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钛媒体 12小时前

京东 3C 赚钱,外卖花

文 | 光子星期

受消费情绪的提振,和国补红利期的持续,京东财务表现还在继续 " 狂奔 "。

5 月 13 日,京东集团发布了 2025 年第一季度业绩,该季度总营收 3011 亿元人民币,超过了 2894.4 亿元的市场预期,同比增长 15.8%,而去年同期增速为 7%,这一增速再次刷新了去年第四季度的成绩,创下了近三年最高同比增速纪录。

其中,电子产品及家用电器商品收入近 1443 亿元,同比增长 17.1%;日用百货商品收入 980 亿元,同比增长 14.9%;服务收入 588 亿元,同比增长 14%。

同时,京东一季度的季度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速超过 20%,已连续 6 个季度保持同比双位数增长;第三方商家成交用户数和订单量亦保持了同比双位数增长。

综合来看,京东能够保持强劲增长,依然来自于 3C 家电这一核心品类的拉动。而日用百货商品能够实现双位数增长,亦同样受益于 3C 家电的流量交叉。

不过,国补属于短期性政策利好,不具备长期可持续效应,也并未从底层逻辑上改变电商的竞争格局,京东的下一个增长重心,还得落在外卖等新业务板块上。

从目前京东在外卖业务上的投入和决心来看,外卖显然是未来几年的 " 主力引擎 " ——短期依靠国补刺激下电商基本盘的提升,来补平外卖砸钱的资金缺口;中长期的目的是用外卖养成的履约和供给,为即时零售提供增长。

赚钱效应还能持续多久?

不可否认,国补是京东当下高增速的最重要推手,这一点直接反映在 3C 家电品类营收的持续增长上。

接近 20% 的综合国补率,一方面大幅提升了用户的购买热情,另一方面也减缓了京东自身补贴的压力,带来了利润的加速释放。此前为应对拼多多的猛烈进攻,京东被迫重回 " 价格战 ",在补贴方面投入了巨额资金。

2022 年底,刘强东在京东零售内部大会上明确将 " 低价战略 " 列为京东零售未来三年的核心战略,他指出 " 低价 " 是京东过去成功的关键武器,也是未来的唯一基础性武器。以京东超市的百亿农补为例,仅此一个项目,过去一年就投入 35 亿元。

财报数据显示,2025 年第一季度京东 Non-GAAP 净利润为 117 亿元,同比增幅 31.5%。这不仅是因为在许冉上任后,营销等成本支出费用增长控制得不错,也来自于国补之下毛利的提升——给到用户的补贴大部分由政府承担,并未进入京东的销货成本之中。

但需要注意的是,短期销量的快速爬坡,本质上也是对用户未来需求的一种提前 " 预支 ",同时国补效应已有转弱趋势。换句话说,国补这阵 " 东风 " 带来的红利期或许已到尾声,京东还需要寻找更多增长点。

从去年开始,京东开始为京喜倾斜资源," 特价 " 成为 APP 首页一级入口,希望利用产业带白牌拉动日用品板块的供给和增长。体现在本次财报中,一是以达达、京东产发、京喜为代表的新业务营收 57.5 亿元,同比增长 18.1%;二是探入下沉市场所带来的用户数和活跃度、留存率、复购率的提升。

此外,京东也开始发力品牌合作,从供给侧为生态引入更多 " 活水 "。第一季度,京东与小米等数码产品品牌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同时线上首发包括莱珀妮、Crocs、Massimo Dutti 等多家时尚品牌新品。

近日,京东还与胖东来联手打造京东物流许昌供应链产业基地,预计于今年 6 月全面投入运营。

当然,这些动作仅是京东 " 全面战争 " 中的局部突破,其重兵所指,还是以外卖为代表的即时零售。

据媒体报道,京东 2024 年 GMV 在 4.5 万亿元左右,而淘天、拼多多、抖音电商分别为 8 万亿、5.2 万亿、3.34 万亿。可见,京东并未如此前业界所称 " 已成行业老四 ",但其基本盘确实面临被赶超的可能性。

