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华夏能源网
在第二次破产重整后," 光伏老厂 " 无锡尚德迎来新一任托管方。
华夏能源网(公众号 hxny3060)获悉,7 月 9 日,弘元绿能 ( SH:603185 ) 公告宣布,控股子公司弘元光能(无锡)有限公司与江苏顺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顺风光电 ")签署了《合作经营协议》。公司将与顺风光电下属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无锡尚德 ")等子公司合作开展生产经营管理,以帮助顺风光电维持无锡尚德的稳定运营。
同时,顺风光电此前与厦门建发新兴能源有限公司签订的《合作经营协议》同步终止。
无锡尚德成立于 2001 年,由曾经的 " 光伏教父 " 施正荣创立。24 年时间,与其同时代的那批企业很多都已退出历史舞台。无锡尚德经历易主、托管、破产重整之后,依然还存活着。
2023 年下半年起光伏行业步入调整期,无锡尚德也再次陷入危机。2024 年 12 月,厦门市属国企厦门建发托管了无锡尚德,国资接盘各方颇为看好。然而,仅半年时间,这段合作就宣告分手。
今年 5 月 26 日,无锡市新吴法院决定对无锡尚德进行预重整,这是尚德继 2013 年破产重整后的第二次破产。目前,尚德所欠供应商、银行等机构债务 94.64 亿元,加上职工债权 16.4 万元、税务债权 4373 万元,担保债权 7975 万元,总债务约 95.88 亿元。
面对重重危机,这一次,弘元绿能老板杨建良站了出来,同为无锡知名的光伏企业家,他能否让尚德涅槃重生?
弘元看上了尚德什么?
关于托管的细节,弘元绿能表示,目前并未参与无锡尚德的重组,与无锡尚德的合作经营也不涉及资金投入。对尚德的托管,不涉及股权等问题。
不过,弘元绿能在公告中也表示 " 公司有意向作为投资人参与无锡尚德的预重整事项。" 这或许意味着弘元绿能 " 醉翁之意不在酒 ",托管只是为并购做准备。
弘元绿能为何看中了无锡尚德,可归纳为两大原因:
其一,无锡尚德在海外市场的品牌影响力仍在。
无锡尚德虽然面临破产,但品牌影响力和渠道仍在。官网显示,无锡尚德的销售区域遍布全球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 1500 多个合作伙伴,历史累计出货量超 50GW。而根据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江苏省分会 2024 年 8 月发布的消息,无锡尚德稳居欧洲 " 受欢迎组件供应商 " 前列。而这些正是弘元绿能所急需的。
弘元绿能是 " 无锡首富 " 杨建良实控的企业,原名上机数控,从设备制造转型进入硅片领域,2021 年之后又将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前后砸下 500 多亿巨资打造一体化产能。随着光伏行业大洗牌到来,弘元绿能开始感受到压力(参见此前报道:《股价跌去 90%!500 亿激进一体化后,这家 " 小隆基 " 开始暴露风险!》)。
自 2023 年第四季度开始,弘元绿能连续亏损,至今已连亏六个季度,合计亏损额 33.37 亿元。2024 年报显示,弘元绿能太阳能组件电池营收 39.46 亿元,占到总营收的 54%,毛利率却是 -12.42%。组件电池毛利率如此之低,主要缘自国内市场拖累。弘元绿能海外市场的毛利率达到了 6.27%,但营收仅 9092 万元,仅占组件电池总营收的 2%。
此时托管尚德,可凭其品牌影响力打开海外市场,弘元绿能不仅能纾解自己的组件电池业务困境,还能盘活其一体化产业链,做好了还真是一步 " 好棋 "。
其二,弘元绿能为无锡本地企业,由其托管尚德符合无锡市政府将尚德留在无锡的诉求。
弘元绿能证券部在回复媒体提问时就坦承," 弘元绿能参与有多方面原因,公司也是响应国家号召,国家目前主旋律是要做资源整合。其次,尚德是无锡当地的品牌,也承载了比较多的品牌价值和技术积累、客户资源等,所以是出于整体的综合考虑。"
" 这属于多方共赢、一拍即合的合作 ",行业观察人士胡志强表示,尚德有了金主,无锡市政府也把尚德留在了本地继续经营,而弘元绿能则通过无锡尚德的品牌可以打造全球品牌渠道。
曲折不断地易主和托管
无锡尚德是中国光伏发展史上无法移除的一座山,2005 年成为第一个在纽交所上市的中国民营企业,施正荣也由此成为当时的中国首富。
不过,在经历了至上荣光后,无锡尚德一步步陷入危机。2013 年 3 月,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尚德破产重整。彼时,资本大鳄郑建明旗下企业顺风光电以 30 亿元全资收购尚德,创始人施正荣从此退出。
在顺风光电主导下,尚德发展一度出现向好迹象,2020 年进入 Tier 1 供应商名单,2021 年更是重归全球光伏组件出货排行榜前十。可是不久,尚德就再次因货款逾期被多家供应商起诉。2022 年,还未在组件前十榜坐热,尚德就再次跌出该榜单。
