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经济观察报 22小时前

关于呼吸业务的革新答卷:GSK 如何全面升级产品、模式与团队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如约而至,葛兰素史克(GSK)作为连续八届参展的 " 老朋友 ",在呼吸领域持续加速研发,今年更是携旗下完整的呼吸产品管线从预防到治疗,从吸入式制剂到生物制剂再次参展,交出一份亮眼的 GSK 呼吸革新答卷。

" 这三年,我见证了 GSK 呼吸业务的变革。"GSK 副总裁、中国呼吸业务负责人余锦毅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专访时如此开场。

三年前余锦毅加入 GSK 时,公司呼吸产品线还以吸入制剂为主;三年后,GSK 已经构建了从预防到治疗再到全程管理的完整呼吸健康生态系统。这场变革不仅仅体现在产品线的丰富,更是治疗理念、服务模式和产业生态的全面升级。

这场全面升级的背后,是 GSK 变革的最佳印证,更是中国医药行业黄金三年的时代缩影。带量采购常态化、创新药审评审批加速、医保目录动态调整等一系列政策重塑着行业格局。据统计,近三年来中国创新药审评审批速度提升显著,2024 年创新药获批数量是 2018 年的 5 倍以上1。与此同时,国家医保谈判通过双 " 通道 " 等机制大幅提升创新药可及性,惠及更多患者。

作为全球呼吸领域领导者,GSK 在这片变革的土壤中深耕的路径选择,颇具启示意义。从吸入制剂到生物制剂,从单一产品到全程管理,GSK 呼吸业务正以一场静默而深刻的变革,重新定义呼吸疾病治疗的未来。

余锦毅说,如果一个医药企业只是以盈利为目的,很难真正地突破成为一个伟大的企业。GSK 不仅是在做产品,更是在构建一个以患者为中心的呼吸健康生态系统。这个系统包括创新药物、诊疗方案、疾病管理和预防体系,从而真正实现从 " 治已病 " 到 " 防未病 " 的转变。

管线革新: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保护

" 三年前,我们的产品管线以吸入制剂为主,在当时布局非常全面。" 余锦毅回忆道。当时 GSK 已经拥有 ICS+LABA、LABA+LAMA、ICS+LABA+LAMA 等不同组合,覆盖了从哮喘到慢阻肺等气道疾病患者的需求。

在当时,这些吸入制剂为大量患者提供了有效的症状控制方案。根据中国权威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我国哮喘与慢阻肺患者总数庞大,分别约超 4000 万2和近 1 亿人3。这类吸入制剂是满足他们治疗需求的基础用药。

然而,随着临床实践的深入,医疗界逐渐认识到即使规范使用吸入制剂,仍有相当比例的患者会出现急性发作和急性加重。

该发现促使 GSK 重新开始思考呼吸疾病的治疗路径,以求为这些难治性患者提供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这一思考推动了 GSK 在呼吸领域向生物制剂的战略转型。三年来,GSK 成功上市了靶向白介素 -5 的生物制剂新可来 (美泊利珠单抗),并快速拓展其适应症。

余锦毅说,这一产品上市时,中国呼吸领域生物制剂的渗透率相对较低,但近几年有大量的生物制剂涌进市场以满足患者的需求。生物制剂的一大特点正是拥有不同的适应症,因此加速拓展适应症尤为重要。

他强调,GSK 非常重视中国市场,从新可来 在中国的适应症拓展便可见一斑。

新可来 在国内的上市历程堪称 "GSK 速度 " 的缩影:从 2022 年 6 月首次获批用于治疗成人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到 2024 年 1 月获批重度嗜酸粒细胞性哮喘(SEA)适应症,再到 2025 年 1 月获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适应症。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适应症的申请也已递交。

由此 GSK 的呼吸管线完成了从预防使用的疫苗,到治疗使用的吸入制剂、生物制剂、长效生物制剂完整拼图,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保护。

" 可以看到,GSK 在生物制剂的赛道满足气道疾病的方面有很大变化。但同时,我们不仅仅局限于新可来 这个在全球相对成熟的产品。" 余锦毅特别强调了一款创新药物——德莫奇单抗(Depemokimab)的重大意义。他透露,德莫奇单抗是全球首个进入Ⅲ期临床阶段、仅需每 6 个月注射一次的超长效 IL-5 靶向生物制剂,目前已在中国成功递交重度哮喘和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适应症的上市申请,有望实现全球同步上市。

在余锦毅看来,这不仅是 GSK 呼吸管线的升级,更是中国在全球医药市场地位提升的体现。" 德莫奇单抗有望实现中国与全球同步上市,这不仅意味着我们的产品所带来的治疗方案的变化,更意味着 GSK 格局的变化和中国地位的变化。"

这种变化得益于中国药品审评审批制度的改革。余锦毅指出:" 近年来,中国加速了创新药物的审批,也加快了创新药物进入国谈的节奏。同时,国家又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速国谈药物的可及 "。这些政策红利为创新药物快速惠及中国患者提供了制度保障。

