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月以来,猪价快速下跌,全行业面临阶段性亏损。"2025 年 11 月 4 日,全国生猪养殖龙头企业温氏股份(300498.SZ)在其发布的公告中如是称。
根据中国农业信息网数据,今年以来全国瘦肉型白条猪肉出厂价格指数(下称 " 猪价 ")持续下跌,并于 10 月 13 日创下了近七年新低,报 14.55 元 / 公斤。但也正是从 14.55 元 / 公斤起,猪价开始企稳回升,至 11 月 4 日报收于 16.17 元 / 公斤,三周时间上涨了 11.13%。
那么,猪价短期内的强劲反弹势头,会带来生猪养殖业的困境反转吗?
国信期货农产品分析师覃多贵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消费端来看,虽然每年 11 月至次年 1 月是消费逐步增加的时间段,但消费旺季并不意味着猪价便会上涨," 考虑到前期仔猪出生情况及二次育肥带来的供应压力后移,预计本轮猪价反弹的持续性有限 "。
全行业面临阶段性亏损
Wind 平台信息显示,包括温氏股份、牧原股份(002714.SZ)等在内,当前生猪养殖业的上市公司共有 7 家(不包括新三板)。根据刚刚披露的 2025 年第三季报,上述 7 家猪企第三季度的业绩,无论是环比还是同比,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具体来看,7 家猪企第三季度共实现营业收入为 704.43 亿元,低于第二季度的 757.72 亿元和去年第三季度的 780.48 亿元;实现的归母净利润为 57.68 亿元,更是远远低于第二季度的 79.62 亿元和去年第三季度的 162.99 亿元。
在这背后,是猪价在今年前三季度持续走低,从 1 月 2 日的 21.23 元 / 公斤跌至 9 月 30 日的 16.52 元 / 公斤,跌幅高达 22.19%。而这,仅仅是本轮猪价下跌行情的冰山一角。
Wind 数据显示,猪价在 2024 年 8 月份创下了 27.89 元 / 公斤的阶段高点后便 " 倒 V 型 " 反转向下,进入 2025 年 9 月份后,更是呈现加速下跌势头,并于 2025 年 10 月 13 日跌破 2021 年创下的 14.79 元 / 公斤的阶段低点,报 14.55 元 / 公斤,创下了近七年半以来新低纪录,距离 2018 年 5 月份的低点 13.56 元 / 公斤仅一步之遥。
这样的跌法,显然让行业吃不消。记者留意到,温氏股份在 11 月 4 日披露的接受易方达基金等机构调研的公告中,两度提及 "10 月份全行业面临阶段性亏损 " 的现实状况。
但让人奇怪的是,在本轮猪价下跌期间,尤其是进入加速下滑期的第三季度,上市猪企们的出栏量却在不断增加。其中,温氏股份 7 月、8 月、9 月的单月生猪出栏量分别为 316 万头、325 万头、333 万头;新希望的则分别为 130 万头、134 万头、139 万头。
图表 1:猪价走势图

对此,温氏股份的相关人员向记者表示,公司三季度出栏量增多,主要系对应年初投苗增多叠加生产经营成绩提升所致,因为按照仔猪到肉猪的正常生长过程,正好对应在三季度出栏。他进一步表示,随着猪价的快速下跌,温氏股份坚持稳健运营策略,持续降低资产负债率,从而降低财务风险,"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公司的负债率已经降至 49.40%。未来,我们将保持生产经营长期稳定,进一步提升资金安全和风险抵御能力 "。
期货持仓大幅增加
从 10 月下旬开始,全国各地气温开始明显下降。一般而言,随着气温下降,居民对高脂肪肉类需求增加,从而提升猪肉需求。记者在走访了多家农贸市场之后,得到的反馈信息也基本一致:" 近期猪肉销量明显回升。"
11 月 4 日清晨,虽然不是周末,但在深圳葵涌惠民综合市场的猪肉档区域却人声鼎沸。" 一来,气温下降刺激了大家对肉类的需求;二来,现在正是开始着手腌腊、灌肠的季节,所以近期猪肉的销量有明显的增多。" 在这个市场经营猪肉贩卖生意多年的陈老板对记者表示,每年的 11 月份到春节,都是猪肉的传统消费旺季,其间价格会逐步走高;叠加现在猪价那么便宜,今年底这个旺季很有 " 睇头 "。
正是从临近旺季的 10 月 13 日起,猪价在创下 14.55 元 / 公斤的近七年新低后,便以强劲反弹的姿态进入旺季,至 11 月 4 日已涨至 16.17 元 / 公斤,三周时间上涨了 11.13%。但现货市场如此强劲的反弹势头并未传递到期货市场:生猪主力合约 2601 直到 10 月 17 日下探至 11655 元 / 吨后才跟随现货反弹,但随后继续大幅杀跌,并于 11 月 3 日创下该合约上市以来的新低 11580 元 / 吨后,才于 11 月 4 日和 11 月 5 日小幅反弹。
