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镜像工作室,作者 | 程大发,编辑丨周近屿
从工作的第一天起,27 岁的金明就意识到 " 我不想工作 "。为此,她定下了 100 万存款的目标," 攒够就辞职,用利息过日子。"
像金明一样," 用利息生活 "" 提前退休 " 曾是许多年轻人的浪漫想象。在银行存款利率较高的前几年,不少人的确通过高息大额定存的收益实现了 " 低欲望躺平 " 体验。为了获得更高的收益,一些人甚至成为 " 存款特种兵 ",不惜坐飞机和高铁,跨省、跨市存钱。(详见镜相工作室此前内容:攒够 10 万,我选择裸辞用利息生活)
但近年来,存款利率一直处于下降通道,短期利率进入 "0 字头 "(注:一年期定期不足 1%),中长期利率也全面进入 "1 时代 "(注:三年、五年定期利率普遍不足 2%)。曾经用利息过上低欲望生活的年轻人们,如今已很难覆盖日常生活开支。
有人重新回到职场上班;有人调整了储蓄目标;还有的人,将目光转向了理财投资提高收益,通过余额宝或债基、黄金和指数基金做 " 新三金 " 配置成为热门话题。
金明属于后者。今年初,一度追着高利率银行存定期的她,将到期的存款全换成了黄金基金。7 月,她又将大部分的钱投入基金市场。在低利率时期,越来越多的 " 金明们 " 重新对存款排兵布阵,试图寻回对生活的掌控感。
" 用利息生活 " 的梦碎了
金明曾经问过 AI:如何能快速获得一百万,实现 " 退休自由 "?答案很多,但本质都一致:极致储蓄,拼命开源。
她生活在山东济南,每月最大的开销是房租,好在合租房租金便宜,加上水电费和物业费,每个月需要不到 1000 块。为了存钱,她早餐只吃 3 块钱的包子,午餐不到 20 块钱,晚餐基本不吃。" 一是要减肥,二是不会做饭,在外面吃还挺贵的。" 她说。
为了多攒一点钱,她还运营了一个自媒体账号,收入虽然不高,但是经常能接到一些护肤品和咖啡饮品的商单,既能开源又能节省相关开销。
工作 5 年后,她攒下了 10 多万元,将所有的钱都放在余额宝里。2023 年,她听说地方银行的存款利率很高,又化身 " 存款特种兵 ",将存款分成几份,以半年到一年为周期,腾挪不同的银行存定期。
当时,银行存款的年利率最高 3.2%,10 万元存款每年能有近 3000 元利息,足够她支付一季度房租。靠着这样的节俭和开源,她一步步走近 " 用利息生活 " 的目标。
但近几年来,随着银行利率普遍下调,她发现存款的收益越来越低,到今年 7 月,就算存到利息最高的银行,月利息也不足 200 元。一度令她感到迷茫。

这是像金明一样 " 用利息生活的年轻人 " 面临的共同问题。3 年前,攒够 100 万的三三旅居各地后,住进惠州的养老小区,主要靠 75 万定存的利息生活。但随着利率下行,月利息已经难以覆盖他每月 3000 元开支。
" 我感觉对未来还是比较担忧的,一方面利率降得太快了,另一方面又没有太好的投资产品供选择。" 三三说。
在小红书上,# 用利息生活 # 阅读量已经从去年的 1.4 亿,提升至如今的 4.3 亿,但内容已经从分享生活和存款收益更多转向了讨论理财配置。
在豆瓣 " 用利息生活 " 小组,很多人发帖问:三年 / 五年前的定存马上到期了,以后该何去何存?
这个拥有 70 多万成员的小组,是梦想用利息生活的年轻人聚居地,他们会在小组中分享储蓄经验。前几年的讨论帖中,三年期的定存利率普遍高于 3%,最高的甚至能达到 4.8%;到了今年夏天,在一条 " 求 3% 利率定存推荐 " 的帖子下面,组员们讨论来讨论去,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现在定存利率能到 2.5% 就算不错了。
于是,有人宣布 " 用利息生活梦想破裂 ";有人提高了 " 退休自由 " 的门槛,将储蓄目标从 100 万增加到 200 万;还有人则因为利息不能覆盖日常支出,已经重回职场。

