业,推向了 " 新合资时代 " 的舞台中央。
8 月 4 日,长安马自达 MAZDA EZ-60 在南京工厂正式下线,新车上市即将进入倒计时。这款新车对于长安马自达而言,不仅是其首款新能源中型 SUV,还是其新能源整车出口中心的第二款全球化车型。
这不是简单的资源叠加,而是百年智慧的深度融合,一场始于中国、属于世界的产业实验正悄然开启。
回溯长安马自达二十载合资历程," 战略互信、开放共享 " 的底层逻辑已演化为全球汽车产业的范式。从早期全球化车型导入到如今的新能源转型,长安与马自达的协作早已超越传统合资的边界。
2024 年,长安马自达推出 " 合资新能源第一车 "MAZDA EZ-6,以 B 级轿车价值标杆撕开市场缺口;即将上市的 MAZDA EZ-60 则凭借 9 风道空气动力学设计、裸眼 3D HUD 及 4nm 车规级智舱芯片三项全球首发技术,重新定义新能源中型 SUV 标准。
这种合作深度远超 " 市场换技术 " 的旧模式——在研发体系中,双方工程师联合开发比例超 80%,马自达的 " 魂动美学 " 和 " 人马一体 " 基因与长安的 EE 架构、三电技术无缝融合,形成独特的 " 新合资技术语言 "。
传统合资模式常陷入 " 技术依赖 " 与 " 本土化滞后 " 的困境,但长安马自达的实践提供了破题思路。其核心在于以技术主权定义合作话语权:研发主权上,南京研究院承担马自达全球的新能源项目,中方团队主导智能化开发;产业链主权上,4nm 芯片、碳化硅电驱等核心部件实现本土化采购,降低外部依赖风险;标准主权上,中欧双标车型 MAZDA 6e 验证了中国智造的全球兼容性。
这种模式跳出了合资企业 " 代工厂 " 的宿命,使长安马自达成为技术输出枢纽。这种从资源叠加到智慧融合的转变,不仅是效率的提升,更是中国汽车工业从跟随到引领的标志。
长安马自达的研发体系不再是单向输入,而是双向赋能——马自达的操控调校与长安的智能化方案协同优化,输出符合欧盟标准的纯电产品。这不仅提升了产品竞争力,更重塑了合资企业的价值链,证明了中国智造在全球舞台的硬实力。
新央企赋能下的全球战略:从双百翻番到市场跃迁
今年 4 月,随着首款全球化新能源车型 MAZDA 6e 的成功下线,长安马自达同步发布 " 双百翻番 " 战略:新能源领域投资额 100 亿元、出海贸易额 100 亿元,实现企业产值翻番。这一雄心勃勃的目标,其底气源于中国长安汽车集团的央企资源整合能力。
在 MAZDA 6e 下线仪式上,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曾指出:" 一直以来,长安与马自达始终保持着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在战略诉求和经营理念上充分互信,在产品技术和全球化拓展上开放共享,不断探索合资合作的新生态。" 两家百年车企的联手,让 " 全球资源共享,中国技术反哺 " 的全新合作模式快速落地。
此外,长安马自达南京工厂最近下线了 MAZDA EZ-60。为了实现 EZ-60 全车 9 风道空气动力学设计的完美量产,南京工厂为新车量身打造了专属生产线,仅产线升级就投入近 2 亿元,通过 " 智能制造 + 马自达匠艺传承 " 的双轮驱动,实现全球统一的品质管控。
长安马自达作为马自达在华唯一新能源整车出口中心,正构建 " 研发在中国,智造为全球 " 的产业闭环。以 MAZDA EZ 系列为例,2025 年全面电动化计划将覆盖轿车、SUV、MPV 全品类,南京工厂生产的产品还将输出至东盟和欧洲市场。
这种全球布局不仅是对 " 双百翻番 " 的支撑,更是新央企使命的体现——将中国技术转化为全球标准。
结语
从 " 市场换技术 " 到 " 技术反哺全球 ",长安马自达的二十年进阶,恰是中国汽车工业进化的缩影。中国长安汽车集团在重庆已经完成挂牌,而长安马自达这家承载双重百年基因的企业,正以 " 新合资 " 之名,向世界证明:真正的全球竞争力,生于开放共享的土壤,成于智慧融合的勇气。
这场始于中国的智造实验,已在全球市场播下种子,未来必将收获属于所有参与者的丰硕果实。
(图 / 文 网通社 王颖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