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D. Power 的研究将质量问题分为两大类,其中故障类主要是指发生故障后影响正常功能的问题,设计缺陷类主要是指由于设计的原因导致用户使用不便的问题。该研究显示,燃油车长期质量 PP100(平均每百辆车问题数)连续两年上升,三年内 PP100 增幅整体为 9%。其中,设计缺陷类问题 PP100 增幅高达 20%,其抱怨占比升至 45%,成为燃油车长期质量恶化主因;故障类问题质量抱怨较 2024 年同样上升 2.8 个 PP100。
" 长期可靠性、耐久性及海量用户数据验证,本是燃油车相对新能源车的核心优势。但在电动化转型加速与 ‘增配不增价’的双重竞争压力下,燃油车阵营如何守住质量底线,已成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J.D. Power 中国区汽车产品事业部总经理杨涛对此表示。
具体来看,燃油车的长期质量抱怨主要集中在智能化和 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上。在燃油车可靠性恶化的 Top10 问题中,这两大领域贡献超 75% 的增量。其中,智能化问题涵盖语音识别、车机故障、驾驶辅助系统;NVH 问题包含胎噪、风噪、车窗及悬挂异响。J.D. Power 表示,这一现象表明,智能化功能仓促落地与传统工艺降本形成 " 双重压力 ",正对燃油车长期质量管控体系构成严峻挑战。
与此同时,燃油车的质量恶化周期也在缩短。根据拥车期 1 — 2 年的燃油车车主反馈,该拥车期内的车辆长期质量 PP100 呈现 " 三连升 " 态势,从 2023 年的 168 个 PP100,攀升至 2025 年的 195 个 PP100,暴露出当前燃油车新车品控能力持续退化。其中,信息娱乐系统与座椅是恶化最明显的领域,三年内 PP100 分别上升 8.9 和 5.4。
从品牌分类来看,尽管近年来自主品牌技术和质量水平不断提升,但 J.D. Power 特别指出,与国际品牌和豪华品牌相比,自主品牌燃油车的质量提升空间仍然较大。
" 近三年来,自主品牌在新车平均售价上稳中有升,其溢价能力提升且与主流国际品牌价格带持续靠近,然而自主品牌在车身外观、驾驶体验、信息娱乐系统和动力总成类别上的质量抱怨随拥车期增长恶化显著,在长期质量品控上仍需向国际品牌看齐。"J.D. Power 在报告中表示。
另外 J.D. Power 表示,汽车全品牌设计性问题呈现增长态势,显示出研发验证与降本矛盾加剧。其中,燃油车设计类问题 PP100 均呈现大幅增长:自主品牌从 2023 年的 84 个 PP100 升至 2025 年的 102 个 PP100 ;豪华品牌从 66 个 PP100 升至 84 个 PP100 ;国际品牌设计类问题 PP100 增速虽相对较低,但也在两年内上升了 12 个 PP100。
" 全品牌阵营设计类问题增速均超过故障类问题,这揭示出汽车行业‘研发验证体系不完善’与 ‘降本压力激增’的剪刀差,已成为影响质量的系统性风险。"J.D. Power 强调。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燃油车市场份额近几年持续下降。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燃油车销量为 1199 万辆,同比下降 17.3%,市场份额占比为 52.4%。2025 年 1 — 9 月,燃油车市场份额进一步下滑至 49.9%,跌破 50% 大关。
燃油车市场份额的持续缩减,引发了一系列 " 蝴蝶效应 "。如合资车企相继减产关厂、调整产能,企业对燃油车进行紧急智能化改造,以期与新能源汽车同台竞争。此外,在市场份额减少和价格战的推动下,不少车企的燃油车为求生存开启了降价减配之路,这可能也是导致燃油车问题数量增长的原因之一。
据中汽协数据,2025 年 9 月国内燃油车零售量为 119.2 万辆,这已是自 7 月以来连续第三个月环比正增长。2025 年 1 — 9 月,燃油车累计销量达到 994.4 万辆,实现 0.8% 的同比增长。燃油车的回暖被认为与燃油车积极在智能化方面进行 " 补课 " 有关。然而,J.D. Power 的研究报告显示,燃油车被抱怨最多的质量问题集中在智能化方面。接下来,燃油车如何在先进技术和功能加载的过程中,保证质量的可靠性,将是一大考验。
综合来看,在 J.D. Power 的可靠性研究报告中,路虎(157 个 PP100)荣获豪华品牌可靠性第一;保时捷(165 个 PP100)和宝马(166 个 PP100)分别位列二、三名;主流合资品牌中,一汽丰田(156 个 PP100)可靠性第一,其次是广汽丰田(158 个 PP100)和长安福特(172 个 PP100);自主品牌中奇瑞(188 个 PP100)居首,一汽红旗(192 个 PP100)和吉利(200 个 PP100)紧随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