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全天候科技 17分钟前

RoboTaxi,滴滴是最大赢家?

随着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时代临近,一场围绕万亿级出行市场新增利润的分配大戏即将上演。谁将成为最大赢家?

据追风交易台消息,10 月 19 日一份来自摩根大通的最新研究报告指出,虽然消费者将通过更低廉的 " 打车费 " 成为这场变革的最大受益者,但凭借稳固网络效应和市场主导地位的出行平台运营商,尤其是滴滴,最有可能在价值重构中分得巨大利润蛋糕。

这份报告将自动驾驶出租车产业链的未来图景描绘成一场围绕 " 成本节约 " 这块巨大蛋糕的分配博弈。

摩根大通明确指出,从传统网约车转向 RoboTaxi,核心变革在于取消了占总交易额(GTV)高达 75-80% 的司机薪酬,即使扣除车辆折旧、技术和融资成本,仍能释放出约 GTV 一半的经济盈余。

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在共享出行中引进自动驾驶出租车可实现的成本节省将达到 GTV 的 50% 左右。

而从人工驾驶到自动驾驶的转变所释放的经济盈余,将在消费者、平台运营商、技术赋能方和出资方这四大关键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重新分配。

利益重构:谁在价值链中掌握话语权?

摩根大通的报告将 RoboTaxi 生态系统划分为四个核心角色:

出行运营商(如滴滴): 负责聚合需求与网络管理,掌握需求、品牌和网络效应,拥有最强的议价能力

消费者: 价格弹性的最终决定者,他们的接受度决定了市场扩张的速度。

技术赋能方(如百度、文远知行): 提供自动驾驶软硬件,但面临 3-5 家主要供应商的激烈竞争,产品趋向商品化。

出资方(金融机构): 为昂贵的 RoboTaxi 车队提供资金,其回报率受无风险利率和风险溢价影响。

报告认为,节省的成本中的大多数将用于降低费率,以激活消费者渗透率和出行频率。" 预计出行运营商将会把节约的绝大部分成本转移给消费者,以提高渗透率。"

消费者剩余:在达到 GTV 一半左右的节省成本中,我们预计大多数将用于降低费率,以激活渗透率和出行频率。

出行运营商:通过业务量规模(更高的 GTV)、更好的利用率和增量变现(广告、订阅、优先匹配)捕获价值。我们预测,即使最初几年每单的单位利润率处于保守水平,运营商的绝对利润也将增长。

技术赋能方:约 5% 的稳态 GTV 份额;如果和车队运营或专有边缘硬件绑定则更高。

出资方:按当前利率,基于 9% 的内部回报率其租赁 / 资产证券化经济效益相当于 GTV 的 25% 左右;随着融资成本降低,资产周转率提高以及残值改善,其份额将缩小。

同时,报告认为,运营商的优势源于其掌握的需求、品牌和由高利用率驱动的 " 飞轮效应 "。相比之下,技术和资本投入则趋向于商品化,多家合格的供应商将在价格、可靠性和安全性等指标上展开竞争。

滴滴的 " 飞 - 轮 ":降价换取 2 万亿 GTV 市场

面对 RoboTaxi 带来的成本节约,滴滴站在了一个决定长期增长轨迹的十字路口。摩根大通在报告中提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

第一种是优先提升盈利能力,即将大部分节约的成本保留在公司内部。报告估算,在此情景下,滴滴的 GTV 利润率可大幅提升,但市场只能实现约 9% 的年均复合增长,到 2035 年其中国出行 GTV 约为 7737 亿元。

然而,报告更倾向于第二种选择:将大部分成本节约转移给消费者,通过降低出行费用来推动 GTV 的爆发式增长。报告将此与电信行业的发展类比:数据流量资费的下降曾引爆了互联网使用量的激增。同样,按需出行成本的降低也可能极大刺激网约车需求。

根据报告测算,若采取该策略,共享出行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20%。

这将创造一个强大的 " 飞轮效应 ":价格下降驱动需求上升,从而改善车辆匹配效率和利用率,进而支持更密集的供应网络,最终结构性地降低服务成本。在此路径下,滴滴的中国出行 GTV 有望在 2035 年达到约 2.03 万亿元人民币。尽管单均利润率较低,但总量的巨大增长将带来更为可观的绝对利润。

技术与资本:分食蛋糕的配角

虽然运营商是主角,但技术赋能方和出资方同样是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他们也将分享 RoboTaxi 带来的经济红利,但所占份额相对有限。

对于技术赋能方,报告预计其在稳态下将获得约 5% 的 GTV 份额。中国的自动驾驶技术领域竞争激烈,预计将形成 3-5 家主要供应商(如百度、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就成本和可靠性展开竞争的格局。

报告指出,由于作为纯技术供应商的经济效益有限,大多数技术公司预计将通过垂直整合进入运营商角色,以获取更高的分成。百度的 " 萝卜快跑 " 业务便是这一策略的例证。

对于出资方,由于 RoboTaxi 属于资本密集型业务,多数运营商将依赖第三方融资租赁或资产证券化。

报告基于中国当前的利率环境估算,出资方为达到约 9% 的内部回报率(IRR)目标,可能要求获得相当于 GTV 约 25% 的份额。随着未来融资成本降低和资产周转率提高,这一比例预计将会缩小。

风险与变数:通往未来的颠簸之路

尽管前景广阔,但通往 RoboTaxi 大规模商业化的道路并非坦途。摩根大通的报告也指出了几个关键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行业发展的节奏和最终格局。

首先是监管节奏。服务区域扩大的速度是影响车辆利用率和投资回报的最大单一变量。各城市商业化运营政策的推进速度,将是决定 RoboTaxi 能否快速规模化的关键。

其次是成本曲线与安全性。将 RoboTaxi 车辆的制造成本控制在 25 万元人民币及以下,对实现可观的总拥有成本至关重要。同时,任何安全方面的挫折都可能延缓技术的普及和渗透。

最后是竞争行为。随着技术供应商纷纷进行垂直整合,出行市场的竞争格局可能被重塑。运营商之间的整合或合作(报告中以 Waymo 与优步的合作为例)将值得密切关注,这可能会改变未来的议价能力平衡。

~~~~~~~~~~~~~~~~~~~~~~~~

以上精彩内容来自追风交易台

更详细的解读,包括实时解读、一线研究等内容,请加入【追风交易台年度会员