此后,随着顺风系资金链断裂和郑建明失联,尚德再一次易主。2023 年 10 月底,不良资产处置公司东方资产开始实际控制顺风光电 90% 的权益,进而以大股东身份接管尚德。
令人唏嘘的是,东方资产的接管,并未让尚德走出困境。并且,短短 20 个月,尚德的托管方走马灯似的轮换了好几个。
2023 年 11 月,东方资产任命道得投资和晶优光伏创始人武飞接任尚德董事长。武飞通过道得投资持有顺风光电 10% 股权,间接持股尚德。
托管期间,武飞放话要增资 50 亿元救尚德,并为其立下了 "2026 年实现 30GW 组件销售,重回行业前 8 名;2028 年实现 60GW 组件销售,重回一线 " 的目标,还开展一系列减员增效改革。然而仅一年,武飞就卸任了尚德董事长。
关于武飞卸任原因众说纷纭。可以确认的是,2024 年全年尚德组件出货 6.76GW,还比 2023 年前三季度的出货量(6.8GW)少。
2024 年 12 月,东方资产又宣布了第二任托管方:厦门建发与顺风光电签署协议,接过无锡尚德的经营管理权,尚德新任董事长由来自厦门建发的黄昶担任。
厦门建发由厦门国资委 100% 控股,其旗下有多个 A 股及 H 股上市公司。除了尚德,厦门建发还接手了另一家重整的光伏老厂中利集团。作为财力雄厚的地方国企,厦门建发托管尚德被各方看好,认为有可能是跟中利集团整合起来。
然而,这份有效期长达五年的合作协议,也仅维持半年便成为废纸。
有观察人士评价,这两任托管方私心太重,都抱着从尚德捞一把的心态,没有真正为拯救尚德努力。
武飞担任一把手期间,50 亿增资承诺一直未见实质性进展,却关闭了尚德无锡、常州两大组件生产基地,仅保留凤阳基地部分产能,部分订单转向由晶优光伏代工。很多尚德的老员工也在此期间离开。武飞的一系列操作引发质疑,被认为是 " 以尚德资源反哺晶优 "。
此后,双方还陷入了法律纠纷中。武飞通过他实控的泰安晶优光伏有限公司和泰州晶优新能源有限公司对 SinoAllianceCapitalLtd、东方资产、无锡尚德及其母公司顺风光电提起了诉讼,案由分别为债权人撤销权纠纷和买卖合同纠纷。
而厦门建发在托管无锡尚德期间,无偿使用尚德品牌、客户资源和渠道进行销售,但签单和回款却流向 " 建发系 " 公司,这也引发各方关于厦门建发 " 掏空品牌资产,侵害股东、债权人利益 " 的质疑。
弘元绿能能否 " 拯救 " 尚德?
弘元绿能此次成为了尚德的第三任托管方,下一步如果成功 " 吞下 " 无锡尚德,杨建良将成为继施正荣、郑建明、东方资产之后,尚德的第四任 " 主人 "。
从 2013 年至今,无锡尚德已经历了数个 " 白衣骑士 " 的 " 拯救 ",却仍未摆脱困境。这一次,弘元绿能和杨建良有希望将尚德拉出 " 火坑 " 吗?
本轮洗牌中,随着市场的供需错配和激烈内卷,无锡尚德曾经的市场份额其实早已被其他企业蚕食殆尽。
另外,公开信息显示,无锡尚德现有 9 条光伏组件产线,产能共 5.5GW。其中,无锡基地名义产能 5GW。但是,无锡基地的有效产能却仅有 2.5GW。还有消息称,目前,尚德在无锡和凤阳的两个生产基地都只有一条产线处于开工状态。
并且,尚德的这些产线偏老旧,并不具备竞争优势。产能最新的凤阳基地组件产能,2022 年底引进,至今也有三年。
有业内人士表示,无锡尚德目前唯一的价值就是品牌,但对海外市场而言,如果停产半年,这块牌子也就凉了。
另一方面,弘元绿能在 6 个季度合计亏损 33 亿元,其现金流已经非常紧张。到 2025 年一季度末,弘元绿能仅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就高达 131.08 亿元。同期,其货币资金仅有 52 亿元,远远无法覆盖上述债务。
在此压力下,即使杨建良真的有心参与尚德重整,也未必能拿得出钱来为尚德填窟窿。
不过,需要注意到,尚德未来的发展走向,并不是弘元绿能,或者尚德自己能够决定的。这件事牵涉到很多不同参与方的利益。
对地方政府来说,有 24 年发展历史的尚德是一块 " 活招牌 ",这个品牌就此消失将是巨大损失。也是基于此动机,无锡市政府一直努力保住尚德这块招牌不倒。此次弘元绿能托管尚德,也被认为是地方政府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光伏行业迟迟无法实现产能出清,原因之一就是有地方政府的插手,大量本该被淘汰的企业和产能死而不僵,整个行业生态长期停留在底部。无锡尚德的经历就是明证,失败的企业很难死,甚至是企业死了产能还在。
恰如人民日报金社平文章《在破除 " 内卷式 " 竞争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所言:地方保护主义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造成市场分割;经营主体退出机制不健全,加剧了竞争扭曲。
" 死又死不了,活又活不好 "。与其将大量财力浪费在这类僵尸企业身上,拖累整个行业复苏,还不如放大格局、潇洒放手,把市场留给更有活力的企业,让行业尽快回归健康生态。从这个角度来看,弘元绿能拯救尚德的意义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