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财联社-深度 19分钟前

投行争抢香港 IPO 份额,港股 IPO 持续回暖,募资额同比大增 198%

财联社 5 月 14 日讯(记者 陈俊兰)香港资本市场正迎来双向复苏的新格局,一方面,伴随监管环境优化和市场机制完善,中概股回归浪潮持续升温;另一方面,在流动性改善、上市制度改革等多重利好推动下,香港 IPO 市场呈现全面回暖态势。

华创证券首席分析师徐康表示,预计 A 股逐步实现 IPO 常态化的背景下,公司赴港上市仍是优选,一方面通过港股上市吸引国际资金,拓展国际化业务布局;另一方面借助港股市场的国际化平台,提升全球影响力。

21 家企业港股 IPO,募资额同比增长 198%

回顾年内港股 IPO 发行情况,Wind 数据显示,截至 5 月 14 日,港股市场今年已经迎来 21 家企业上市(按上市日期统计),合计募资 234.72 亿港元,与去年同期增长 40%(去年 15 家);实际募资总额同比增长 198.33%。其中,实际募资额超过 20 亿港元的新股有 4 只,超过 10 亿港元的有 8 只。

目前,港股市场已完成招股待上市的新股还有绿茶集团和宁德时代,Wind 数据显示,绿茶集团的实际募资总额为 12.1 亿港元,宁德时代的实际募资总额为 310 亿港元。其中宁德时代是今年登陆港交所的第 3 只 A+H 新股。

此外,通过港交所聆讯程序但暂未启动公开发售的企业包括开启招股的还有派格生物、明基医院、吉宏股份以及 MIRXES 等四家发行人。

目前还有 149 家公司递表状态显示为 " 处理中 ",从港交所处理中的上市申请数量上看,前三大行业分别为信息技术、医疗保健和可选消费。整体上看,今年以来,在港交所递表的内地企业除了首次地表的外,还有两种类型比较集中,一是由申报 A 股、美股等海外市场 IPO 转向申请港股 IPO,二是多家 A 股上市公司选择赴港双重上市。

对于港股 IPO 回暖趋势明显,浦银国际研报指出主要由三大核心因素驱动:一是中国 AI 技术突破使得港股市场情绪和信心得到修复。当市场情绪乐观时,IPO 市场通常较活跃,投资者参与积极性较高。二是随着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南向资金与外资的共同净流入,港股的流动性显著改善,有助于活跃港股 IPO 市场。三是打新赚钱效应更明显,机构参与积极度提升,也吸引了较多个人投资者参与。2025 年新股首日破发率仅为 28%,远低于去年同期的 50%。

华泰、中信保荐数量最多

Wind 数据显示,2025 年来,共有 23 家投行参与了 21 只港股的 IPO 的保荐工作其中,中资大型投行稳坐保荐业务量首席。

具体来看,华泰国际和中信国际的保荐家数最多,为 4 家,份额占比 38.1%。其次,中金公司、高盛以及招银国际分别为 3 家;摩根士丹利和富瑞金融为 2 家。

海通国际、卓耀资本、日进资本、汇丰国际、美林证券、光银国际、建银国际、财通国际、中信建投国际、中国银河国际证券、浦银国际、东方证券国际、花旗、瑞银集团、工银国际、德意志证券等在内的 16 家投行,目前在港股上市工作中都只保荐了 1 家上市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从港股 IPO 企业类别观察," 新消费 " 与 " 硬科技 " 领域企业正逐渐成为推动港股上市热潮的核心动力。2025 年开年至今,消费板块在港股市场持续保持亮眼表现,始终占据市场优势地位。年初以来,港股市场上市首日表现最为突出的两只新股均诞生于消费赛道,其平均涨幅突破 40%,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与市场吸引力。

展望未来,浦银国际首席策略分析师赖烨烨认为港股 IPO 市场行业格局将延续 " 科技 + 消费 " 双轮驱动的态势。在科技领域,人工智能产业链及其应用将占据主导;消费方面,则以 " 悦己 " 消费为主导的非传统细分消费赛道为核心。这些行业的 IPO 有望享有更大的市值空间、更高的估值水平,以及更高的认购倍数,这有助于在上市后获得更好的股价表现。

相关标签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