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钛媒体 1小时前

银行疯狂“瘦身”,年内消失网点 8513 家

文 | 柒财经

2025 年 10 月,顺德农商行宣布撤销伦教周大福、保发珠宝产业园两家自助银行。

对此,市场已不再感到意外。据柒财经了解,该行年内获批撤销 6 家网点。但同时,其又新设 9 家。

这种 " 边关边建 " 的操作,正是当下银行业网点布局调整的缩影。从全国数据来看,银行网点的 " 退场潮 " 正以更迅猛的姿态跃进。

01 银行网点缩减进入加速期

近年来,银行网点的退出规模呈现阶梯式上升。

相关数据显示,2023 年商业银行获准裁撤、退出的网点达 2649 家,2024 年这一数字略有回落至 2483 家,2025 年再度迎来高峰。

截至 10 月 17 日,年内已有 8513 家网点获准退出,新设仅 6815 家,净退出 1698 家,其中,四季度退出 522 家,较上年同期激增 432 家。

从机构类型看,中小银行是退出主力。2024 年农商行网点退出 1278 家,占比超五成;国有大行中,邮储银行以 206 家退出量居首,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位列二、三,分别退出 170 家、122 家。

2025 年上半年,退出数量再创新高,仅农商行就关停 2350 家分支机构,占同期退出总量的八成以上。

从退场方式看,有被合并吸收的,但更多是被迫 " 瘦身 "。

国有大行中,建设银行的局部收缩颇具代表性。

2023 年 7 月,本溪银保监分局批复同意建设银行本溪建工支行、中街支行、溪湖支行终止营业,相关业务并入其他支行。

不同于建设银行,2024 年工商银行上海大统支行、建行上海胶州路支行等多家长三角地区网点获批关停,是因为业务量下滑完成历史使命。

中小银行大多由于 " 业务下滑、经营压力大 ",默默拉下了卷闸门。

2025 年 6 月,山西 20 家银行网点集体关门,涵盖中国银行、光大银行及本地山西银行,覆盖太原、长治等多地,监管文件明确提及 " 业务下滑、经营压力大 " 等原因。

同年,东莞农村商业银行常平桥梓分理处终止营业,这家 1989 年设立的网点,最终没能挺到它 " 三十五周岁生辰 "。

02 是谁 " 杀死 " 了银行网点?

银行网点批量 " 领盒饭 ",背后的 " 元凶 " 不止一个。

成本压力首当其冲。

山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姜兆华测算,单个网点年运营成本至少 200 万 -500 万元,若含 10-15 人用工成本则接近千万元,而线上业务成本仅为线下的 10%。

在宏观经济深度调整,息差收窄的背景下,低效网点成为 " 包袱 " —— 2025 年上半年关闭的网点中,60% 以上因客流量不足或区域重叠被列为低效网点。

技术替代是核心推力。

截至 2025 年 6 月,我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达 10.22 亿人,占网民整体的 91.0%;个人手机银行、企业网银用户比例达 88%,转账、理财等高频业务线上普及率超 90%,线下客流量近 5 年下降 60%。

▲数据来源:CNNIC

AI 风控、线上贷款等技术的全面开展,进一步削弱了物理网点的必要性,某股行网络金融部负责人坦言:" 传统网点的基础柜面业务量已大幅萎缩 "。

直观数据印证,2016 年银行业平均离柜率尚为 84%,到 2023 年电子渠道分流率已升至 93.86%,超九成业务实现线上化。这与线下网点的萧条形成鲜明对比。

某种程度上,线下银行网点的大量减少,是银行业务从 " 线下主导 " 向 " 线上迁移 " 的必然结果。

政策驱动变革与区域变化形成叠加效应。

为化解金融风险,2024 年农商行系统 1278 家网点因改革重组被整合,2025 年上半年 89 家村镇银行通过 " 村改支 " 模式被吸收合并;同时,区域产业外迁导致部分网点失去业务基础,只能顺势 " 打烊 "。

前文提到的顺德农商行关闭珠宝园区网点便与区域变化相关,以及工商银行 2024 年完成 527 家网点优化,却向县域乡镇投入 104 家,新增覆盖 11 个空白县域,也是同类因素驱动的结果。

03 效率与温度的平衡难题

网点集中 " 谢幕 ",对银行、客户与行业产生了差异化影响。

对银行而言," 瘦身 " 有助于资源优化。北京银行通过数字化转型,将支行柜台平均用工从 7-8 人减至 3-4 人,释放人力转向营销一线。

但调整也需代价,某股份行人士透露:"" 技术转型的‘学费’高昂,每年系统维护与更新的投入就占到了总成本的近两成,这还没算上全员培训所耗费的时间与效率损失。"

客户群体中,老年群体受影响最直接。多家网点负责人表示,当前主要客户是定期取退休金的老人,他们对现金交易和线下服务依赖度高。

山西网友的担忧不无道理:" 老年人不会用手机,以后取钱怎么办?" 对此,部分银行推出应对措施,中国银行已建成 10265 家敬老服务达标网点,中信银行网点适老化改造率达 100%。

行业层面,网点功能正在重构。中国银行业协会数据显示,超 90% 网点已实现智能柜员机覆盖,部分引入远程视频客服、VR 体验区,从 " 交易中心 " 转向 " 体验中心 "。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指出,网点布局已从 " 数量扩张 " 转向 " 结构优化 ",轻型化、场景化成为转型方向。

04 结语

对于网点的未来,业内专家形成共识:缩减不等于消亡,优化重构才是关键。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网点仍是触达客户的重要渠道,但需解决服务短板," 应加快线上线下融合,推动向轻型化、智能化转型 "。

北京财富管理行业协会特约研究员杨海平则从行业规律出发:" 客户线上化、经营去网点化是大势所趋,但县域和农村地区仍需线下支撑 "。

这一判断已然落地为行动—— 2024 年,农业银行逆势新增 34 家分支机构,重点布局县域;中国银行建成 1410 家乡村振兴特色网点。

在柒财经看来,银行网点的退场,本质是金融行业适应数字时代的自我革命。

从数据上看,缩减趋势仍将持续;但从实践来看,网点不会彻底消失,而是以更精准的布局、更智能的形态延续价值。未来,如何在降本增效与服务温度之间找到平衡,将成为银行业的核心课题。

正如业内人士所言:" 网点的价值不在于存在,而在于存在的意义。"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