新业务成 " 破局 " 希望

高调回归一线后,刘强东亲自参与到外卖和即时零售业务中。据悉,今年一季度刘强东每周都会参与外卖的决策会议,甚至穿上了丢下多年的工服,亲自上阵为用户送外卖。

这足以体现京东在外卖和即时零售领域的决心。尽管外卖业务短期内还无法对整体营收做出有效贡献,但单量增速无疑是新业务中最快的。

我们此前曾分析,3C 家电品类一直是京东的主阵地,但也是低频消费场景,无法带来 APP 的打开频次提升。因此以外卖为代表的即时零售业务,不仅是对美团的回击,也是一种投流和获客手段。

针对外卖行业前两名选手,京东外卖的突破口在于三个方面:用户对 " 食品安全 " 和 " 品质外卖 " 的需求、商家对 " 合理化佣金 " 的需求、骑手对 " 更好保障 " 的需求。

短期来看,刚处于起步阶段的外卖业务,对京东而言还在巨大的投入期。刘强东希望外卖业务可以 " 眼光长远 ",并未设定短期的收入和利润考核目标,并多次在内部表达了对于外卖和即时零售业务 " 坚决投入 "、" 投入不设上限 " 的态度。

有知情人士透露,当前外卖补贴花费在 20 亿元左右,预估到 7 月份就将花完百亿,到年底或许将追加 50 亿左右。而在达到 2000 万单基本盘后,理想化下的单均亏损在 4.5 元,后续配送费补贴分成可能调整,骑手花费也会优化,例如提高订单密度。同时自 5 月开始,商家将正常收佣。成本压缩优先级,为 B 补优先压缩,其次 C 补,最后是骑手。

补贴之外,骑手端的投入亦不可低估。京东此前就已拍板 " 一线员工不允许外包 " 的决策,在运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京东的全职骑手招募目标从周维度改为天维度,规模计划也从最早的 5 万名,提升到 10 万名,再到如今的年底至少 20 万名。

在京东全额承担全职骑手的企业和个人社保费用情况下,仅新增骑手的成本支出,预估一年就将达到数百亿规模。

如同前文所说,京东当下的策略在于 " 南水北调 " ——借助国补刺激下带来的电商营收和利润提升,转而投入补贴外卖和即时零售战场的基础建设。

在决心和不计代价的投入之下,外卖业务的表现确实担起了全村的希望。许冉在财报会议上表示,京东外卖日均订单量超过预期,将很快超过 2000 万单,骑手工服长期处于缺货状态。

在刘强东 " 只赚取微薄利润 " 理念下,从长期来看,外卖很难为整体利润作出太多贡献。除了协同和强化电商生态外,供给和履约才是核心目标:第三方卖家是京东三大必赢之战中开放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代表着京东 SKU 的丰富程度,而履约则是京东即时零售当下和对手最大的差距所在。

总的来说,外卖已成为京东下一个 " 必赢之战 "。如同许冉所说,外卖业务深植于京东整体业务生态,而不是一个非常割裂、独立的业务。而包括外卖在内的即时零售,未来在用户、供给还有履约等方面,可以和现有的业务产生巨大的协同价值。

结语

随着近期淘宝闪购的入局,即时零售领域 " 三国杀 " 格局的白热化程度还在进一步加剧。

相较美团和饿了么的骑手规模,京东在运力上的差距还需要较长时间去进行弥补。而更多停留在商超体系上的即时零售业务,也更偏向于 " 有什么卖什么 "。

外卖方面,京东暂未摆脱 " 强拉硬补 " 的模式,尽管当下单量增长迅猛,但在补贴力度降低后如何转化为留存,也是京东需要强化的 " 内功 "。

外卖运力算法的核心壁垒,是通过数据、订单和时间沉淀形成的,美团、饿了么由于入局时间已久,在配送侧的算力和配送产品已经迭代多次。京东要达到友商的基础水平,在后台研发和算力方面一样需要经过长时间的优化。

5 月 13 日,多部门约谈京东、美团、饿了么等平台,要求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公平有序竞争 "。

这一信号也代表着外卖等即时零售领域,已经无法再像当年的网约车行业一样野蛮生长,依靠补贴和狼性文化就可以打天下,全方位的基本功和一线人员 " 打硬仗 " 的能力,才是决定着京东能否突围的长期因素。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