据悉,超过 80% 的 GSK 中国研发项目已并入全球同步开发,其中超 60% 的在研产品管线为呼吸 / 免疫性疾病。目前超 20 项临床研究项目正在开展;未来三年,GSK 预计约 18 项新产品及新适应症将在中国获批上市。

模式创新:构建 " 心系患者 " 的生态系统

" 如果一个医药企业只是以盈利为目的,很难成为真正伟大的企业。" 余锦毅的这句话道出了 GSK 业务模式变革的核心驱动力。

这种认知推动 GSK 实现了从 " 引入单一产品 " 到提供全方位疾病管理解决方案的深刻转型。GSK 与四川西部医药技术转移中心、华西医院共同推进的嗜酸性粒细胞(EOS)规范化诊疗中心项目,是这种变革的生动体现。

余锦毅解释说:"EOS 就像身体中的警报器,其数值增高意味着 2 型炎症的发生。但在实际诊疗中,这个重要的生物标志物常常被忽略。"

该项目通过助力医院构建 EOS 增高相关共病门诊,帮助患者在常规检查发现 EOS 异常时获得专业化诊断。" 当患者在体检、因疾病做血常规的时候,发现 EOS 的增高异常后,患者就可以在共病门诊,得到专业化诊断或者多学科诊断,免去了患者看病不知道应该跑哪个科的困惑。" 余锦毅说。

不仅如此,在数字化浪潮下,GSK 还积极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渠道患者服务生态。GSK 已与京东、阿里等互联网企业合作,通过互联网医院提升药物可及性。同时,GSK 也在探索与本土科技公司合作,通过远程代表和数字化平台开展高质量的医生教育,提升整体的诊疗水平。目前,这些举措已取得了显著成效。更重要的是,数字化工具帮助实现了整体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偏远地区患者也能获得专业的诊疗建议。

余锦毅表示:" 中国有很多患者因为对疾病的认知缺失、导致耽误了治疗的时机,或者无法实现长期良好的慢病管理。未来 GSK 在支持医生高质量的学术交流的同时,也将响应国家号召,继续大力支持针对公众的健康科普和疾病教育,提升患者认知,提高全民的健康素养。"

团队赋能:将创新价值普惠给患者

面对业务模式的深刻变革,GSK 呼吸团队在这三年中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余锦毅分享了一组令人印象深刻的数据:虽然团队规模与三年前基本持平,但生产效率提升了 2 到 3 倍。这种效率提升的背后是团队能力的系统性重构。

余锦毅提出了优秀的医药代表需要具备的四大关键能力:政策解读能力、专业学术能力、渠道建设能力和数字化应用能力。" 现在信息不对称性越来越低,海外发表文章 3 分钟内就能被国内同行看到。我们必须比以往更专业,才能与医生高效交流,进而帮助医生为患者提供合适的治疗方案。" 余锦毅强调。

GSK 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为员工提供了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也为组织注入了持续创新的活力。通过系统的培训体系和实战锻炼,GSK 培养了一支既懂医学又懂市场,既专业又创新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 现在的学术活动平台种类和数量是三年前的几十倍,而我们在执行同时,还始终秉持最高的合规标准。" 余锦毅表示。

这种合规意识使得 GSK 在日益规范的医疗环境中始终保持稳健发展。通过创新的合规的学术推广模式,GSK 不仅赢得了医疗专业人士的信任,也为整个行业的规范化发展树立了标杆。

" 心系患者 面向未来 "

面向未来,余锦毅描绘了 GSK 呼吸业务的发展蓝图,主要包括三大战略方向:加速生物制剂上市并拓展适应症,持续推进规范化诊疗等项目,积极响应国家医保政策。

在余锦毅的规划中,GSK 呼吸业务将继续秉承 " 心系患者 " 的价值内核,通过持续创新让更多患者实现 " 自由呼吸,美好生活 "。

GSK 的目标不仅仅是让患者的检测指标好转,更是要帮助他们回归正常、有质量的生活。当一个患者能够自由呼吸、安稳睡眠、重新闻到花香时," 创新价值惠及患者 " 的愿景才变得真实可感。

这一理念已经融入 GSK 的业务实践中。从创新药物的研发上市,到诊疗模式的优化升级,再到全程疾病管理服务的提供,每一个环节都体现着对患者需求的深入理解和深切关怀。

参考文献

[ 1 ]

我国创新药获批上市呈井喷效应 20250703 人民日报海外版 https://app.xinhuanet.com/news/article.html?articleId=a01af75c07566535d6f293655483e63a

[ 2 ]

Huang K, Yang T, Xu J, et al. Prevalence, risk factors, and management of asthma in China: a national cross-sectional study. Lancet. 2019;394 ( 10196 ) :407-418. doi:10.1016/S0140-6736 ( 19 ) 31147-X

[ 3 ]

Wang C, Xu J, Yang L, et al.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China ( the China Pulmonary Health [ CPH ] study ) : a national cross-sectional study. Lancet. 2018;391 ( 10131 ) :1706-1717. doi:10.1016/S0140-6736 ( 18 ) 30841-9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