更多的人则是将目光转向投资理财。今年以来,与储蓄利率下降相对的是,黄金价格频频上涨,权益类基金净申购规模创近三年新高。曾把安全感寄托给利率的年轻人,将目光转向了投资市场。
去年 11 月,金明在支付宝买入了 1000 元黄金基金试水,发现赚钱后逐步加仓到 5 万元;今年 7 月,黄金涨势放缓,她又将更多的钱投入风险与收益更高的指数基金。但不管重心在哪里,她始终保持在不同市场均有资金。
" 不能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她说,投资市场大起大落,单押权益基金或者黄金也都风险颇高。这也是降息潮下,年轻人的普遍选择。
年轻人转战 " 新三金 " 配置
金明从事互联网营销工作,每天需要花大量的时间上网,熟知流行趋势和热点。今年 6 月以来,她在网上频繁看到 " 新三金 " 这个词。
所谓 " 新三金 ",是一种理财组合,也是今年流行起的一种配置方法,将余额宝或债基作为底仓,黄金基金对冲风险,指数基金或权益基金抓住市场机遇。三者各司其职,既有流动性,也有抗风险能力。
28 岁的小苏通过不少踩坑的经历,才形成了如今的 " 新三金 " 配置。他现就职于深圳的一家半导体公司,曾因为轻信数字货币的传销,被骗了 1 万块积蓄,后面他一头扎入股市又全亏损。过去的经验教会他:" 要避免高风险理财。以前是看好一个产品就 all in,现在明白了把鸡蛋分开放,才能抗住风浪。"
于是,他配置了当下热门的 " 新三金 "。余额宝里留 3 到 6 万应急和日常支取;每天定投债券基金和黄金基金——前者涨跌温和,当作长期存款,后者与其他资产对冲风险,稳中有涨;指数基金追求更高的收益。
靠着这样的理财组合,无论行情如何震荡,他的收益始终稳中有涨。到今年,他已经攒下了 24 万元,其中理财收益率达到 12%。
三三的经历与小苏类似,退休前他曾尝试过单一的理财投资。一次是尝试虚拟币爆仓,另一次是炒股,两次投资均损失惨重,
如今,他明白了,投资最重要的不是追求高收益,而是把控好风险。
对于许多用利息生活的人来说," 新三金 " 满足了这一核心诉求:虽然收益没有高风险资产那样显著,但能在低欲望的生活里维持基本生活节奏和心理确定感。
事实上," 新三金 " 并非凭空出现。早在 1987 年,美国经济学家哈里 · 布朗就提出了相似的 " 永久投资组合 " 理论:把钱平均分配到股票、长期国债、现金与黄金,并定期再平衡。历史数据表明,采用永久组合配置的投资组合长期内不仅实现了稳健收益,还有效控制了风险。雪球网的回测数据也显示,过去 30 多年,这类配置的年化收益约为 7%,波动率可控。
越来越多人开始逐步意识到配置的重要性。蚂蚁财富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 4 月底,已有 937 万 90 后、00 后配置了 " 新三金 "。
新三金分散风险的特性和金明的需求也不谋而合。她不是一个高物欲的人,50 块钱买的棉服可以穿 4 年," 反正保暖就行 "。
她想快点存到 100 万,然后过相对自由的生活。在支付宝上,她配置了 2 万黄金基金、2 万余额宝基金,剩下的则全部买入高风险也高收益的指数基金。

" 上半年投资黄金赚了几万块,所以我觉得我可以拿出一部分收益去尝试(更高风险)了。" 她解释。虽然增加了指数基金占比,但跟小苏、三三等人一样,她仍然希望通过新三金配置分散风险,不要太冒进。
重建自己的生活秩序
今年 7 月,金明正式开始了她的 " 用利息生活 " 实践。
在支付宝等不同平台上,她关注了 80 多个投资理财博主。每天,她都会看完所有博主的理财操作,再结合自己的需求,在下午 3 点前完成基金的买进卖出。
她的生活被切成节奏清晰的三段:早晨,利用洗漱时间看完理财博主的分析视频;中午吃饭时,阅读所有对基金行情的分析;晚上回到合租屋,在室友吵闹的背景音中复盘当天市场走势。
今年,她已累计赚了 3 万多,平均下来收益不仅覆盖每月日常支出,还提升了她的日常生活质量。她给自己预留了一笔与朋友聚会用的 " 快乐基金 ",偶尔收益较高的时候,她还会买杯奶茶奖励自己。

她把理财经验发在小红书上,很快积累了 3 万多粉丝。她和粉丝们每周在群里交流心得,金明常提醒大家:" 我是偏激进的,你们想稳一点,就多买债基一类风险偏低的。"
看着群友陆续盈利,她突然意识到:为了逃离工作而开始的理财,却帮助她找回了在工作中丢失的价值感。
过去几年,金明一直处在迷茫和不安中。生活里,她陆续经历邻居的离世、亲戚生意破产;职场上,她也因为公司裁员突然失去了上班搭子。金明对未来产生了一种深切的焦虑:" 万一被裁的是我呢?万一生病的是我爸妈呢?"
最焦虑的时候,她看遍了支付宝上的保险产品,还给自己买了重疾、意外等保险。那时候,唯一让她安心的是存款上涨。因为钱每上涨一分,未来就多一分的保障。
这是一种对生活的掌控感。金明说,她常常在工作中深感无力:" 有时候已经付出了十分努力,但项目就是只能做出两分成果。" 但这几个月来,她 " 投入六分精力就能看到五分回报 ",那种努力与回报的对等,就是掌控感的切实证明。

这也是理财配置带给年轻人的共同的底气。在黄金短期价格像 " 跳楼机 " 一样剧烈波动时,小苏收益稳定,心态也保持平稳;三三也并不打算结束自己的退休生活,他打算将到期的 75 万存款重新分配,换成 " 新三金 " 收益,继续实现 " 局部躺平 "。
用利息生活,像是一场被打断的美梦;而 " 新三金 " 配置理念,则是在梦醒后的尝试。它或许不能通往财富自由,却是年轻人们试图重建生活秩序的新方式。
参考资料
21 世纪经济报道:《存款利率又双叒下滑!9 月份 5 年期已跌至 1.519%》
雪球网:《哈利 · 布朗的永久投资组合:核心观点与对普通投资者的启示》
三联生活实验室:《" 低能耗 " 青年,正在用 " 新三金 " 搞钱》
【版权声明】所有内容著作权归属镜相工作室,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形式使用,另有声明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