与此同时,生猪加权指数的总持仓量(所有合约的汇总)近期迅速飙升,不断刷新自 2021 年上市以来的最高持仓纪录,至 11 月 4 日,已达到 362390 手,其中 2601 合约为 146297 手,均处于历史最高值。
期货持仓的大幅增加,通常意味着新资金流入市场,多空双方分歧在加大。显然,对于本轮猪价的旺季回升,究竟是新一轮猪周期的到来还是下跌中途的 " 死猫反弹 ",整个市场存在巨大的分歧。
" 近期猪价的反弹,背后存在三大因素。" 覃多贵向记者表示,首先,在经过猪价长期下跌后,二次育肥于近期进场抄底从而形成支撑;其次,近期的降温天气确实对终端猪肉消费起到了一定的提振作用;此外,大型企业因为此前出栏计划完成得比较好,因此 10 月底有一定缩量,也从供应端对猪价的上涨形成助力。
" 值得注意的是,二次育肥其实是把双刃剑。" 覃多贵介绍称,二次育肥就是有育肥舍的养殖户将大企业出栏的标猪买过来继续育肥,待养至更高的体重后出栏。例如买入 110-125 公斤 / 头的标猪,育肥一到两个月后,养至 150-170 公斤 / 头再次出栏。因此,二次育肥入场时,市场对标猪的需求确实增加了从而对猪价形成短期的提振作用,但二次育肥买过去的猪并没有消失,最终还会流回到市场,而且出栏时每头猪的折肉量较之前有明显的提升。换句话说就是,供应压力在往后移的同时也在增加,中期反而会对猪价形成更大的新压力。
" 虽然,从消费习惯来看,每年的 11 月至次年 1 月确实是猪肉消费逐步增加的时间段,等过了春节之后才会转淡,但消费旺季并不意味着猪价就会上涨。" 覃多贵强调称,根据仔猪出生数量推算,到 2026 年一季度,国内生猪出栏量将呈现逐步增加的格局;再叠加二次育肥带来的供应压力后移,春节后淡季来临时,猪价会面临较大的压力。因此,预计本轮猪价反弹的持续性有限。
" 反内卷 " 如何演绎?
11 月 4 日,中邮证券分析师王琦在其发布的行业研究报告中表示,2024 年 5 月以来生猪产能增加,对应着 2025 年四季度及 2026 年一季度供给继续增加,猪价目前并不具备大幅反弹的基础。
" 但生猪行业‘反内卷’持续加码,农业部、发改委、行业协会等多方多次召开会议,围绕‘控产能、降体重、限二育’精准发力。" 因此,王琦认为,随着政策执行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叠加当前猪价处于低位,预计近期产能去化将有所加速,明年下半年猪价有望迎来新一轮上行趋势。
记者留意到,今年以来(尤其是下半年以来)," 反内卷 " 成为了生猪养殖行业的主旋律,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主要从能繁母猪存栏量和二次育肥行为规范两方面进行产能调控。比如,7 月 23 日农业农村部召开的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便提出要适当调减能繁母猪存栏量,减少二次育肥,严控新增产能等要求;其后,在 8 月 13 日中国畜牧业协会召开的会议中,更是明确提出要调减 100 万头能繁母猪的任务目标。
对于上述 " 反内卷 " 政策措施对行业企业的影响,上述温氏股份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公司积极响应国家生猪产能调控政策,主动配合淘汰低效产能,合理调降能繁母猪数量。同时,公司也将聚焦生产经营核心,通过强化管理、提升技术水平,推动生产成绩持续改善,以 " 高质量发展 " 实现长期稳健运营。
覃多贵亦向记者表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前期头部企业在降体重、限二育两个方面已经有了较好的执行,对此前的猪价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后期的关键是 " 控产能 " 能否导致能繁母猪存栏量的较快缩减。
" 目前国家层面确实是给到了一个调减 100 万头能繁母猪的目标,并将指标分解到各省。至于效果,后期还得观察各地方的实际实施情况。" 覃多贵认为,总体来说,考虑到国家政策导向及当前行业盈利已经进入亏损区间的现状,预计明年下半年猪价会有所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