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创业最前线,作者 | 王亚静
在美的、顺丰等 A 股科技巨头顺利完成赴港上市后,硬科技玩家很快掀起了一股 "A+H" 双重上市的热潮,并持续至今。
10 月 24 日,上海和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辉光电)递表港交所,中金公司为独家保荐人。
和辉光电是一家 AMOLED 半导体显示面板制造商,产品主要应用于平板、电脑、手机、车载显示、手表等,合作过华为、荣耀、步步高(小天才)、小米、OPPO、vivo、联想等品牌。
其实,和辉光电已经是资本市场的 " 老熟人 "。早在 2021 年,公司就已经登陆上交所科创板;今年 4 月首次递表港交所,试图打造 "A+H" 双上市平台,但最终招股书失效,于是在今年 10 月再次递表。
而赴港上市坎坷背后,是和辉光电长期亏损的艰难处境。自成立以后,公司一直处于亏损状态。Wind 数据显示,从 2020 年至 2025 年 9 月末,企业归母净利润累计亏损超 100 亿元。
连年亏损导致其资金链承压。截至 2025 年三季度末,和辉光电短期资金缺口约 6 亿元,此次赴港 IPO 的目标之一就是拟募资还债。
只是,资本市场愿意为此 " 买单 " 吗?
1、二闯港交所,不到 6 年累亏超百亿
在 AMOLED 半导体显示面板领域,和辉光电算得上是先行者。
2012 年,和辉光电正式成立;2 年后(即 2014 年),公司第 4.5 代 AMOLED 生产线实现量产,成为中国首家 AMOLED 半导体显示面板量产的厂商。
据悉,AMOLED 是一种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通过精确控制电流,形成电场,使 OLED 有机材料中的电子和空穴发射可见光,从而实现自发光。
与液晶显示(LCD)技术相比,AMOLED 提供了更高的亮度和对比度、更好的色彩饱和度,拥有多样化的面板尺寸规格、超薄的外形,可实现柔性显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电脑、平板、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之中,并催生了这一市场的增长。

灼识咨询预计,AMOLED 半导体显示面板的渗透率将从 2024 年的 29.2% 增长至 2030 年的 35.8%,成为显示技术的核心发展方向之一。
在这个领域深耕 10 余年的和辉光电,目前已建成第 4.5 代和第 6 代两条现代化 AMOLED 生产线,可以生产刚性、柔性及 Hybrid AMOLED 显示面板,并推出了可折叠及曲面显示面板等新产品。
凭借这些产品,和辉光电的确在市场占据了一定地位。根据灼识咨询资料,以 2024 年中大尺寸 AMOLED 半导体显示面板销售量计,公司凭借 320 万片的销量、14.5% 的市占率,成为全球第三大、中国第一大的 AMOLED 半导体显示面板制造商。

此外,和辉光电明显缺乏价格优势。以公司重点布局的中大尺寸 AMOLED 半导体显示面板为例,2024 年,这一面板销量为 320 万片、销售额 19 亿元,若以此粗略计算,平均售价约为 594 元 / 片。
在招股书列举的行业 TOP5 企业中,有三家公司的面板平均售价在千元以上。正是由于价格偏低,导致和辉光电销售额排名降至第 4,市占率骤降至 5.4%。
没有建立足够的价格优势,和辉光电正面临连连亏损的困境。和辉光电坦承," 自成立以来,我们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招股书显示,2022 年至 2025 年上半年(以下简称:报告期),公司分别亏损 16.02 亿元、32.44 亿元、25.18 亿元、8.40 亿元,三年半累计亏损约 82 亿元。


在越堆越高的亏损面前,和辉光电何时才能走向盈利?
2、大客户依赖症明显,华为、荣耀上榜
在利润长期亏损之外,和辉光电的收入也在剧烈震荡。
2022 年至 2024 年,公司实现收入 41.91 亿元、30.38 亿元、49.58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4.24%、-27.50%、63.19%,起伏不定。

