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新闻 7 月 28 日讯(记者 石雨 实习生 杨硕)上半年保险业保费成绩单出炉。近日,金融监管总局披露行业前 6 月经营情况表,数据显示,行业在前 6 月合计揽收保费 3.735 万亿,同比增长 5.3%。其中,人身险公司保费 2.77 万亿元增长 5.4%,寿险业务表现尤为亮眼,6 月单月保费同比增长 21%,扭转年初颓势。
近日,人身险预定利率研究值调降至 1.99%,预定利率上限下调背景下,行业进入新产品切换窗口期。业内预计,保险公司与一线销售人员销售积极性将提升,带动 7、8 月保费表现。
寿险单月保费增长超 2 成,非车险表现分化
具体来看,人身险公司前 6 月揽入保费 2.77 万亿,同比增长 5.4%,寿险、健康险和意外险分别同比增长 6.6%、0.1% 和 -6.1%。其中,6 月单月寿险原保费收入为 4141 亿元,同比增长 21%,健康险与意外险单月保费表现则均有所下滑。
今年以来,寿险业务由年初的负增长,到稳健增长,且增长势头持续强劲。
" 寿险累计增速由负转正,得益于 4 月分红险、年金险等产品集中上市,以及‘报行合一’实施后银保渠道资源进一步向期缴、中长期储蓄型产品倾斜;年初由于去年同期较高基数以及各大险企切换分红险,保费规模同比有所承压,伴随市场利率的持续下行,保险产品需求有望凭借‘保障 + 投资收益共享’的特点而持续复苏。" 民生证券分析师张凯烽、李劲锋分析道。
健康险则走出相反曲线,在今年第二个季度保费增速由正转负,由第一季度的 +4.9% 降至第二季度 -1.4%。业内指出,从中长期看健康险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东吴证券分析师孙婷、曹锟在研报中分析道," 通过打通保险、体检、康复、养老、药品、医院等产业链条,建立‘健康管理 + 医疗服务 + 保险’的一站式健康生态系统,能够有效提高客户粘性,为保险业务增长赋能。"
财险方面,今年上半年,财险公司保费收入达到 9645 亿元,同比增长 5.1%,增速在上半年保持平稳。
上半年车险保费累计同比增长 4.5%,其中 6 月单月车险保费增速为 5%,较 5 月环比略有提升,与 6 月汽车产销量双增挂钩。根据汽车工业协会数据,6 月汽车产销分别同比增长 11%、14%,新能源车产销则分别同比增长 26%、27%,新能源汽车销量已占汽车整体的 46%。
基于此,东吴证券研报提出," 由于新能源车单均保费较传统燃油车更高,伴随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升,亦将增强车险保费增长动力。"
非车险业务方面,今年上半年行业累计保费同比增长 5.6%,6 月保费增速为 4.4%,环比下滑 1.9 个百分点,主要受健康险影响。从具体险种来看,意外险保费同比增幅最快,达到 11%,责任险、健康险和农险则分别实现 6.1%、5.7% 和 5.4% 的增速,对于造成目前分化原因,国泰海通证券分析师刘欣琦、李嘉木认为," 是基于政策性业务受承保季节性因素影响增长有所回落,而责任险同比增长改善,主要由于保险公司冲刺半年度业务目标所致。"
人身险预定利率下调,8 月窗口期销售积极性有望提升
业内预判,展望下半年保费数据,7、8 月则将有望成为行业保费增速高点。
7 月 25 日,保险业协会发布认定的最新预定利率研究值 1.99%,在连续两个季度低于在售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超过 25 个基点后,行业需按要求下调新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
随即,多家保险公司发声下调预定利率最高值,以中国人寿为例,其表示,调整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为 2.0%,分红型保险产品最高值 1.75%,万能险最低保证利率最高值则为 1%。旧产品将在 9 月起停售。
在此背景下,多名业内人士表示行业将抓紧 8 月窗口期推动销售,更有一线代理人表示,今年的销售业绩将主要依赖 7、8 月。
" 年初以来的低利率以及相对较高的产品预定利率,导致新单从经营视角看很难盈利,保险公司对成本收益倒挂的担忧降低了推动代理人业务的积极性。如果预定利率下调,改善了成本收益倒挂情况,我们认为保险公司的销售积极性会提升,随着代理人渠道未来在报行合一政策下进入新的销售常态,整体销售动能有望改善。" 华泰证券分析师李健分析道。
亦有业内人士表示,连续第三年 " 炒停季 " 对销售的刺激作用趋弱," 炒停售 " 难以成为营销短平快手段," 随着低利率环境延续,动态调整空间逐步压缩,当前挪储意愿受预定利率的边际影响逐步走弱。如果按照 8 月末完成调整切换,客观来看,本次调整期仅为 5 周左右,时间上仅有 37 天,较《通知》约定的 2 个月明显缩短,相比 2023 年和 2024 年,炒停时间也明显减少。监管三令五申反复强调禁止炒停售,亦是在践行保险行业定价‘反内卷’ ",中泰证券研报分析道。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预定利率调降,普通型产品下调 50bp,分红险则下调 25bp。对此非对称调降,民生证券在研报中指出,这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在长端利率中枢下行背景下,引导各大险企继续转型分红险为代表的非保证收益产品的思路,分红险占比有望持续提升,存量负债成本有望持续下降,头部险企有望凭借更为丰富的分红险产品和更强的综合投资能力而更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