而和辉光电能够将规模快速做大背后,离不开大客户的支持。
2022 年至 2025 年上半年,公司第一大客户「客户 A」每年贡献 10 亿元以上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为 38.7%、36.0%、43.2% 及 47.4%。

这与公司和华为终端的合作相吻合。据和辉光电在 A 股上市时披露的资料,公司于 2015 年 2 月与华为终端签订销售合同,初始有效期 3 年,到期后自动延续 1 年,且不限延续次数。
2017 年,华为终端就已经是和辉光电第二大客户。于 2020 年时,华为终端正式成为公司的第一大客户,当期贡献了 5.96 亿元销售额,占比总销售额的 24.26%。
对此,「创业最前线」试图向和辉光电求证,「客户 A」是否就是华为终端?是否担忧对于大客户的极度依赖会左右公司经营状况?如何快速拓展新客户群体?但截至发稿仍未获回复。
值得注意的是,2024 年,荣耀终端也正式进入公司前五大客户行列,当期贡献了 2.65 亿元销售额,占年度销售额的 5.36%。

2025 年上半年,荣耀终端又贡献了 2.57 亿元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至 9.6%,一跃成为公司第三大客户。以此来看,和辉光电与荣耀终端的合作逐渐加深。

但奇怪的是,背靠实力如此雄厚的大客户,和辉光电的去化却显露出承压之意——存货突然飙升。
报告期内,公司的存货分别为 14.89 亿元、8.61 亿元、8.32 亿元及 11.25 亿元。到 2025 年 9 月末时,其存货进一步上涨至 11.49 亿元。
而这些存货每年都产生上亿减值。于报告期内,其存货跌价分别为 3.63 亿元、4.45 亿元、4.23 亿元及 2.83 亿元,这对和辉光电本就长期亏损的利润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在收入增速明显放缓之后,和辉光电是否有必要储备超 10 亿元的存货?这些产品是否已经有客户预定?是否担忧存货过高,导致去化承压,进而侵蚀利润?
对此,「创业最前线」试图向和辉光电方面进行了解,但截至发稿仍未获回复。
3、股东、高管集中减持,存在 6 亿短期资金缺口
和辉光电是 " 含着金汤匙诞生 " 的半导体企业。
2012 年,联和投资与上海金联共同出资组建和辉光电的前身和辉有限。其中,联和投资以货币资金认缴 25 亿元,占股 80.65%;上海金联以土地厂房作价认缴 6 亿元,占股 19.35%。
天眼查显示,联合投资、上海金联分别是上海国资委、上海金山区国资委旗下的国有企业。此次 IPO 前,和辉光电的前三大股东都是国企,其中联合投资仍是控股股东,持股 58.35%。
从诞生之日起,和辉光电在 " 国企 " 光环加持下,有政策、资金的多方位托举,又被送入资本市场。2021 年 5 月,公司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募资净额高达 80.02 亿元。
除此之外,和辉光电还获得了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公司获得的银行借款总额超 137 亿元。

截至 2025 年三季度末,公司的货币资金为 10.19 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 10.01 亿元,流动资金合计约 20.2 亿元。同期,其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金高达 26.21 亿元,存在短期资金缺口约 6 亿元。

只是,资本一向逐利,这只会更加考验和辉光电的实力。在 2021 年登陆 A 股之初,和辉光电的股价最高上涨至 5.14 元 / 股,但截至 2025 年 10 月 31 日,其股价报收 2.72 元 / 股,较巅峰时期下滑 47%。
利润持续亏损、股价下滑之下,和辉光电背后的股东、高管也在减持套现。
2024 年 10 月至 2025 年 1 月,和辉光电第二大股东集成电路基金减持 2.1 亿股公司股票,套现 5.49 亿元。

今年 8 月 27 日,因自身经营资金需要,集成电路基金又表示,拟减持不超过 2.76 亿股公司股份,合计减持比例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 2%。


国资能助力一时,却难以永久托举企业。面对高投入与高亏损的拉扯,和辉光电若无法在技术与盈利间找到平衡,再多光环也终会失色。
* 注:文中题图来自和辉光电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